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崔烈:不是财帛不誘人,而是三公之位太重要

作者:秉筆春秋呂書生
崔烈:不是财帛不誘人,而是三公之位太重要

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豔陽人。漢末雖然戰火連綿,但依然存在着衆多豪族,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這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家族,此外還有颍川荀氏、博陵崔氏等名門。本篇就來聊聊崔烈,字威考。

崔烈是冀州博陵安平人,他是崔骃yīn的後人,而案《後漢書》崔骃是幽州涿郡安平人,說明安平縣的歸屬發生了變遷。安平縣一開始是歸屬于幽州涿郡的,後來改歸冀州安平國,漢桓帝時期增置了博陵郡,後來安平縣又被劃歸博陵郡。

是以世人提到崔烈都說他是冀州名士,《孔彪碑陰》中崔烈是“博陵安平崔烈”,《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提到崔州平也是“博陵崔州平”。崔氏在文學方面頗有建樹,崔骃、崔寔等人都擅長屬文,也讓崔氏被範晔評價為“文宗”。崔烈也有文才,他留下了4篇文章。

“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淪典籍,遂為儒家文林”——《後漢書·崔骃傳》

崔烈作為冀州名士倒也不是浪得虛名,案《世說新語》崔烈曾給門生講解過《左傳》,說明他至少對于《左傳》了解頗深。崔烈曆任郡守、九卿,他還想着更進一步,士人們也認為他的才能值得出任三公職位。

崔烈:不是财帛不誘人,而是三公之位太重要

漢靈帝劉宏設立西園,專門用來賣官鬻爵,雖然這事不是他首創的,但劉宏這邊規模是最大的。在此之前大多是用糧食換取爵位,以及來幫助朝廷赈災,漢桓帝時期關内侯、虎贲、羽林等官爵都出現在了買賣清單上,而劉宏連三公這種職位都敢買。

劉宏敢賣崔烈也敢買,而且這種買賣在當時不是沒有先例的,段颎、樊陵、張溫等人都立下了不少功勳,但最終還是花了錢才登上三公之位。崔烈算是花費比較少的,其他人要交一千萬錢,而崔烈隻花了五百萬錢,這是因為劉宏會根據購買者的名氣打折。

“是時段颎、樊陵、張溫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先輸貨财而後登公位。”——《後漢書·崔寔傳》

不過劉宏還挺後悔的,在崔烈升任司空後,他對親信說“可惜沒再多要點,要不能賣一千萬錢”,不過程夫人在一旁反駁了他“崔公是冀州名士,怎麼會輕易買官?得虧我我從中周旋,怎麼不見好就收呢!崔烈買官是有負面影響的,他在士人中的聲望銳減,但他也給士人們開了個頭,世家能多一個“三公”是很有面子的事,想想号稱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吧。

他自己感覺也挺難受,就問兒子崔鈞“我出任三公後,人們都怎麼議論我呀?”崔鈞回應“您年少成名,曆任郡守、九卿職位,當時人們都覺得您應該官至三公,如今您真的出任三公了,天下人卻失望了。”崔烈追問“這是為什麼呢?”崔鈞隻用一句話就惹惱了父親“議論者都嫌棄您身上的銅臭味”。

崔烈:不是财帛不誘人,而是三公之位太重要

這也确實戳中了崔烈那顆惴惴不安的心,崔烈追着崔鈞就要用手杖揍他,但是崔鈞跑開了。崔烈追在後邊質問“臭小子,父親一打就跑,這是孝子所為嗎?”東漢時期是很重視孝悌,不過崔鈞也是振振有詞“舜對待他的父親,也隻是面對小杖,大杖還是得跑阿,這可不是不孝”,這句話也勸住了崔烈。

崔烈在政事上沒有下什麼記載,從他建議放棄涼州這種建議來看,他的大局觀念比較差。後來崔烈官至太尉,然後被曹嵩替代了,畢竟人家是消費過一億錢的重要客戶。董卓入京與公卿百官在北芒山相遇時,崔烈就站在百官的最前方,還呵斥董卓避讓,結果當場被董卓頂回來了“我晝夜兼程三百裡趕來,有什麼要避讓的,你是覺得我砍不了你的頭嗎?”

“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後漢書·宦者列傳》

諸侯讨董時,由于崔烈之子崔鈞與袁紹一同起兵,崔烈就被董卓收系下獄了。等到董卓被誅,崔烈才被放出來擔任城門校尉,接下來又迎來了李郭之亂,在李傕進入長安時被亂軍擊殺,風光不再。

“獻帝初,鈞與袁紹俱起兵山東,董卓以是收烈付郿獄,锢之”——《後漢書·崔寔傳》

名重一時,浮沉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