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溫對昆戲人物的記憶呢?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溫對昆戲人物的記憶呢?

圖:傳教士教學的老照片

  昆劇學院的誕生,已經走過了一百年,這個小小的學派,從44代老藝術家中走出來,今年恰好是他們100年從藝術出發的一系清單演、展覽、研讨會等活動,讓這次慶典走向高潮,也忍不住讓人思考, 今天,我們紀念百年的核心研究所是什麼?

  昨日,上海藝術研究中心與上海京坤藝術發展咨詢委員會聯合舉辦"我和我的'老師'字老師"座談會。10餘位昆達班、坤二班國寶級老藝術家,從學術角度探讨昆劇傳記藝術家對藝術遺産的曆史意義,從研究藝術生活到回顧傳道師老師的教誨、感受和與老師的深厚友誼。

  上海景坤藝術發展咨詢委員會主任馬波民認為,紀念館的核心在于繼承和發揚"流逝"一代教師的專業精神、精益求精的藝術精神、無私的發揚子孫後代的精神,傳承和發展昆曲藝術,豐富的文學遺産, 表演傳承讓今天的昆劇舞台更加優秀的演員和作品。

  多年前的夏天,昆達班的蔡正仁還在關注沈傳軒對《連環——穿衣折騰》的研究。沈傳軒穿着運動衫、褲子,拿了一根棍子去教身體部位,不僅教國小生,還教門,汗流浃背地說:"我照顧兒子沒那麼累。"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溫對昆戲人物的記憶呢?

  周川病的最後幾年,他還在病床上教蔡正仁學"喬醋",看着老師吐血比多,蔡正仁心煩意亂,每天老師躺在病床上口述,他表演,老師點頭,蔡正仁下午去教其他學生, 晚上和坤二班張景賢一起去找沈傳軒校正。蔡正仁感歎道:"我們今天來紀念老師們,不能忘記他們的教學,要不斷培養老師的教學技能,培養出更好的接班人。"

  "傳道老師教導戲劇就是說出内心,說出人物。鄭傳瑜先生的話啟發了我,一個演員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做了什麼。"是以,坤大坂的鎮向華後來在塑造角色時,得心應手。特别是齊振華鎮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鄭傳軒曾說過,希望同學們不要喜歡他,"這是鼓勵我們再創造,不要盲目模仿,在舞台上要有新的想法,保持傳統,用心去創新,這八個字清楚地傳遞老師對我們學生的期望。"

  在那些日子裡,昆劇大多是為了尋找生命之源,并不知道什麼是坤劇。坤達班的張明榮坦言自己是"張家八虎"的老闆,在考考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根本坐不住。周傳軒一眼,這孩子就是這麼活潑,适合小花臉,是以給張明榮的台詞定了一輩子:醜角。張明榮也将周傳玄視為藝術的向導。

  昆達班的梁古音也有同樣的感覺,老師不僅是藝術家,更是教育家。知道梁古音的父親去世了,母親不在身邊,沈傳音帶梁古音去家裡過暑假。沈傳軒的孩子們吃綠菜面,梁圭因跟着老師吃蝦。梁古音說:"我希望他能看到我80歲健康地登上舞台,應該給他一種安慰,他給了我信任。"

  後來,坤達班和坤二班的學生也成為了老師。昆達班的嶽美軒記得,當沈傳軒女士帶她到前面跑來跑去,走在舞台上時,她跟着留下的影子走。當嶽美娟開始帶學生時,她走過來走在前面,學生在後面,影子已經疊了起來,"這是昆曲連接配接我們這幾代人。(新民晚報記者 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