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作者:一星半月夜

陶壽伯(1902~1997)

現代著名書畫家,有書畫印“三絕”之美譽。其中以篆刻第一,畫梅第二,被人們稱為“篆刻巨手”和“畫梅聖手”。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陶壽伯先生早年曾師從多位知名大師,在上海即享盛名。四十六歲時,才又投入張大千先生門下,成為大風堂的重要傳人。

“轉益多師是吾師”,他一生共拜了八位名師,可謂師承衆多、彙集諸家之大成。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陶壽伯先生自1931年起,專心緻力于寫梅。

而此時正值國家風雨飄搖,動蕩不堪的年代,陶壽伯畫梅正是其愛國熱情的表達。梅花所賦有的文化内含,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象征。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陶壽伯為畫好梅花,專門研究過梅花的生态。

“梅樹老枝不著花,生花在新枝,這是實體現象。梅有不屈精神,凡被折斷或彎曲之老幹,第二年發芽生枝,必定是向上生長得直挺的,絕沒有向下面生出的。”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還遍習曆代畫梅名家,諸如吳昌碩、金農、趙之謙、陳錄、王冕等。

是以,那一樹一樹的寒梅在陶壽伯的筆下,清奇古拙、瘦勁脫俗,且姿态各異、生動自然。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陶壽伯除了畫墨梅外,還有紅梅、綠梅、雙色梅、三色梅、五色梅等。

或疏彰橫斜,或暗香籠月,或鐵骨生春,或柔枝冷香,或冰肌玉骨,或嫩蕊争春,寫盡了世間之梅。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畫中梅幹之倔強古拙,梅枝之挺拔俊逸,梅花之秀美靈動,躍然紙上,讓人感覺此梅似乎是活的,還似乎有屢屢幽香,拂面而來。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陶先生因愛梅而寫梅,稱他“梅癡”也不為過。尤其晚年寫梅,已進入化境,随手寫出,皆為梅傳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他因愛梅而寫梅,且已臻化境——随手一寫,便得梅之精神

陶壽伯一生畫梅數萬幅,是一個非常勤奮且高産的畫家。中年以後漂泊海外,但作為一個文化使者,他仍不遺餘力地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值得我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