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稼祥回國前夕,共産國際總書記明确指出:告訴王明,不要争了吧

作者:兵者觀察

中共中央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于1938年9月29日在延安橋兒溝禮堂開幕,一直開到11月6日,将近40天。參加會議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12人,即毛主席、朱德、周恩來、王明、洛甫、項英、博古、康生、王稼祥、彭德懷、劉少奇、陳雲。中央委員5人,即關向應、張浩、楊尚昆、李富春、羅邁(即李維漢)。此外,還有黨中央各部門和全國各地區的負責人39人。六屆六中全會的議程是;一、張聞天緻開幕詞;二、王稼祥傳達共産國際訓示;三、毛主席作政治報告。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三月會議”中,決定任弼時赴蘇聯,接替王明在共産國際的工作,爾後,任弼時即化名“陳林”,于1938年3月5日從延安乘汽車啟程赴莫斯科,陳琮英、蔡暢等随行。15日抵蘭州。16日改乘蘇聯軍用飛機繼續西行抵迪化(今烏魯木齊市)。3月下旬乘蘇聯軍用飛機由迪化抵達莫斯科。

5月17日,任弼時和原駐共産國際的中共代表團代表王稼祥出席了共産國際執委會主席團會議。并代表中共中央向共産國際送出了《中國抗日戰争的形勢與中國共産黨的工作和任務》書面報告。

王稼祥回國前夕,共産國際總書記明确指出:告訴王明,不要争了吧

7月初,王稼祥準備動身回國,在王稼祥動身回國前夕,共産國際執行委員會總書記季米特咨夫與任弼時、王稼祥談話。明确指出:“應該承認毛主席同志是中國革命實際鬥争中産生出來的領袖,告訴王明,不要争了吧!”

當月,王稼祥由莫斯科乘飛機回國。任弼時正式接替王稼祥任中國共産黨駐共産國際代表。

王稼祥回到延安,帶回了共産國際執委會主席團的檔案和共産國際執委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的意見。肯定了中國共産黨的路線,肯定了毛主席在全黨的領袖地位,這在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上是至關重要的大事。這對于克服王明打着共産國際的旗号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提出的右傾投降主義主張有重大作用。為了貫徹共産國際訓示和進一步确定黨在抗戰中的路線,中共中央決定召開黨的六屆六中全會。

在開幕式的會議上,由張聞天緻開幕詞,并一緻通過由在延安的中央政治局委員12人組成全會主席團。毛主席在會上宣布全會的議程。王稼祥為主席團成員,并擔任全會秘書長。

張聞天在開幕詞中提出這次全會的主要任務是總結一年三個月民族抗戰的經驗與教訓,正确估計目前形勢,克服目前困難,使抗戰走向勝利的前途;要确定明确的方針,使我們黨進一步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使我們黨成為廣大的群衆性的黨,以保證抗戰的勝利。

王稼祥回國前夕,共産國際總書記明确指出:告訴王明,不要争了吧

王稼祥會上再一次作了《國際訓示報告》。

毛主席作了題為《抗日民族戰争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的政治報告,報告共八部分;一、五中全會到六中全會;二、抗戰15個月的總結;三、抗日民族戰争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四、全民族的目前緊急任務;五、長期戰争與長期合作;六、中國的反侵略戰争與世界的反法西斯運動;七、中國共産黨在民族戰争中的地位;八、召開黨的七次代表大會。毛主席在報告中分析了當時的抗戰形勢。總結了15個月以來抗戰的基本經驗,指出抗日戰争即将進入戰略相持階段。規定了黨和全國人民在抗日戰争中的任務,闡明了黨在抗日戰争時期的基本政策。談到六屆六中全會的任務。

毛主席指出擴大的六中全會是處于抗日戰争将要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關頭開的,擔負了重大的曆史任務。他說:“完全不錯,抗日戰争英勇奮鬥了一年多,全國有了偉大的團結與偉大的進步,給了日本帝國主義以嚴重的打擊,雖然失地很多,但同時就有了很多勝利,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戰争發展下去。主要的由于中國繼續進步,同時配合着日本增加困難。國際助我增強,最後勝利定屬于我,不屬于敵,這也是可以預斷的。誰要是看不見過去的偉大成績與未來的勝利前途。誰就要陷入非觀主義的深坑而不能自拔。然而單看到這一方面,是不夠的,抗日戰争還有另一方面,還有它的消極方面,這就是我們面前擺着的許多困難。目前的情況告訴我們。一年多以來中國所有的奮鬥。團結,進步,勝利,還未能阻止敵人的前進,還沒有反攻敵人的力量。武漢現在處于敵人的威脅中,敵人還要向廣州、長沙及西北等地進攻。是以全國人民都盼望共産黨發表意見,新的環境提出了許多問題。”

王稼祥回國前夕,共産國際總書記明确指出:告訴王明,不要争了吧

毛主席高聲說:“同志們,我們必須發表意見,必須解決問題。對的,我們黨早已發表了意見,許多根本問題也早已解決了。但新的環境要求我們釋出新的意見,解決新的問題。”講到抗戰15個月以來的經驗時。毛主席說:“主要的有三方面。第—,證明了抗日戰争是長期的不是短期的,因而抗戰的戰略方針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第二,證明了中國的抗戰能夠取得最後勝利,悲觀論者之沒有根據。第三.證明了支援長期戰争與取得最後勝利之唯一正确的道路,在于統一團結全民族,力求進步與依靠群眾,借以克服困難,争取勝利。而不是其他。”講到“全民族的目前緊急任務”時。毛主席說。“總的任務應該是: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鞏固與擴大統一戰線,以便克服困難,停止敵之進攻,準備力量,實行我之反攻,達到最後驅逐敵人之目的。”

毛主席在報告中特别強調了中國共産黨在民族革命戰争中的地位和職責,強調黨在抗日戰争中的上司地位,号召全黨必須明确認識并認真地擔負起上司抗日戰争的重大曆史使命。全會一緻通過了《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政治決議案》、關于召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作出了關于黨的組織機構、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通過了緻全國共産黨、緻八路軍和新四軍全體指戰員、緻東北義勇軍及東北同胞電,通過了《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告全國同胞、國共兩黨同志書》。

王稼祥回國前夕,共産國際總書記明确指出:告訴王明,不要争了吧

朱德在會上以一天半時間作了關于華北八路軍的報告。他詳細地叙述了八路軍一年多來抗戰的經過和經驗教訓,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持久戰問題。報告最後說:八路軍今後的任務是:“繼續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抗戰,堅持根據地,争取友軍、鞏固本身。”“眼前的任務就是發展華中,也要八路軍擔負一部分的作用。”

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由于日軍大舉進攻,武漢危急,中共中央決定由朱德到武漢去了解情況,并鼓勵蔣介石繼續堅持抗戰。那時。日機經常空襲武漢。朱德冒險在10月22日搭乘戰鬥機飛抵漢口,随即由周恩來陪同去會見蔣介石。朱德向蔣介石報告八路軍一年多來的戰績、敵後抗日根據地建立的情況以及取得這些勝利的原因;并且強調:隻要發動群衆、武裝群衆,即使退到重慶也不要緊日寇是一定能夠打敗的!并提出了八路軍擴編為3個,增發經費和彈藥的要求。

第二天,朱德即匆匆飛回延安,繼續參加六中全會,并向全會介紹了在武漢了解到的情況。他認為。軍隊中對局勢悲觀失望的人比較少,而在政界比較多,特别是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一再放出“和平”空氣,但國共關系還不至于破裂。朱德回延安後兩天。漢口就失陷了。

會上,項英作了《新四軍工作報告》。

王稼祥回國前夕,共産國際總書記明确指出:告訴王明,不要争了吧

六中全會主要解決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全會正确地總結了抗戰以來的經驗,分析了抗戰形勢,指出了抗戰必勝的前途和全民族的基本任務。二、全會明确指出,争取實作黨的上司權,是我黨上司抗日戰争的重大曆史責任。全會批評了“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右傾投降主義口号。三、全會指出黨上司人民抗日武裝鬥争的極端重要性,确定黨的主要工作是在戰區和敵後。批評了那種把戰勝日寇的希望寄托于國民黨軍隊。以及熱衷于在國民黨統治區搞合法運動的右傾投降主義思想,批評了輕視遊擊戰争的觀點。四、全會強調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批判了教條主義。五、全會制定了一條馬克思主義的組織路線。

一是制定了黨的幹部路線,就是毛主席提出的“共産黨的幹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衆有密切的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幹,不謀私利為标準”的“任人唯賢”路線。這是十年内戰時期和抗戰時期我黨在幹部路線上鬥争經驗的總結。在這次會上批評了張國焘泰的“任人唯親”幹部路線,批評了在幹部問題上的自由主義、宗派傾向。二是強調增強黨的團結和加強黨的紀律的重要性。六、全會對黨的組織作了相應的變動。為了适應戰争環境與黨的工作,全會決定撤銷長江局,設立中原局和南方局。中原局由劉少奇兼任書記。長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黨的工作,概歸中原局指導。南方局由周恩來任書記,董必武任副書記,負責上司長江以南地區黨的工作。這就結束了王明的錯誤上司。

王稼祥回國前夕,共産國際總書記明确指出:告訴王明,不要争了吧

會後,黨中央的正确路線在華中地區逐漸得到貫徹執行。會議中間,王明作了《目前抗戰形勢與如何堅持持久戰争取得最後勝利》的長篇發言。口頭上雖然表示同意毛主席的報告,但并未接受全會對其錯誤的批評。中共的六屆六中全會是中共曆史上—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通過的《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政治決議案》。準許了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線。這次會議,全面地闡明了共産黨在抗日戰争時期的基本政策,基本上,克服了王明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進一步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增強了全黨的團結,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為實作黨對抗日戰争的上司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迅速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