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土散文:枕着麥香枕着麥香的村莊

鄉土散文:枕着麥香枕着麥香的村莊

兒時總欣喜于麥黃時節,大人們說麥黃一晌,可大夥總要追究從麥梢到麥根有多遠的路。

連鳥兒都在天空不停地催促“算黃,算割”,這就說明麥黃時節是一個多麼緊迫的日子。隻見父親取出閑置一年的鐮刀,用專用的抹布很仔細地揩去上面的灰塵,放好磨石,石邊放一碗清水,開始磨鐮。母親也沒閑着,她要将場院打理整潔,把一些舊年的雜物拾掇到一個偏僻一些的地方堆放。這時的村莊是安靜的,小狗在門前懶懶地撒歡,公雞率領母雞在田邊很紳士地遊走。

這仿佛是大戰前短暫的甯靜。當看到熟透的麥子成片倒下,我看到的是父母和鄉親們汗花花的脊背。我們一夥小孩子或提籃,或空手,将大人們遺落的麥穗放入籃中或捆成一小把握在手中。我們心中的那份欣喜是不亞于大人的,雖時時要忍受麥芒紮得火燒火燎的手背和臂膀。

鄉土散文:枕着麥香枕着麥香的村莊

擡頭望一眼我們的村莊,臨近中午還沒有冒起炊煙,她仿佛此時正小寐,亦許是被田中的麥香熏醉,靜得公雞的打鳴好像是竄起的火苗。

一陣風從垭口吹來,我看到不僅是波濤起伏的麥浪,還有父親古銅色的脊背和母親低垂的乳房,這可是我兒時的糧倉啊!此刻我看到它在母親的胸前晃蕩,已是癟癟的像一個将倒盡糧食的空布袋。

就這麼一群孩子,坐在地頭,像一群栖落的麻雀,叽叽喳喳的,先是比收獲,看誰的麥穗數目多,誰的穗子大,誰的粒兒圓,然後就是比手藝了,看誰的麥哨制作的漂亮,看誰的音色嘹亮。手笨的就掐一段麥稈,眯着一隻眼,從麥管中望太陽。

尤其到了夜晚,這時番瓜花也開了,我們就捉幾隻螢火蟲放入瓜花中,用一根從娘的針線籮偷來的紅絲線縛上,人手一隻小瓜燈在麥場上巡遊,再伴以人手一支麥哨吱吱地吹着。這時的山村真靜啊,狗不叫雞不鳴,大人們大都在家中準備明天的活計,父親仍要準備好鐮刀和擔麥的扡擔,母親在準備着中午田頭的吃食,他們哪裡還在乎我們這群小屁孩呢,自然他們也知道我們在做什麼,自是很放心的。在山裡狼已經很少,不怕把我們叼了去。也沒偷孩賊,因為在山村如果來了一個陌生人,那是很打眼的,雖山大林深仍沒有他們的藏身之地。

鄉土散文:枕着麥香枕着麥香的村莊

望着頭頂的一輪明月,提着小瓜燈,吹着麥哨,不知誰高聲地喊:看——村——睡着了——真乖!我們都好奇地看。這時的村真的好靜,窗關着,門閉着,真的像一個淘氣夠了安靜下來睡着了的孩子。我們都為這個發現者叫好,鼓掌。把蕩漾在月光中的麥香震得紛紛飄落······

寫到這裡,我的腦海全是麥香,村莊,童年,故鄉。如果說從麥梢到麥根有多遠的路是童年的诘問,那麼從中年到童年有多遠的路,從江湖到故鄉有多遠的路,便是此刻我的诘問了······

審閱:丹桂

簡評:短小的作品,賦予麥的情趣:麥穗、麥浪、麥哨、麥香……麥收季節的村莊誘人的靜谧美麗。從少不更事到故鄉江湖的成熟,見證了寫作手法形象老練。

終審:嚴景新

作者:鄭學良,筆名大風,陝西商洛柞水縣人,陝西作協會員,“商洛詩八家”之一,陝西首屆文學藝術創作人才“百人計劃”入選作家。

編輯:蔔一

本頭條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志,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