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有"喜歡辯論的孩子"的家庭呢?精威專家總結暑假親子溝通指南"救助"家長

作者:文彙網
一個有"喜歡辯論的孩子"的家庭呢?精威專家總結暑假親子溝通指南"救助"家長

你有13-17歲的"上帝野獸"嗎?暑假已經過一半了,"神獸"如何度過暑假?許多父母說他們"沒有能力"與孩子溝通。趕快看這本心理健康專家總結的《暑假親子溝通指南》。

青春期心理發展的四大特征

愛挑戰父母證明他們"獨立思考"

青春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劇烈的變化。這一時期,中國小生面對身體發育、社會經驗的拓展和思維模式的改變,特别是面對社會競争的壓力,會在學習、生活、自我意識、情緒調整、人際交往和繼續教育就業等方面遇到各種麻煩, 容易産生心理問題。

一個有"喜歡辯論的孩子"的家庭呢?精威專家總結暑假親子溝通指南"救助"家長

7月30日,在徐彙區康建街丁香花園社群舉辦的"健康彙人客廳"中,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範偉博士、心理健康司副主任徐偉博士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為出發點,為家長提供有效的心理溝通指引。

範博士分析了青春期的四個"情緒"特征:

1、大腦額頭發育較快,導緻情緒化,如容易沖動,容易與同學、家長、老師發生沖突。容易生氣,容易"杏仁核發燒"。

2、這一時期青年思維特别活躍,超前邏輯思維的初步發展,喜歡從很多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批判、去質疑,特别擅長"辯論",喜歡挑戰父母的權威,證明自己是與衆不同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3、多巴胺分泌活躍,喜歡做一些刺激、刺激、冒險的事情,會對異性有很好的了解。

4、自我意識高,以自我為中心,會覺得自己的言行受到别人的重視,更關心自己的形象,去面對。比如,長痘痘就像一件大事,想戴口罩、太陽鏡。

這些行為可能成為父母口中"叛逆"的行為,其實這些都是大腦發育過程中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父母要正确了解,不一定是孩子"被寵壞了"。

早戀、網絡遊戲、親子關系"敏感詞"

記住:要交流想法,不要發洩你的情緒

這一時期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困惑和問題有哪些?家長和老師如何回應?

一個有"喜歡辯論的孩子"的家庭呢?精威專家總結暑假親子溝通指南"救助"家長

徐博士強調,青少年的世界與父母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他們經常覺得家長/老師不了解自己,無視自己的要求,"每天要知道,我和家長學習和交流并不好玩。"

對此,建議孩子通過與家長的正式溝通,讓家長了解自己的感受,探索自己的生活、學習和社會觀念,讓家長明确自己的需求。要交流想法,不要發洩你的情緒。

其次,每天有規律的睡眠對孩子很重要。睡眠時間因人而異,有些孩子需要八個小時,有些孩子隻需要七個小時。但如果孩子總是感覺清醒,很累,那就是提醒孩子的狀态不好,家長應該有針對性,比如鍛煉,比如調整教育方式,調整孩子的心情。

徐博士還建議家長,在生第二個孩子之前,要與孩子正式溝通,品質溝通,孩子對于父母的語言、表達、動作都非常敏感,不要因為孩子小就不要和他溝通。如果孩子有情緒,可以作為調整與孩子親子關系的機會,借此機會反思自己早期的育兒節奏、育兒方式、溝通方式等等。

當孩子從獨生子女轉變為"小弟弟"和"小妹妹"時,父母不應該隻是讓年齡較大的孩子承擔更多的責任,要求孩子做出"讓步",會讓孩子有心理差異,但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也應該有明确的"家庭規則"并嚴格執行, 一樣。

關于親子關系中的"敏感詞",如"早戀"和"網絡遊戲",範博士建議:

1.早戀是青春期與同齡人建立親密關系。家長/老師不宜任意幹涉,可以在讓孩子探索的基礎上支援信任孩子,但要明确提出正常溝通的合理限度,否則很容易引起反心理。

2.如果孩子沉迷于玩手機、網絡遊戲,父母應該了解孩子玩手機的需求,應該在現實生活中慢慢解決這些需求。不要粗魯地讓你的孩子與你的手機脫節,特别是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則。

父母和老師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心理健康?

徐老師們提示家長和老師:

1、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傾聽自己的聲音,認真傾聽孩子的訴求。

2、家長也要好好照顧好自己,穩定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狀态,以便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孩子。

3、多做親子活動,如夏日一起做飯、鍛煉、出差等,激發孩子的興趣,建立親密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

4、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底線思維。讓孩子知道社會有規則,父母有底線。

敲黑闆總結三個關鍵詞:愛、上司、界限規則。

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援。願我們的孩子帶着愛去旅行,活在陽光下,擁有幸福的生活。

作者:唐文佳

編輯:唐文佳

圖檔:受訪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