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電視劇《喬家大院》讓我們領略了晉商(山西商人)的精明強幹,商人本色就是八面玲珑,權衡各方利益之間的平衡,進而實作利益最大化。有人曾開玩笑讓我們不要忽略一個問題,戰國時期縱橫家張儀是魏國(春秋時期的晉國,後來被分成趙、魏、韓)舊都安邑人,并不是河南人而是山西人,因為安邑相當于今天山西夏縣附近這一帶,張儀故裡的具體位置被認為在山西萬榮縣。在那個風雲激蕩的春秋時代,山西人的老祖宗晉國人又會如何演繹自己的精明?
晉國人的精明能夠永載史冊,要感謝兩個國家――魯國和楚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把曆史的車輪推向公元前634年,話說這一年秋天魯僖公忌憚北邊強大的齊國,在陶這個地方與其西邊的衛國和其東邊的莒國結盟,組成〝反齊同盟〞。這一年冬天三國的國君和大臣又在巷這個地方再度結盟。此時齊國國君齊孝公心想:魯僖公這個老小子太能得瑟了,你以為搞三國聯盟,我就不敢揍你了嗎?衛國在河南境内,莒國乃彈丸小國,本國君照樣揍你。
公元前633年齊國發兵攻打魯國,第一次失利,第二次齊國大部隊進攻魯國。此時,魯僖公慌忙拉來楚國這個外援,派使者對楚成王講齊國和宋國不給您進貢不尊敬您,楚成王正犯愁沒有正當理由插手中原事務,于是欣然應允。宋國在面臨楚軍壓境的情況下,派大司馬公孫固去晉國求援。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閃亮登場了,不過是以一位〝欠債大王〞的身份出場,思忖着他當年流亡時欠下的人情債,而今如何償還。
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轸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
――節選自《左傳》
晉國大夫先轸對晉文公說:〝通過此戰可解救患難中的宋國,還報了宋襄公當年對您施的恩情,既樹立威信,還可能奠定霸主地位〞。原來晉文公當年流亡到宋國時,宋襄公于不久前在泓水被楚成王打敗,在這種頹勢下,宋襄公依然對晉文公禮遇有加,并且還送他80匹馬和20挂車。這等厚恩晉文公必須還,通過此戰成就霸業,還能在國内為晉文公再圈一大波粉,挽回對他的不利風評,因為晉國公的國君之位是從侄子晉懷公那裡奪來的。晉文公讓宋國大司馬公孫固稍後片刻,等待晉國君臣的商議結果。問題來了,宋國是晉文公的大恩人,楚國也算是晉文公的恩人,當年楚成王對他也是好酒好菜好招待。他絕不可能一下子得罪兩個恩人,幫宋國肯定是要幫的,至于怎麼個幫法必須從長計議。
晉文公舅舅狐偃說:〝衛國和曹國是楚國附屬國裡的新寵,曹國剛剛依附于他,衛國與他剛剛蒂結姻親,揍這個兩國家楚國決不會坐視不理,這樣宋國和齊國之圍可暫緩〞。當年晉文公流亡到曹國時,曹國國君曹共公那個壞家夥是裎裸狂,偷看他洗澡對他大不敬,偷窺到了他的隐私部位。揍曹國理由正當,可晉國與曹國并不接壤,中間還隔着個衛國。衛國當年對他也不夠禮遇,借道衛國揍曹國,這樣楚國必然會先動手揍晉國,到時候晉國再履行當年晉文公和楚成王退避三舍(後撤90裡)的諾言,他也還了宋襄公的人情。這次晉國出兵三軍主帥(即中軍将,三軍即上、中、下三軍)是趙衰推薦的郤毂,先轸為下軍佐。公元前632年二月郤毂死在征戰途中,先轸接替他為中軍将。
此處暫略去晉國伐曹攻衛的具體細節,其他章節裡會詳述。有必要交侍一下在這個過程中,曹國國君曹共公被晉軍抓獲。後來晉國略施小計,讓秦穆公出面調停參戰國的沖突,被楚成王斷然拒絕,秦穆公認為楚成王不給他面子便帶大規模秦軍來到秦楚邊境申地,楚成王抽調了楚軍主力防禦秦國的偷襲。楚國不可能雙線作戰,駐紮在宋國邊境的楚國令尹子玉派宛春到晉文公處和談,楚國準備從宋國撤軍,您恢複曹、衛兩國的〝原有席位〞。晉文公準備應允,狐偃卻站出來主張〝打〞,因為楚國沒有誠意,楚國談判的是大臣,而是晉國談判的卻是國君,就像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對方立功說,他倆軍銜不對等是一個道理。還有這樣一來,楚國把好處全占盡了,曹、衛、宋三國都感謝楚國,就沒有晉文公什麼事了。
就在此時,一個比狐偃更精明的人登場了,他反對狐偃主張的〝打〞。這個人便是此時的晉國三軍統帥(中軍将)先轸,他主張将宛春下獄,讓晉文公私下找曹、衛兩國國君談判,命兩國派使者與楚國斷交,與晉國建交。從曹、衛兩國各割一塊地給宋國,這樣曹、衛、宋三國都對晉文公感恩戴德,所有好處與楚國什麼關系都沒有了。楚國已經很被動了,但令尹子玉心有不甘,心想我們楚軍千裡跋涉是為了溜彎嗎?
楚成王已看清局勢,命子玉與駐紮在齊國的楚軍會合後立即撤軍回國。子玉不顧楚成王的再三盯矚,一擰再擰。晉齊聯軍(此時齊國國君已由齊孝公變為齊昭公)與楚軍之間城濮大戰就要爆發了,這場大戰改變了春秋時期的曆史格局。晉國是國君帶隊,楚國是大臣帶隊,晉國軍士覺得堂堂國君躲避别國大臣顔面無光。狐偃說我們屬師出無名的一方,當年楚成王有恩于我們國君,我們國君這麼做,是給對方面子,可能晉國軍士覺得國君連裡子也奉上了。
大戰在即,晉文公開始擔心戰争的未知數。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八國聯軍至漢水尚且不敢與楚成王放手一博,最終無功而返。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不自量力,泓水一戰被楚成王打得一敗塗地。公元前632年四月初一,晉文公做了一個夢,夢見他躺在地上楚成王扒在身上啃他的腦子。我們看下狐偃是怎麼解夢的:國君躺在地上仰面朝天,得到的是天以上所有的東西,楚成王扒在您身上,表明他隻能得到地。啃您腦子,頭腦代表臉面,證明您給足了楚成王面子。狐偃在給晉文公吃定心丸――打。我真想知道周公會如何解此夢?
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四,轟轟烈烈的城濮大戰僅用2個小時就結束戰鬥了。《千字文》中有〝假途滅虢,踐土會盟〞的句子,踐土會盟就發生在城濮大戰後,奠定了晉文公的霸主地位。鄭國抛棄了楚國成了晉國的附屬國,公元前627年楚國氣不過,出兵伐鄭。此時晉國國君已由晉文公變成晉襄公,晉國依舊按照老辦法,出兵攻打楚國的附屬國蔡國(态度反複無常,曾參加踐土會盟),來緩鄭國之圍。楚國帶隊的是令尹鬥勃,晉國帶隊的是晉襄公的老師陽處父。雙方在魯山葉縣的泜(zhi)水一帶隔河對峙,陽處父說,我們不能在人家的地盤上就這樣一直僵持下去,要麼我後撤你來打我,要麼你後撤我去攻你。
鬥勃吸取了子玉的教訓,不敢輕信精明的晉國人,最終決定楚國軍隊後撤,讓陽處父過去打他,量陽處父也耍不出什麼花樣。鬥勃萬萬想不到他的這個決定會讓他很快喪命,陽處父見鬥勃後撤,便領晉軍回家了。鬥勃隻要不打鄭國,鄭國之圍便解,陽處父就算是完成任務。陽處父四處宣揚鬥勃打敗仗了,這場戰争晉國不費一兵一卒不勝而勝,楚國不敗而敗。鬥勃中計後回到楚國,被宿敵商臣(楚成王長子,後來的楚穆王。鬥勃因參與楚成王的接班人人選問題,向楚成王進言商臣品性欠佳,而與商臣結怨)誣告,說他肯定是拿了晉國的錢,才會仗都不打就後撤。楚成王盛怒之下命人殺死了鬥勃,鬥勃死後,晉國人陽處父事件的餘波對楚成王本人也造成了更大的隐患,稍後本系列《湖北篇》中會詳述。
注:《地域特色窺春秋》系列陸續更新,包括《山西篇》、《山東篇》、《陝西篇》、《河南篇》和《湖北篇》等。歡迎大家關注――漢魂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