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時期的崔烈,為何會因升官而引發儒家争論?

作者: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曆史

在如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在很多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不經意間就成了社會輿論的焦點。其實,普通人倒還好,隻是對于那些明星們而言,一不小心就深陷輿論的漩渦。或許會使得他們身價暴漲,或許就是代言通告統統被停掉,對于他們而言,也是極為可悲的,殊不知,在古代的時候,也有着相類似的現象,那時候盡管隻是靠嘴傳播,但是其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視的。

東漢時期的崔烈,為何會因升官而引發儒家争論?

對于古代而言,所有的權力都是由皇帝控制的。而作為朝中大臣,則必須謹言慎行,否則稍有不慎就會人頭落地。當然也不免有些宦官,會造謠是非,使得整個朝廷雞犬不甯。比如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漢靈帝是出了名的貪财,于是他就想到給朝廷創造收益的一種方法。簡而言之,就是賣官。同樣一個職位誰出價比較多,這個官就由誰來當。曹嵩就曾經花費近百萬的錢給自己買了一個官位,就是大司農他掌管着整個國家的财政大權。其實,他那個官位起價僅是現在的幾十萬而已,但是,由于他出身卑微,而且那個官位也較為重要,是以價錢自然就高。

東漢時期的崔烈,為何會因升官而引發儒家争論?

而崔烈買了一個司徒,僅僅用了幾百萬。主要是由于他出身名門,而且在買官之前,本身就是延蔚,于他而言,隻是升職而已,是以就會便宜一些。對于崔烈而言,他還屬于一個知識分子,在他升官之後,就問下邊的人對此事是如何看待,于是就有了不同的評價。有人認為他作風良好,繼續升官是遲早的事;而有些人覺得官位應該是靠實力去争取的,别人會覺得你特别看重錢。

東漢時期的崔烈,為何會因升官而引發儒家争論?

在漢靈帝将官位賣出以後,一度覺得自己吃虧,感覺到五百萬就可以得到它會顯得有些不夠貴重。而他的母親則認為,這樣的價錢也不錯了,别人本來是不想買的,在他的勸說之下,官位才可以賣出去,是件好事。其實,崔烈從内心底是不願意買的,在人們的再三誘惑之下,才會出此下策。但在這以後,他的名望就大不如前了。

東漢時期的崔烈,為何會因升官而引發儒家争論?

在東漢時期,為何會如此重視輿論呢?那個時候就開始推崇儒家思想。而儒家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就是靠别人的評價,通過周圍人士的評論,進而确定人的品行等。其實在如今的社會,這種方法好像依然在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