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紹之子袁譚,初期隻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袁譚對青州的掌控力度

袁紹之子袁譚,初期隻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袁譚對青州的掌控力度

提到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和袁譚,可能給後人留下的最大的标簽就是“鹬蚌相争,漁翁得利。”袁紹在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病死,袁譚和袁尚不團結一心對抗曹操,保證袁氏在河北的統治地位,反而互相争鬥。袁譚無法擊敗袁尚,更是與曹操聯合對付袁尚。結果就是二袁先後被曹操消滅,曹操比較順利地平定北方。袁譚與袁尚競争的資本是青州,袁紹生前以袁譚為青州都督,後為青州刺史。但是袁譚控制青州全境并非袁紹給予的,而是自己打下來的。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

袁紹之子袁譚,初期隻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袁譚對青州的掌控力度

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由來已久。在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袁紹剛剛成為冀州牧不久,公孫瓒就取得了青州平原國的一些地區的控制。不知道出于哪種目的(史料記載袁紹畏懼公孫瓒,希望能夠向其示好,方詩銘先生分析袁紹打算讓公孫瓒幫助自己抵抗北上而來的青、徐黃巾,小編個人認為袁紹可能與青、徐黃巾有合從的嫌疑),袁紹将冀州的渤海郡讓給公孫瓒。公孫瓒不領情,繼續向西進攻袁紹,于是有了“界橋之戰”,是年初平三年(公元192年)。

袁紹之子袁譚,初期隻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袁譚對青州的掌控力度

在“界橋之戰”之後不久,袁紹主動進攻公孫瓒,發生“巨馬水之戰”,時間也是在初平三年,這次戰役中公孫瓒取得勝利,再一次占據平原國,并且令自己所置的青州刺史田楷向東南方深入到齊國。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青州有六個郡國,即:濟南國、平原國、樂安國、北海國、東萊郡、齊國。如果說田楷已經到了齊國,那麼從地理環境上來看,平原、濟南、樂安以及齊國都在公孫瓒的控制範圍内。從北海相孔融曾向平原相劉備求援抵抗黃巾軍的情況來看,孔融應該站在公孫瓒的立場,畢竟劉備屬于公孫瓒的部下。除了偏居海隅的東萊,公孫瓒控制了大部分青州。

袁紹之子袁譚,初期隻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袁譚對青州的掌控力度

結果在“龍湊之戰”之後,公孫瓒再度傳回幽州,不敢南下。“龍湊之戰”的時間也是初平三年。對青州兩家繼續發生交争,按《後漢書·公孫瓒傳》的說法,袁紹派兵與田楷“連戰二年”,這裡的“二年”當為初平三年到初平四年(公元192年到193年),因為史料記載初平四年東漢朝廷使者趙岐到河北調和袁紹和公孫瓒的關系,兩家進行了短暫的罷兵。

袁紹之子袁譚,初期隻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袁譚對青州的掌控力度

曹操進攻陶謙的時候,陶謙向田楷、劉備求援。當時田楷與劉備屯兵在齊國,說明這個時候公孫瓒應該仍然保持着對青州的控制。曆史上曹操兩次進攻陶謙,田楷什麼時候救援陶謙,史料有争議。按《後漢紀》與《吳書》的記載,當在初平四年,曹操一伐徐州(《吳書》的記載有一定問題,可信度存疑),但是《資治通鑒》以及《後漢紀校注》,都認為此事發生于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這對于袁譚攻略青州的時間推斷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

袁紹之子袁譚,初期隻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袁譚對青州的掌控力度

袁譚是什麼時候被出為青州刺史的呢?《後漢書·公孫瓒傳》、《後漢書·袁紹傳》、《三國志·魏書·袁紹傳》分别記載了三個時間:初平四年、興平二年(即公元195年)、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明顯是不合理的,可能是史家記載簡略造成的;初平四年倒是符合田楷在曹操一伐陶謙時救援徐州的說法,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一年雙方剛剛罷兵,田楷又救援陶謙,再回過頭與袁譚交戰,也不是太合理。是以小編判斷袁譚成為青州刺史的時間是在興平二年,田楷救援陶謙的時間是在興平元年。這個時間小編認為應當是合理的。

袁紹之子袁譚,初期隻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袁譚對青州的掌控力度

根據《九州春秋》的記載,袁譚剛剛到青州的時候,他的控制範圍隻有平原國,也就是青州的河北地區。不僅如此,在平原國内,還有田楷的勢力(這個時候劉備已經脫離田楷或者說公孫瓒,被陶謙表為豫州刺史,實際上是陶謙的部下,屯兵在小沛)。于是袁譚“北排田楷”,取得平原國的控制,切斷公孫瓒勢力與青州的聯系,這是袁譚攻略青州的第一步。

袁紹之子袁譚,初期隻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袁譚對青州的掌控力度

《後漢書·孔融傳》中記載,孔融“在郡六年,劉備表領青州刺史。”孔融大概是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出為北海相,在任六年正好是興平二年。劉備曾經是田楷的部下,他表孔融為青州刺史,那麼這個時候田楷應該是被袁譚打敗了,否則劉備的舉動不符合他樹立的仁義的形象(非貶義)。劉備表孔融為青州刺史刺激到袁譚,于是在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袁譚對孔融發動猛烈進攻。孔融不懂軍事,而且以文化名士自居,不組織有效抵抗,反而“隐幾讀書,談笑自若。”結果袁譚成功擊敗孔融占據北海國,而後“曜兵海隅”,這裡的“海隅”大概是指東萊郡。後來袁譚與袁尚相争的時候,也以管統為東萊太守。這樣看來,袁譚對青州所有郡國都有所掌控。

袁紹之子袁譚,初期隻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袁譚對青州的掌控力度

雖然青州六個郡國中都有袁譚的控制,但是否可以說明袁譚對青州的控制很牢固呢?其實也不能這樣講。《九州春秋》雖然承認了袁譚攻略青州的戰績,但在後面也指出袁譚統治青州的不足,信用小人、政治昏暗,對平民百姓征募過度,導緻盜賊四起;對名士、豪強的控制力又不足,“招命賢士,不就;不趨赴軍期,安居族黨,亦不能罪也。”

袁紹之子袁譚,初期隻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袁紹與公孫瓒對青州的争奪袁譚攻略青州的過程袁譚對青州的掌控力度

另外袁譚所控制的青州,也并非全境。在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曹操消滅呂布,招攬泰山豪強臧霸、吳敦、尹禮、孫觀、孫康等人,分琅琊國、東海國、北海國為城陽郡、利城郡。琅琊國和東海國是徐州的地盤,北海國卻是青州的地界。曹操能夠對北海國進行行政劃分,相信對其控制了一部分;在建安四年臧霸進入青州進攻齊國、北海的一些地盤,進一步壓縮袁譚在青州的勢力。另外按《三國志·魏書·公孫度》中的記載,公孫度曾經渡海向東萊郡擴張,設定營州刺史(可能為公孫度的親信柳毅)。後來在建安十年(即公元205年)左右被張遼驅逐。可見袁譚對東萊郡的控制也有限。不過即便如此,袁譚從平原擴張到青州全境,接連消滅田楷、孔融,也算是具有一定的軍事能力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後漢紀》、《資治通鑒》、《中國曆史地圖集》、《“黑山賊”張燕與袁紹在河北的對峙和戰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