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彤:軟銀的崛起(二)網際網路霸主

在了解了孫正義的傳奇之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他的“土豪”企業――軟銀。1979年2月,孫正義以出售便攜式翻譯機得到的1億日元為資本金,在美國成立了軟體開發公司“unison world”,當時他還是加州大學經濟學部的學生。第二年,在他畢業的同時,孫打道回日本,把公司移到了福岡市。他向親戚和同鄉的在日南韓人集資1億日元,公司的主營業務也從軟體開發改為軟體批發。在短短的幾年裡,公司的軟體批發業務有了長足的發展。1990年孫正義把公司的名稱改為“軟體銀行(softbank)”并于1994年在日本的三級市場上市,就此軟銀完成了其創業的第一步。

如果說喬布斯是一個非凡的藝術家的話,孫正義是一個天才商人。軟銀上市後,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活動。1996年出資雅虎美國,并成立雅虎日本,現在的雅虎日本網頁是日本第一門戶網站。2000年投資當時破産的日本債券銀行并成為其最大股東,雖然在2003年這些股票完全賣給了美國的一個投資基金,通過這次參股,軟銀學習到很多金融業的知識,為其網際網路銀行業務奠定了基礎。2004年收購日本通訊,開始了軟銀現在的主營業務――移動通信業務――的步伐。2005年收購大榮職業棒球隊;2006年出1.75萬億的巨資收購沃達豐日本,搖身一變成為日本三大行動電話公司之一。孫正義的收購也不是每次都是成功的,收購金士頓科技和朝日電視台是兩次比較大的失敗。

孫正義的一系列收購被很多日本認為隻是資本炒作和金錢遊戲,主流媒體對軟銀的批評也是源源不斷。一個很好的例子:軟銀在1994年上市時被劃分在“批發零售業”闆塊,直到2006年10月,完成對日本移動通信老三的沃達豐的收購半年之後才變成“情報通信”闆塊,明白的人都知道這無疑是管理層對軟銀的一種鄙視。在受主流冷嘲熱諷的同時,軟銀有一批鐵杆的追随者,他們大都欣賞孫的勇往直前和反叛的個性,然而,軟銀之是以能成功最重要原因還是歸結于其公司提供的服務價格遠低于日本同類。筆者在2001年也曾用過軟銀的寬帶網絡,其售後服務不可恭維,對于一個留學生來說,便宜的價格遠比服務重要。日本商業慣例中有一種讓中國人無法了解的潛規則:當龍頭企業對某商品或服務定價以後,無需任何幕後串通,追随企業的價格一般都大同小異,更多的競争是在服務上,這是日本服務世界一流的一個重要原因。軟銀在犧牲一定的服務後,以半價甚至更低的價格競争,讓同行恨之入骨的同時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也是理所應當的。

回顧軟銀的成長曆史,它從一個個人創業的軟體開發公司開始,然後轉行軟體批發,通過投資變成網際網路企業,再經過一系列收購後搖身一變成為日本三大行動電話公司之一。截止2013年3月底,軟銀旗下有大小近800個企業,然而軟銀的野心并沒有收斂,2013年7月以216億美元成功收購美國行動電話老三sprint company,為實作其世界網際網路霸主的夢想又進了一步。和蘋果、谷歌等一些it大佬的大規模的收購運作相比,他們目的大都是為了增強其主營業務,而軟銀是通過收購邁向新領域,其成長模式也是跳躍式的。

談到孫正義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回味,他到底是一個新世代的改革者還是舊世代的尋租者,筆者認為其兩者皆是。雅虎日本和網際網路銀行等的創舉無疑對日本的it行業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廉價的寬帶服務不僅為大幅度地降低了消費者進入網際網路世界的門檻,同時也是對舊勢力的一種公開挑戰;但是,就像孫正義自己承認的那樣;高價收購沃達豐日本其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稀有的行動電話電波使用權,一種典型的尋租行為;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後,在新能源問題上,孫充分利用自己的公衆影響,直接幹預政府的決策,尋租行為可謂表現得淋漓盡緻。也許讀者會想,軟銀是否會考慮進入中國市場,筆者認為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中國的網際網路大佬們的商業天分和孫正義相比,無不有過之而無不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