天天看點

嚴嵩的官場生存戰術!首輔夏言一念之仁造成大明悲劇夏言其人初次交鋒再次博弈後記

嚴嵩作為執掌大明朝政務14年的首輔,不管其忠奸與否,他的生存政策,對他自己來講無疑是成功的。他總是如同獵人一樣,在時機成熟之前,絕不貿然進攻,甚至可以為此忍一時之辱。但是一旦開始進攻,就一定要一擊必中,将對手徹底整垮!這一政策,保證了他整個鼎盛時期,在官場上幾乎沒有對手!最能展現他這一戰術特點的戰役,就是他與前任首輔夏言之間的戰鬥。

嚴嵩的官場生存戰術!首輔夏言一念之仁造成大明悲劇夏言其人初次交鋒再次博弈後記

夏言是明朝正德十二年的進士。他曾任兵科給事中,在任上以直言敢谏著稱。他生性機敏,文思靈活,很善于辭章,是以很快得到嘉靖皇帝的賞識,一年之内就從谏官做到了禮部尚書,成為官場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夏言不管是撰寫奏章還是應诏寫詩填詞,隻片刻就能完成。世宗每每寫了詩,就賜給夏言,夏言予以唱和,并刻石記錄,這讓皇帝非常高興。皇帝嘉靖是有名的道家皇帝,他禱告時需要大量的“青詞”。夏言文采飛揚,每每都能寫出辭藻華麗的青詞,于是皇帝更加喜歡他。

嚴嵩的官場生存戰術!首輔夏言一念之仁造成大明悲劇夏言其人初次交鋒再次博弈後記

大明第一罵将夏言

夏言還有一個很厲害的技能,就是能“罵”,凡是敢挑戰自己權威的人,他一定在第一時間怼回去。他罵人從不隔夜,今天有罵他的奏折,當天就回,用詞之犀利,筆鋒之鋒利,不給人留有餘地。曾經有三個給事中,要挑戰夏言。在一周内上了八篇奏折彈劾夏言,可夏言更絕,一下子回敬了九篇奏折,罵的那三個人狗血噴頭。就連當時的宰相張璁,也在激烈的罵戰中敗下陣來,不敢望夏言之項背。

嘉靖十五年,夏言成為内閣首輔,正式執掌國家大權。嘉靖十八年,他更是進因為獻了一篇祭祀皇天上帝的诏書,得以晉階為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此時的夏言風光無限。而就在此時,他犯了一個最終毀了他一輩子的錯誤:推薦自己的江西老鄉嚴嵩。

嚴嵩的官場生存戰術!首輔夏言一念之仁造成大明悲劇夏言其人初次交鋒再次博弈後記

嚴嵩進入高層時年紀已經不小

嚴嵩的資格其實應該是比夏言老的。他是弘治18的進士,後來因為丁憂和疾病,在家裡做了10年的隐士。等他回到官場時,已經是正德十一年了!此後的十幾年,嚴嵩一直緩慢升遷,直到夏言推薦,他才算是成為了政府高官。

夏言雖然推薦了嚴嵩,但是卻很看不上這個人。嚴嵩自打回到官場之後,性格逐漸發生變化,對皇帝一意逢迎。嘉靖21年,世宗突發奇想,制作五頂不倫不類的道冠,叫“香葉束發巾”,要求大臣佩戴。夏言拒絕接受,并且是以勸谏皇帝。而嚴嵩不僅歡天喜地戴着,還籠上薄紗,以示珍惜。夏言漸漸覺得這個人沒有風骨,很看不起他。嚴嵩其實也知道這一點,是以他極盡所能的巴結夏言。《明史》中曾經記載,嚴嵩有一次曾經大費周章的請夏言到家裡吃飯,家裡忙活了一整天,可是夏言卻沒有來。嚴嵩于是親自拿上請柬,到夏言府門前跪着懇請光降。

嚴嵩的官場生存戰術!首輔夏言一念之仁造成大明悲劇夏言其人初次交鋒再次博弈後記

嚴嵩也曾經卑躬屈膝

夏言最後去沒去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經此一事,嚴嵩一定恨透了夏言。

不久之後,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在朝中不知檢點,貪贓枉法,被夏言抓住了把柄。于是他暗中策劃了一系列言官彈劾方案,準備把嚴氏父子趕出官場!嚴嵩得到風聲,在家急得團團轉。但是他的兒子嚴世蕃卻很有主意,他早就看出夏言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于是提議自己父子去夏言府上哭求。這一招在嚴嵩看來簡直不可理喻,如果換做是他,對方除非磕頭磕死在自己門前,否則絕沒有放過的道理。但是嚴世蕃對此卻十拿九穩,堅持讓父親這樣去做。于是嚴嵩隻能死馬當活馬醫。

嚴嵩的官場生存戰術!首輔夏言一念之仁造成大明悲劇夏言其人初次交鋒再次博弈後記

嚴嵩哭求夏言饒命

于是第二天,大明宰相夏言的面前,嚴嵩、嚴世蕃兩位高官跪在地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做出了極為深刻的自我批評。二人的舉動最終還是打動了夏言,他用手扶起嚴氏父子,哽咽的說道:“分宜,你這又是何必呢……”

夏言此言一出,嚴嵩心中笑了,他知道這位“大明第一罵将”已經放過了自己。而事實也果然如此。而夏言,則以為自己放了一個小人物一條生路。但他沒想到自己放過的,是一匹标準的中山狼。

此後的夏言,又經曆了一波官場沉浮,性格越發驕橫。他開始走上了大唐名相張九齡的老路,事事和皇帝對着幹。同時,他對青詞的撰寫也不太用心了,這讓嘉靖皇帝很不滿。同時,夏言對嚴嵩的态度依然沒有改變,還是非常的不給面子。據《玉堂從語》記載,嚴嵩請客,夏言從來不賞臉,有一次夏言答應光臨,結果拖到天黑才來,入席隻喝了三勺湯,對人愛答不理,坐了一會兒便揚長而去。這當然隻能增加二人的沖突。

與其相對的,嚴嵩也沿着李林甫的道路前進,逢迎皇帝,精心的撰寫青詞,同時在官場上孤立夏言。他此時可能就已經決定要置夏言于死地,隻是在等待一個機會。

嚴嵩的官場生存戰術!首輔夏言一念之仁造成大明悲劇夏言其人初次交鋒再次博弈後記

嚴嵩與嘉靖皇帝的關系越來越好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邊将曾銑建議收複河套。夏言想建立百代功勳,是以舉雙手贊成,極力的推動此事的進行,并秘密上書推薦曾銑。世宗原本也同意,并授意夏言拟旨,再三誇獎曾銑,曾銑于是更加堅決地出兵作戰。

這時,嚴嵩的親信、錦衣衛指揮使陸炳卻密報世宗,說夏言與曾銑勾結,恐怕于朝不利!陸炳曾經救過皇帝的命,是以皇帝對他非常信任,于是下诏書責備夏言,語氣很嚴厲。嚴嵩此時借力打力,瘋狂的攻擊夏言。原本以夏言的“罵”才,應該不難應對。但是由于常年與皇帝交惡,他說的所有話都被嘉靖當做了耳旁風。說的多了,皇帝反而批評他為難君上,威逼朝臣!于是夏言被剝奪了所有官職,被勒令以尚書的名義緻仕。

嚴嵩的官場生存戰術!首輔夏言一念之仁造成大明悲劇夏言其人初次交鋒再次博弈後記

錦衣衛也是陷害夏言的幫兇

夏言就這樣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不知道此時,他有沒有想過仿效嚴嵩,求對方放過自己。但是就算他真的這麼做了,估計嚴嵩仍然不會饒了他。政治鬥争你死我活,嚴嵩不會讓夏言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于是很快,市井中便有流言傳入宮中,說夏言臨走時曾經埋怨、誣蔑皇帝。嚴嵩又代自己的親信、邊将仇鸾起草上書,攻擊夏言收了曾銑的賄賂,插手關市,謀取暴利。很快,曾銑便被關進了大牢。之後,嚴嵩借此事不斷攀扯夏言,終于讓世宗皇帝決定将夏言治罪。

嚴嵩的官場生存戰術!首輔夏言一念之仁造成大明悲劇夏言其人初次交鋒再次博弈後記

夏言此時已經走到丹陽,卻被朝廷來的人追了回去。

自己犯的什麼事兒,夏言開始并不知情。可當他抵達通州時,聽說曾銑的遭遇,立即歪倒在車中,說:"噫!吾死矣。"為了給自己争取一個活命的機會,夏言再次上書辯解,但是被世宗無視。不久,案件審定,刑部尚書喻茂堅、左都禦史屠僑等人希望可以通過減刑條款保夏言一命,可世宗不聽,還批評了這些人,并扣發了他們的薪俸。盛怒之下,世宗又提到了夏言以前不戴“香葉束發巾”的事情,一個皇帝的恨,竟然是源自于這麼一件小事,真是讓人感歎。

嚴嵩的官場生存戰術!首輔夏言一念之仁造成大明悲劇夏言其人初次交鋒再次博弈後記

嘉靖皇帝對自己的“香葉冠”非常看重

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将夏言斬首街頭,時年六十七歲。他的妻子蘇氏流放廣西,已經身居官場的子侄也都被削職為民。

嚴嵩的官場生存戰術!首輔夏言一念之仁造成大明悲劇夏言其人初次交鋒再次博弈後記

不知道夏言臨死之前,是否後悔自己當年的一念之仁。但是以他的智慧,應該能夠想象,自己死後,大明的官場将會被嚴嵩把持,進入一個極為混亂的年代。

果不其然,夏言死後嚴嵩一手遮天,陷害忠良,A錢納賄,縱容異族劫掠,不顧百姓死活,成為了明朝最著名的奸臣。直到萬事輪回,夏言提拔的另一位官場新秀徐階,以嚴嵩的方式對付嚴嵩,最後憑借捕風捉影、查無實據的罪名,将嚴嵩徹底打倒。但是此時,大明的天下已經走入了A錢盛行的死循環,大臣們當官唯知要錢,再無廉恥,百姓也是笑貧不笑貪。終于在百年之後,已經被貪腐折磨的千瘡百孔的大明朝轟然倒地,走進了曆史的故紙堆。

參考資料《明史》、《玉堂從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