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颀的一首佳作,首尾呼應,王昌齡讀了也很感動送王昌齡

作者:雲水心語

古典詩歌經常采用各種修辭手段,同時又情景交融、虛實相間,目的都是為了營造一種委婉渾融的意境,讓讀者具有設身處地的感受,進而更能體會詩人的複雜情感。

同時作者為了讓整首詩更具藝術表現力,也會采用層層遞進、前後呼應的手法,甚至先稍作蓄勢,再逐漸生發和鋪展,進而讓全文融會貫通。

李颀的一首佳作,首尾呼應,王昌齡讀了也很感動送王昌齡

恰當運用呼應寫法,可以使詩歌的結構顯得緊湊嚴謹,比如王維的《新晴野望》,開篇緊扣詩的題目,結尾由景及人,表達了作者向往和眷戀田園生活的情懷。

盛唐有一位詩人也非常擅長各種表現技巧,不僅應用娴熟,而且表達獨特,充分展現出唐詩的藝術高度。下面介紹李颀送别王昌齡,寫了一首佳作,首尾呼應,好詩總是百讀不厭。

李颀的一首佳作,首尾呼應,王昌齡讀了也很感動送王昌齡

唐代:李颀

漕水東去遠,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數千裡,中無蒲稗生。 夕陽滿舟楫,但愛微波清。 舉酒林月上,解衣沙鳥鳴。 夜來蓮花界,夢裡金陵城。 歎息此離别,悠悠江海行。
李颀的一首佳作,首尾呼應,王昌齡讀了也很感動送王昌齡

李颀在盛唐開元年間進士及第,曾任新鄉縣尉,後歸隐故園。李颀擅長七古題材,他的邊塞詩格調悲壯,送别詩則非常含蓄。他與王昌齡是至交好友,彼此雖然聚少離多,但是隻要有機會團聚,總是把酒言歡、賦詩抒懷。

李颀和王昌齡都是位卑名高,卻在盛唐詩壇占有一席之地。他們才華卓越,年輕時也曾意氣風發,王昌齡的詩歌更是感情飽滿、内涵深刻,李颀對他也是非常贊賞,這首詩就抒寫了離别之情和不舍之意。

李颀的一首佳作,首尾呼應,王昌齡讀了也很感動送王昌齡

送别詩是常見題材,是以要别具一格就非常之難,不僅需要構思新巧,而且還需情感真摯。這首詩用形象的暮景,表現抽象的離情,非常獨到。

開篇交代時間為傍晚,地點為洛陽的漕水;“送君”二字,則點明題目是送别題材。“暮情”二字,領起全篇,接下來的五聯,通過層層鋪寫出暮景,表達了自己的惆怅之情。

李颀的一首佳作,首尾呼應,王昌齡讀了也很感動送王昌齡

詩人走出荒寂的野寺,回望孤山,在殘陽餘晖中稍顯出一抹亮色。再轉身前望,夕陽下清波悠悠,客舟蕩漾;暮色蒼涼,牽動離愁。主客雙方默默地喝着餞行酒,不僅難以盡興,心中更湧起千愁萬緒。

“舉酒林月上”,表達出縱然良辰美景、奈何光陰似箭的惆怅,送别之後已是月挂枝梢,沙鳥幽鳴,讓人輾轉難眠。詩人在恍惚間來到了蓮花界,夢裡的金陵幽邈陰暗,令人不禁覺得怅然若失。

最後兩句充滿深情,“歎息此離别,悠悠江海行。” 想起此次别離,作者便歎息不已,朋友一路遠行,即将漂泊于悠悠江海之中,卻不知何時才能再次重逢。

李颀的一首佳作,首尾呼應,王昌齡讀了也很感動送王昌齡

李颀的這首送别詩層次分明,意象豐富,充滿深情厚誼。作者開篇以一個“暮”字領起,然後通過夕陽微波、月上鳥鳴,以及夜來花界、夢裡金陵,等各種暮景進行烘托,如此點染手法,使得全文意境幽淡,雖然不提一字不舍,但朋友間的深情卻溢滿詩行。

作者還非常注意首尾呼應,結尾以景語結束全篇,用“悠悠”二字,再次點明别離之情,更有力地渲染出自己的真摯情感。

李颀少時家境殷實,後來家道中落,于是發奮讀書,雖然擔任過縣尉,卻逐漸厭倦了仕途,卻喜與詩友們密切交往。雖然唐代少了一位庸碌的小吏,卻多了一位出色的詩人,也讓後世可以有幸讀到如此佳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