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作者:麥小麥逛吃逛吃

一塊茶餅,四四方方,一張白紙,裹着三紅七綠,手捧這濃郁的幽香,殊不知是經過多少道工序,才有了這一抹花香,金黃的茶湯,輕輕抿一口,微苦後的回甘,舌尖從此記住了這個茶的名字—漳平水仙茶。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漳平,地處優越的地理位置,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适宜的氣候,溫熱濕潤,雨水豐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為茶葉的生長提供有利的自然環境條件。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有茶葉,就有曆史,就有文化,水茶仙,如花茶般的美麗名字,也有自己的故事。據曆史記載,元代時期,就開始有了水仙茶的種植,明清時期,種植開始規模化,并且有了茶葉加工坊,其中最有名氣的水仙茶餅,又叫做紙包茶,是漳平雙洋中村茶人鄧中金在1914年獨創的工藝,流傳至今。

走進山水秀麗的北寮村,一路上景色秀麗,處處可見碧綠小巧的鮮葉鋪滿在地上,接受陽光的洗禮。茶農把新鮮的葉子鋪在地上的速度很快,一秒鐘都不能耽擱,娴熟的動作,鮮葉揮揮灑灑落在曬墊上。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曬青是制作茶葉很重要的一道環節,在中國六大茶類中,烏龍茶,普洱茶,白茶茶葉是唯一三種涉及曬青工藝的茶葉。作為第一道工序,可以說直接影響後面的搖青,炒青,造型。

曬青是利用太陽光的照射和風吹的的萎凋,讓鮮葉的部分水分蒸發掉,葉子變得柔軟了,更加适合搖青,茶農說,如果選擇自然日光曬青,最好在下午16點—17點,光線柔和,把鮮葉均勻攤開就好,不用翻動,但是如果不是在這個時間段,光線太強,曬青過程就需要及時翻拌了。

接着參觀了搖青的機器,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先進的機器替代了人工勞動力,但是在以前,搖青都是人工拿着圓形竹篩搖青,“翻江倒海出烏龍”形容的就是茶農人工搖青時的場景,可以說每一次搖青都是對茶樹鮮葉的喚醒。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邊走邊看,山清水秀的北寮村處處都有茶文化,從自然景觀到人文壁畫。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最後來到一個比較大茶葉加工點,有幸看到了人工紙包茶,我們一進操作間,可愛的小孩子天真的問:“你們是來學包茶的嗎~~?”

他的媽媽和姑姑正在認真又娴熟的操作着,基本包好一個四方水仙茶需要20秒左右,别小看這一步,這也是烏龍茶家族裡,隻有咱水仙茶獨有的—四方形餅狀,通過造型,把水仙茶用紙包成餅狀,這樣做的目的是,在烘焙後,能将滋味和香氣牢牢鎖在茶餅裡。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參觀完後,來到茶室修整片刻,小姐姐為我們沏了一杯水仙茶,一路走來也有些渴了,抿一口,微微的苦味轉瞬回甘,又帶有淡淡的蘭花香味,正如名字般有一絲的香甜味。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大山飛出的鳳凰—水仙茶,烏龍茶裡的佼佼者,卻有着蘭花般的香氣

這次福建龍岩最大的感受就是,龍岩這個地方好山好水好風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氣候為很多農産品提供了便利的生長環境,比如咱們漳平縣的水仙茶,論成色,湯色橙黃,論氣味,香如蘭花,論味道,醇厚又回甘,可以說紅綠相間的餅狀水仙茶卻集齊了色香味,品過這麼多茶,這是第一次遇見水仙茶,舌尖卻戀上了這苦後又回甘的淡淡蘭花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