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作者:艾問人物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歡迎來到本期艾問人物!

2020年末,水滴公司或将赴美股上市的消息轟動網絡。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風波尚未平息之際,2021年1月5日,流傳于社交媒體的一封溝通撤稿函使水滴公司再次成為公衆關注的焦點。撤稿函中指出,一篇題為《水滴籌,把“公益”做成“生意”,年收入超180億》的文章被控“内容不實”,要求其删稿。

事實上,“水滴公司”與“水滴籌”的确是不可以直接劃等号的。

水滴公司創立于2016年,公司創始人為美團外賣聯合創始人沈鵬,旗下業務包括水滴保險、水滴互助及水滴籌等等,付費使用者超過3億;水滴籌業務于2016年上線,是目前國内免費的大病社交籌款平台,也是國内網絡大病籌款0手續費的開創者。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撤稿函中,水滴公司明确表示,自身“并非慈善公益組織”,是以,“以公益的名義”的指責并不适用于自己。

1987年,水滴籌的創始人沈鵬,出生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家屬院。沈鵬的父親,于1985年加入中國人民保險,并一直從事保險業到退休。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水滴籌創始人沈鵬)

2006年,沈鵬考入中央财經大學。2010年畢業之際,沈鵬通過面試進入到一家創業公司,這家創業公司的名字,叫美團。當時的美團還不是如今的“外賣一哥”,全公司上下隻有9個人。沈鵬進入美團,成為第10号員工,底薪1500塊。

從普通銷售、大區經理,到美團網産品經理,再到美團業務總監,沈鵬風生水起。

2016年3月,29歲的沈鵬在美團内部郵箱群發了一封郵件《告别美團,重新創業,千言萬語,唯有感謝》。緊接着,沈鵬創辦的水滴公司獲得了來自騰訊、美團點評、idg資本、高榕資本、真格基金等的5000萬元天使投資。

2016年5月9日,水滴互助上線。會員按照既定規則加入社群,入會費為9元,會員如果不幸患病或遭遇意外,可按照“一人患病、衆人均攤”的規則獲得價值最高為30萬元的健康互助金。9塊錢換30萬,如此堪比做公益的企業行為使水滴互助在上線100天後,迅速獲得100萬付費使用者。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2016年7月,沈鵬開啟了個人大病求助社交籌款業務,水滴籌就此應運而生。而早在此前,“輕松籌”已經成立近2年,并完成了2000萬美元b+輪融資,該平台會向籌資患者收取2%左右的手續費。為了“虎口奪食”,沈鵬不僅去掉了初代水滴互助的“入會費9元門檻”,還取消了一切手續費,開創了“網絡大病籌款0手續費模式”。

沈鵬說:“(水滴籌)有76%的籌款使用者來自于三四五線城市,72%的捐款使用者來自于三四五線城市,77%的互動使用者也是來自于三四五線城市。我們發現,三四五線城市使用者黏性、忠誠度是比一二線城市的忠誠度要高得多的,并且更願意為我們傳播,這也是我們獲客成本低的原因。”

水滴籌的1.6萬地推大軍,有一大半在三四五線。2019年起,有媒體開始将水滴籌,與拼多多、快手、趣頭條并列為“下沉市場四大天王”。沈鵬本人,很滿意這個定位。

頂着“下沉市場天王”的稱号,懷着“保障億萬家庭”的使命,本着“讓廣大中國、家庭病有所醫”的願景,水滴籌迅速找到大病患者最集中的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并在周邊建站,由公司派出從業人員直接指導患者籌款。

根據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666元,人均消費支出為9718元;其中,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65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069元。

而我國大病治療的平均花費,資料讓人膽戰心驚:

癌症:12萬-50萬;

重大器官移植:20萬-50萬;

再生障礙性貧血:15萬-40萬;

腦中風後遺症:10萬-40萬;

慢性腎衰竭:10萬-30萬;

心髒瓣膜手術:10萬-25萬。

對于一個經濟收入一般的家庭來說,一場大病甚至可能意味着“家破人亡”。也正是以,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免費幫助患者籌錢治病的水滴籌,對廣大下沉群體來說,如同“活菩薩在世”。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圖檔來源于網絡)

根據水滴籌釋出的官方資料,自2016年7月上線以來截至2020年12月底,水滴籌已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得超過370億元的醫療救助款,共計産生超過11億人次的愛心贈與行為。

可是問題來了,畢竟沒有一個ceo會花錢雇人做慈善,企業成立的終極都是為了盈利。那麼,以水滴籌為主營業務的水滴公司靠什麼盈利?

由于籌款使用者可在籌款過程中使用“邊籌邊取”功能,是以籌款提現時間完全由使用者掌控,根據平台資料,目前籌款使用者在發起籌款後7天内提現成功的比例已經接近六成。

水滴籌與平安銀行早已達成合作,平台上産生的所有愛心贈與款項都會直接進入銀行主體的專管戶,實作專門管理、專門使用,這部分款項與水滴籌平台自有資金隔離。銀行會針對資金提供存管、清算、銀企對賬服務,協助平台管控資金交易安全、提高平台交易與結算規範程度、提升平台公信力。水滴籌平台不設資金池,最大程度確定籌款資金的流轉安全透明。

平台化,原本無關于對錯善惡。隻不過沈鵬在帶領企業盈利的同時,也的确做了切實的好事。

2017年,水滴公司榮獲“創業黑馬top100最具潛力創業公司”稱号的同時,水滴籌也榮登“中國慈善榜年度十大慈善項目”;2018年,水滴籌獲選“年度中國公益企業”,并得到紅十字會的橄榄枝攜手合作推出首個“籌血季”無償捐血項目;2020年,創始人沈鵬榮獲2020全球創始人大會·「最佳新經濟領袖」榜單top50。民政部門戶網站甚至點名表揚:“緻力于為公益組織提供專業的社交籌款服務,同時為4億水滴使用者提供随手做公益的便捷通道。”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生意”搖身一變成了“公益”。可如潮好評反倒令沈鵬有些騎虎難下,這公益不做都不行。2017年,水滴公司旗下保險平台-水滴保上線公測,依靠水滴籌打下的流量天下,水滴保不費吹灰之力就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2019年,水滴保正式更名為水滴保險商城。

參與過水滴衆籌的人都知道,在水滴籌捐款之後,會跳出一個保險商城的頁面。一般在捐款之後,捐款人大多會産生聯想心理,并開始擔憂自己以後是否會得病,是以水滴保險商城賣保險的成功率,比普通保險推銷員高得多。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掐指一算,時至今日,水滴公司成立也才不過5年。從最初推出網絡互助到大病籌款,再到水滴保險商城形成商業閉環,搭建起“籌+互助+保險”生态,為傳統保險行業在獲客方面的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水滴的戰略布局曆經了幾次疊代,問及政策,就6個字:農村包圍城市。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2017年8月,獲得1.6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騰訊、藍馳創投聯合領投,創新工場、高榕資本、idg資本、美團點評、彤程公益基金會等機構跟投。2019年3月,完成b輪融資,由騰訊領投,高榕資本、idg資本、藍馳創投、創新工場、dst global創始人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原騰訊電商控股公司ceo吳宵光等投資人跟投,總融資金額近5億元人民币。

2019年6月,水滴公司宣布完成超10億元人民币的c輪融資,由博裕資本領投,騰訊公司、中金資本等投資機構跟投,泰合資本擔任獨家财務顧問。2020年8月20日,水滴公司再次宣布,完成2.3億美元d輪系列融資,由瑞士再保險集團和騰訊公司聯合領投,idg資本、點亮全球基金等老股東跟投。

然而,剛獲得資本青睐突然負面新聞四起:“掃樓式尋找求助者”,“地推員拿提成嫌棄患者病不夠重”,“德雲社弟子家境殷實卻上水滴籌款”,“拿假病曆等假資料騙錢”,“以公益之名賣保險”,“水滴籌的籌款被平台收取40%—50%手續費”。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消費善良?吃相難看?霎時間,人人叫好的“公益”,又變成了人人喊打的“生意”。

2020年9月,銀保監會打非局釋出《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該文提到:“最近一段時期野蠻生長的網絡互助平台,本質上具有商業保險的特征,但目前沒有明确的監管主體和監管标準,處于無人監管的尴尬境地。”

一系列醜聞真真假假。水滴公司内部迅速進行整改,2019年12月5日,ceo沈鵬更是怒發微網誌:“再管不好,我願把水滴籌交給相關公益組織!”

事實上,監管的缺漏固然是水滴公司内部過失,不過,無論是水滴互助、水滴籌還是水滴保險商城,這些隻是水滴的一部分,屬于水滴公司社會責任闆塊。而水滴作為一家商業性公司,商業闆塊必然不可或缺。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沈鵬很坦誠,在他看來,水滴并不是一家以戰略見長的公司,外界對于水滴的描述——“三級火箭”也好,“下沉四天王”也罷,都是從結果進行倒推,并非水滴最初的意圖。2020年,沈鵬再次聲明:“水滴的現狀不是終局,而是要成為中國最領先的健康保障平台。”

按照沈鵬的思路,水滴公司的宏觀構局是一個獨立的生态,其鍊條依次是“醫療資金供給——人身險——大健康”。這是一條“醫藥保”聯合道路,搭建面向未來的大健康平台。目前,水滴公司已經與羅氏、默沙東、阿斯利康、正大天晴、泰德制藥等藥企展開接觸,并在内部啟動了一個名為“水滴好藥付”的新項目。

2018年,一部《我不是藥神》看哭無數人,看病難、買藥貴已成為國民健康的頭号敵人。平心而論,水滴正在解決和希望解決的都是非常複雜、艱難的社會問題,并企圖将這些難題中的主人公——下沉群體,與資本進行直接挂鈎。而作為一家年輕的創業公司,水滴能夠面向這些社會問題搭建出這樣的業務架構和終局圖景,并且願意為之而努力,已是難能可貴。

2020年11月24日,騰訊控股正對網際網路健康保險保障公司水滴(waterdrop inc.)追加大約1.5億美元投資。2021年初,相關人士透露,水滴公司正計劃于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赴美ipo,目标估值達60億美元。消息一出,輿論再次嘩然。

擁抱下沉還是奔向資本?艾問人物(iask-media.com)認為,水滴公司本身無可厚非,大可以說水滴是“披公益外衣,行生意之實”,但也不妨試着相信,水滴公司正“做生意之際,為公益之事”。

end

作者:黑皮猴 編輯:楊潔琳 圖檔:萬姗紅
艾問人物,緻力于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沈鵬:水滴籌的終局圖景預測|艾問人物下沉市場“天王”?生意變公益還是公益變生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