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是古代四川的成都人,也就是現在的四川邛崃市,現在被稱為文君故裡。
她是西漢有名的才女,現在人們常說的: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就出自卓文君之手。卓文君與漢代文人司馬相如的愛情佳話曾被廣為流傳。
卓文君生于富貴之家,父親是有名的商賈卓王孫,家裡有良田千畝。卓文君從小就學習琴棋書畫,喜歡彈琴,愛好音樂。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認識以前,還有過一段婚姻,不過夫君早亡,隻好回到老家。司馬相如家境貧寒,父母早亡,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但和家鄉的縣令是好朋友。

在一次宴會中,卓文君的父親,邀請達官貴人和縣令去家中做客,縣令卻邀請司馬相如前來助興,相如不好推辭,彈了一曲《鳳求凰》,因為自己對卓文君,心生愛慕,是以以琴聲打動了卓文君的芳心。
原來這是一首表白的曲子,讓卓文君很欣賞司馬相如的才華,還從門縫裡偷偷看他,心裡也很高興,又怕自己配不上他。宴會之後司馬相如,告訴卓文君的侍從,自己仰慕卓文君,不想兩個人竟然互生好感,一聽傾心,一見鐘情,毅然決然的和司馬相如私奔了。
不料,到了成都才發現,司馬相如家,家徒四壁,兩個人的愛情遭到了父親的極力反對,但是卓文君不顧父親的反對也要和司馬相如在一起,兩人把自己的車馬賣掉了,買下一家酒店,以賣酒為生,生活雖然很艱苦,但卻沒有怨言。
父親知道後覺得過意不去,臉上無光,隻好分給文君一些财物和衣服被褥,兩人回到成都,買了房屋田地,生活過得很幸福。
曆經周折,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終成眷屬。後來司馬相如去到長安做官,官拜中郎将。隻好和文君暫别,不知不覺過了幾年,文君朝思暮想,希望收到夫君寫的家書。
不想卻盼來夫君寫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十三個字數的家書。文君反複看信,終于明白的夫君的意思。知道夫君心變,于是悲憤之下,就用數字回了一封信。
全文是這樣寫的:“一别之後,兩地相思,說的是三四月,又誰知是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裡,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四月間,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風筝線兒斷,不禁感慨,夫君,不如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而這也是卓文君寫給夫君的《怨郎詩》。
兩人的感情還曾遇到過過危機,後來司馬相如被人彈劾被罷了官,搬到了茂陵,這時候又想納妾,于是卓文君寫了一首《白頭吟》給司馬相如看: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禦溝上,溝水東西流。凄凄複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袅袅,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司馬相如看到信後,感到很慚愧,覺得羞愧萬分,對不起一片癡情的夫人,以後也沒有再提納妾的事。不禁為卓文君的才華感到驚歎不已。古人講,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卓文君不僅有才,而且德才兼備。
卓文君是一個有智慧,有思想,有勇氣,敢愛敢恨的才女。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敢為人先地追求和堅持自由,自主,自立,赢得自由,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典範早已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