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1949年,中央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會議中,毛主席提出了兩個“務必”,告誡全黨無論何時都要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直到今天兩個“務必”,都是共産黨人堅持的傳統。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毛主席

然而,在1951年,卻有一位開國元勳,給遠在中南海的毛主席,寫了一封“居功邀功”的信。看完信後,毛主席十分憤怒,直說此人“無可救藥”,随後毛主席就作出了“開除黨籍”的批示。

那麼,被開除黨籍的開國元勳是誰?他又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

這個被毛主席稱為“無可救藥”的人,叫做戴季英。他1906年出生于湖北紅安,因為家裡比較富裕,他有機會能夠先後就讀于新式學堂,較早接觸了馬克思主義。

1926年,戴季英加入了共産主義青年團,積極組織校内學生們參與愛國運動,成為有名的學生愛國運動領袖。1927年2月,戴季英作為進步青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戴季英

同年6月,戴季英接受黨組織的安排,回到家鄉進行農民運動。在家鄉,戴季英積極發展群衆,一時之間,黃安(紅安縣的舊稱)的農民運動進行地如火如荼。然而,黃安的農民運動很快就遭到了血腥鎮壓。

一個月後,大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大逮捕、大屠殺,無數黨組織遭到破壞。在這種情況下,農民運動開展得不錯的黃安,自然而然成為了國民黨反動派鎮壓的重點。

但戴季英并沒有被來勢洶洶的國民黨吓倒,而是上司革命群衆堅持鬥争,并和鄭位三、戴克敏等人,在七裡坪重新組建了中共黃安縣委。

随着國民黨的鎮壓越來越厲害,黨決定進行武裝起義。中共黃安、麻城兩縣委員會,為貫徹“八七”會議“武裝起義”的方針和中共湖北省委的訓示,決定發動黃安、麻城兩縣農民起義。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黃麻起義

11月13日,黃麻起義爆發,戴季英作為黃麻起義總指揮的成員,在當天晚10點,親自率領黃安的農民自衛軍、麻城農民自衛軍兩個排,以及一些義勇隊,共3萬多起義農民,從七裡坪向黃安進攻。14日淩晨,黃麻暴動的起義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城内,縣警備隊被全部殲滅,縣長等土豪劣紳則被活捉。

1928年春,黃麻起義中的武裝部隊,全部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7軍,戴季英擔任第七軍的黨委委員。同年10月,中共鄂東特委成立。不久後,在戴季英等人的建議下,鄂東特委決定以大别山為中心進行工農武裝割據。

1930年4月,中共鄂豫皖邊特委成立,随後宣布成立蘇維埃政府,至此以大别山為中心的鄂豫皖蘇區形成。

在此期間,戴季英則先後擔任了鄂豫皖省委委員、紅25軍74師的政委。而鄂豫皖根據地的迅猛發展,直接威脅到國民黨南京政府。于是,蔣介石急忙調集30萬的兵力,親自任總指揮,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圍剿”。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張國焘

1932年4月,戴季英率領部隊在皖西,同“圍剿”部隊進行殊死搏鬥。然而由于張國焘盲目輕敵,在戰略上出現重大錯誤,戴季英等參與,第四次“反圍剿”鬥争的紅軍部隊,仍未能打破敵人的“圍剿”。

紅軍主力被迫西征,而戴季英則率領74師,留在了鄂豫皖根據地,同敵人進行了三年的遊擊戰。1933年4月,堅守鄂豫皖根據地的紅軍,利用敵軍馬鴻逵部和湯恩伯部換防之機,用“快速突擊”戰術,秘密急行幾十公裡,将敵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紅軍大獲全勝,以傷亡30餘人的代價,殲滅敵人兩個團,俘虜了敵軍2000多人。而在這三年中,像這種的戰鬥隻多不少,紅25軍74師有力地牽制住了敵人的大量火力,使得主力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沖出敵軍的包圍。

這一時期裡,戴季英對我黨的發展,可謂是功不可沒。也許正因為這樣,戴季英後來才慢慢變得居功自傲。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抗日戰争

抗日戰争爆發後,留在鄂豫皖根據地堅持作鬥争的紅軍,全部改編為新四軍。戴季英擔任了新四軍第4支隊的副司令員。由于原第4支隊的司令員高敬亭,在1939年不幸去世,第四支隊改編成為4、5兩個支隊。

戴季英則在此時,擔任了新4支隊的政委,并率部開辟津浦路西、津浦路東遊擊根據地的鬥争。在戴季英的上司下,很快就初步完成了,向皖中和皖東敵後的戰略展開任務,為建立皖東根據地打下了基礎。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蔣介石

而在這期間,國民黨蔣介石十分擔心我黨發展壯大。是以1939年年底,在蔣介石的推動下,第一次反共高潮開始。

時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的桂系将領李品仙、江蘇省政府主席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一起聯手,不斷對新四軍進行騷擾。為了把江北區的新四軍部隊全部消滅,李、韓二人甚至扣押了,江北新四軍總指揮張雲逸的妻兒,以此作為威脅,逼迫張雲逸和戴季英妥協。

不過李、韓二人萬萬想不到,戴季英的一紙通電,就使得李、韓處在極大的輿論壓力之下。1940年的3月,戴季英向安徽的各機關、各團體領袖緻電,以有理、有節、不卑不亢的态度,向他們揭露李、韓二人的所作所為。

在全民族統一抗日的情況下,任何企圖挑起内戰的人,都會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譴責。是以,戴季英的通電發出去後不久,就掀起了極大的社會輿論。一時之間,李、韓二人成為衆矢之的。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随後,戴季英抓住這個時機,作出反李反韓的計劃。與此同時,黨中央也給戴季英等人下發了“先打李品仙、再打韓德勤”的訓示。3月下旬,戴季英等人率領新四軍,先攻打定遠城。在擊敗李品仙部後,戴季英又指揮第4、第5 支隊,向路東增援其他支隊,以半塔集為中心,展開反韓自衛戰。

經過浴血奮戰,新四軍最終取得了戰役的勝利。這一戰鬥,不僅使得國民黨方面不得不釋放張雲逸妻兒,而且還為我黨日後建立淮南抗日根據地打下了基礎。陳毅将軍給予了這場戰鬥高度的評價,将其視為黃橋戰役的序曲:“先有半塔,後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黃橋。”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

1944年,為了挽救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利,日寇在中國發動了豫湘桂戰役。面對日寇的進攻,國民黨軍隊潰不成軍,以至于河南地區大量淪陷。

為了打破這個困局,我黨在延安成立了八路軍河南軍區,戴季英擔任黨委書記,以及河南軍區抗日軍政委。随後,在黨組織的安排下,戴季英同抗日軍司令員王王樹聲,率領部隊挺進敵後,開辟了以嵩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抗日根據地建立以後,戴季英等人,指揮抗日軍,對河南區内的日寇進行鬥争。在攻擊日僞軍的同時,還不忘發動群衆。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河南軍區的行動,引起了毛主席的誇獎,主席指出:

“同敵人鬥争要有長遠準備。過去隻顧眼前,擴兵籌款,不久根據地也搞空了。河南的同志做得對,他們把擴大的軍隊留在地方,已擴大了1萬多地方部隊。”

得到主席誇獎的戴季英,十分興奮,正是因為這樣,戴季英後來越發的驕傲自滿,居功自傲。新中國成立後,戴季英擔任了河南省常委兼開封市委書記。在此期間,戴季英逐漸心生不滿,他認為自己作為“開國元勳”,貢獻極大,隻擔任河南省委常委兼開封市委書記,太屈才。

1951年一個十分普通的早晨,自我标榜的戴季英,終于忍不住給毛主席寄去一封“要官信”,提出自己應該擔任中央委員。戴季英原本以為,毛主席會毫不猶豫地答應,然而毛主席曆來反對黨的幹部,伸手向黨索取更高的上司職務。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戴季英的一封信,直接踩在了毛主席的“雷點”上。主席大為惱火,不由自主地說:“戴季英可真是無可救藥!”

就在兩年前,主席還告誡全黨要不忘初心,堅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但是才過去短短兩年,就有人居功自傲,并且還是經曆過革命烈火淬煉的同志,這如何不叫主席痛心?

是以,主席不僅沒有同意戴季英的要求,反而是對他的這種行為嚴加斥責。随後,主席又作出批示:

“共産黨不需要戴季英這樣的進階幹部。這樣的人,應該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永不啟用!”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前排左起:吳煥先,郭述申,徐海東,戴季英,趙淩波.

1952年2月12日,戴季英被河南省委開除黨籍,回家檢討。10天後,《人民日報》刊登了河南省委開除戴季英黨籍一事。戴季英心裡十分郁悶,此後他便漸漸消失在人們的眼前,過起了隐居般的生活。

而戴季英這種居功自傲向黨組織索權的行為,毛主席永生難忘,一直将其作為反面教材,來警告全黨。1955年10月11日,我黨召開了七屆六中全會。會議中,毛主席又一次點了戴季英的名。

毛主席說:“誰不犯一點錯誤呢?無論誰,總是要犯一些錯誤的,錯誤有大有小。不可救藥的人總是很少的,比如張國焘、饒漱石,還有陳光、戴季英……”
1951年,一開國元勳給中央寫信,毛主席看後:開除黨籍,永不啟用

主席

毛主席多次提起戴季英的索權行為,可以看出,主席一直都很看重我黨的純潔性,正是因為這樣,我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隻有艱苦奮鬥、始終為國為人民的政黨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