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孫科别墅最新主題群展《都市觀奇》正式向公衆開放,多位現當代藝術家帶來關于中國城市的攝影、裝置、多媒體影像等沉浸式展陳内容,在這棟擁有90年曆史的老建築中展現城市更新為現代中國帶來的新的城市群像。
展覽期間,恰逢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展覽在上生·新所舉辦,關于“都市觀奇”主題的多場建築師分享會、工作坊、城市行走、學術論壇等也将在孫科别墅及其周邊舉行,為市民遊客帶來關于當代中國城市生活與發展的思考。
本次展覽也是這棟位于上生·新所的優秀曆史建築自去年修繕開放後舉辦的第三場公開展覽,發起方包括上海萬科、上海民生藝術基金會以及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将持續至今年12月12日。
展現中國城市群不同風土
“都市觀奇”策展人王懿泉目前居住在上海,在這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眼中,曆經私人住宅、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辦公地等不同曆史身份的孫科别墅,如今已成為建構情景化展覽表達的理想空間。他邀請了一批在都市化背景下開展多元實踐的藝術家、建築團體和研究人員,創作以城市為背景、能夠提供思辨的當代藝術作品。
于是,一系列城市中看似“奇觀”的建築、情景、聲音,被囊括進孫科别墅一樓的展廳中。古老的壁爐上擺放了反映城市建築的攝影作品,标志性的八角陽台被布置成了一間“冥想室”,而别墅的壁爐以及戶外花園的噴泉内,則能看到一個個擺放着的網球散發出淡淡的熒光。而這些乍一看令人稍許摸不着頭腦的展陳設計,背後都有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思考。
來自杭州的藝術家張遼源以孫科别墅以及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等周邊區域為靈感,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僑民在上海西區建立的網球場與今天消費社會裡意象化的網球場互相交錯,形成了戶外裝置作品《秋風》。别墅一樓一間曾為保險櫃的隐秘房間,被常駐北京的音樂人瞿秋繁改建為聲音場景的播放地,放映北京知名藝術空間“箭廠空間”的藝術家訪談與音樂作品。
關于中國城市的探讨,有長三角、京津冀,也必然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身影。廣州藝術家黃成将深圳城中村的田野錄音制作成了聲音作品《白石洲唱片》,此次在距離深圳1400多公裡外的上海孫科别墅的展廳中循環播放。生活在滬杭兩地的藝術家李青拍攝了杭州城市改造中,舊房屋拆除後遺留的場地,将畫面“轉譯”成了室内地毯上的圖案。
在上海一棟曆史建築内,聽深圳老城區中的田野錄音,看杭州舊城改造的意象化表達,這些關于城市環境與人的個體生活的作品,都是“都市觀奇”所要向觀衆傳遞的思考。
2020年初,藝術家徐坦與兩位年輕研究員廖寶欣和黃銳發起了一個名為“順德學”的小組,此次展覽則是他們首度公開近2年來對廣東順德地區的風土人情、大灣區城鎮化的研究過程。展廳内的電視螢幕上,滾動播放着小組成員采訪順德當地老百姓的紀錄片。一旁更大的顯示屏上,“uno織城網”帶來了關于上海地标建築武康大樓的實時直播,透過三面拱形落地窗,展現對上海這處城市文化視窗的思考。
上海的城市更新程序離不開諸多社會組織的參與。在上生·新所位處的新華路曆史文化風貌區,一個名為“大魚營造”的青年創新型社會組織長期紮根新華路,圍繞建築改造、策展、鄰裡關系重構,開展在地實踐以及建築與都市研究。此次展覽,大魚營造帶來了全新策劃的《一平米微公共藝術行動》,展現在專業設計師、建築師的帶領下,每個居民都能通過改變身邊的一平方米進而讓社群更美好。
保護性營運激活曆史風貌
就在孫科别墅旁邊,一座20平方米的透明玻璃屋近期吸引不少市民和網友的注意。人們對這個名為“24小時獨處計劃”的項目褒貶不一,也有人稱這一行為藝術項目是“都市奇觀”。事實上,關于城市行為藝術、公共空間的實用性、城市更新的可持續性以及曆史建築當下社會價值的探讨,近年來始終是熱點話題。
同濟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院長李翔甯認為,“奇觀”或“觀奇”的行為,是當代都市的重要表征,也是公共空間演進的動力之一。當代藝術家、建築師和文化研究,對都市“奇觀”都有各自的觀照與反思,也都在探索都市邁向未來的可能路徑。
回歸當下,一些以前看似難以實作的空間設想,現在正逐漸成為城市生活中人們司空見慣、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
今年上海旅遊節期間,上海“建築可閱讀”聯盟、上海市建築學會等發起了“上海最受關注二十大優秀建築”的評選,上生·新所位列其中。細究其入選原因,不僅有孫科别墅、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海軍俱樂部等地标性曆史建築的“加持”,更因這片園區自2018年開放後,,不定期在這裡舉辦的音樂會、戲劇節、藝術文化展覽、創意市集以及國内外品牌的新品首發首秀,已使其成為“7x24小時”的開放型文化活力社群。
對于優秀曆史建築孫科别墅的活化利用也值得持續關注。上海萬科方面介紹,一方面,孫科别墅的修繕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條例和上海市優秀曆史建築保護條例,在恢複曆史風貌的同時基于“最小幹預”和“可識别性”的原則,力求真實、完整地保護曆史建築風貌,盡可能達到“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目标。
另一方面,選擇将修繕後的别墅從此前封閉狀态轉為保護性開放營運,也是希望通過人們近距離與老建築對話進而激發空間活力。未來,孫科别墅每年都将周期性引入藝術展覽等文化内容,并在疫情常态化的當下采用實名制預約形式,分批次引導觀衆參觀,達到對建築最大限度的保護和城市曆史文化更充分的展現。
欄目主編:唐烨 文字編輯:舒抒
來源:作者:舒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