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鄧小平一句話讓撒切爾色變:中國人窮是窮一點,打仗是不怕死的香港回歸鄧小平的堅決跌了一跤的英國首相和她背後的英國最後的掙紮

1997年6月30日深夜,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燈火通明,會場内的人都全神貫注,對于中國、英國、香港、世界都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因為在即将到來的7月1日,香港将回歸到祖國懷抱,距離清政府在鴉片戰争中慘敗,簽訂《南京條約》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

6月30日晚23時42分,一切準備就緒,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正式開始,在中英雙方護旗手進場後,按照計劃開始了降旗、升旗儀式,随着英國國歌慢慢傳出,中外來賓全體起立,凝望着英國國旗與香港旗緩緩落下。

鄧小平一句話讓撒切爾色變:中國人窮是窮一點,打仗是不怕死的香港回歸鄧小平的堅決跌了一跤的英國首相和她背後的英國最後的掙紮

香港回歸儀式

7月1日,零時到來,昂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充滿熱情的演奏下,飄揚在展覽中心的上空,在護旗手的護衛下,中國國旗與香港特别行政區區旗緩緩地升起,象征着中國政府在一百多年後,重新恢複了對香港的主權。

此時會場内部的中華兒女心情都十分激動,有不少人眼眶裡都有淚水打轉,這一曆史性時刻屬于所有為中華民族奮鬥的兒女,但就在這普天同慶的時刻,有一件十分遺憾的事,這份遺憾永遠地成為了香港回歸的注腳。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同志與世長辭,離開了這片他熱愛的土地,此時距離他一手推動中英雙方談判促成,付出了巨大心血的香港回歸僅剩200多天,心系香港的鄧公最終也沒有能夠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飄揚在香港上空。

鄧小平一句話讓撒切爾色變:中國人窮是窮一點,打仗是不怕死的香港回歸鄧小平的堅決跌了一跤的英國首相和她背後的英國最後的掙紮

晚年鄧小平

1979年,英國人就開始對香港問題開始試探中國的立場,這一年的3月24日,一位英國人進入了北京,此時的中國已經改革開放,北京大街上的外國人并不新奇,但這位英國人十分特殊,他此次來北京,也有特殊的目的,這位英國駐香港的第25任總督麥理浩要見鄧小平同志。

麥理浩此行十分順利,但對于這次行程,他回到香港後面對媒體說的少之又少,反而是完整的幫助鄧小平同志傳達了一句話,那就是請香港的投資者放心。這條消息,在香港掀起了很大的波瀾,這句話足以代表這次會談的意義,社會各界從這條消息中,也看到了中國對香港問題的态度。

鄧小平同志在此次香港問題表現出的态度的強硬是令英國人沒有想到的,他們不會知道,鄧小平的強硬超乎他們的想象。

中英關系在當時有些冰冷,這源于在19世紀時英國針對清政府發動的多次戰争,第一次鴉片戰争、第二次鴉片戰争先後爆發,清政府在這兩場戰争中都慘敗,隻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割地賠款條約,先後簽訂的多項條約将香港地區割讓給了英國,從1898年7月1日,直到1997年6月30日,整整100年,如果從英國占領香港島開始算起,則長達了155年。

鄧小平一句話讓撒切爾色變:中國人窮是窮一點,打仗是不怕死的香港回歸鄧小平的堅決跌了一跤的英國首相和她背後的英國最後的掙紮

鴉片戰争

眼看條約即将到期,英國人就想為了自己在香港島利益,與中國政府展開談判,但他們沒想到,中國政府對于香港問題,早就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尤其是鄧小平同志極富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著名理念。

一國兩制其實在建國初期就已經有了雛形,那個時候為了國家的和平統一,我國上司人就設想出了兩種路線,主要是對于台灣問題,将采用武力與和平兩種方式,并且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采取和平方式,後來毛主席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張又補充和豐富了這種想法的,但那個時候時機不适,也行沒有成功采用。

後來到了七十年代,國際國内形勢的變化非常有利于和平的方法實作和平統一,是以這一想法又被提了出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就在這個時間開始轉到了經濟建設上,這一舉措也讓港澳同胞、海峽兩岸、身處異國他鄉天南海北的華人們,都産生了對于振興中華極大的熱情。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國兩制”這樣一個能夠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與前途創造極好條件的方針政策,中國政府也迅速采取行動,在1979年的1月1日就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将我國的和平立場告知台灣同胞與世界人民,此後我國上司人也多次發表了關于一國兩制的解答,表達了希望實作和平統一的願望。

鄧小平同志接見麥理浩是在這條政策提出之前,但已經大緻能夠看出中國的态度,到1979年時,距離鄧小平接見麥理浩已經過去了兩年,對于香港問題,英國政府并沒有什麼明确的回應,中英雙方也不斷磋商談判時間,但遲遲沒有定下來。

直到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得知了中國政府計劃收回香港主權,就在她1982年準備出訪遠東的行程中,将中國設成了第二站,撒切爾沒想到,自己帶着曾經日不落帝國的驕傲踏上中國土地時,竟然大大的跌了一跤。

撒切爾夫人于1982年9月22日抵達北京,在2天後,才開始與鄧小平同志磋商香港問題,在當時所有媒體都不知道這次磋商會商讨什麼内容時,走出人民大會堂的撒切爾夫人重重的摔了一跤。

身穿藍色套裝的撒切爾夫人,剛走出人民大會堂沒幾步,一個踉跄,就向前倒去,幸虧助手反應靈敏,及時拉住了撒切爾夫人,才使得她僅僅趴在地上。

鄧小平一句話讓撒切爾色變:中國人窮是窮一點,打仗是不怕死的香港回歸鄧小平的堅決跌了一跤的英國首相和她背後的英國最後的掙紮

跌倒的撒切爾

1982年9月24日,鄧小平同志與撒切爾夫人于上午九點在人民大會堂的福建廳舉行了這次曆史性的會面,這次的談判其實非常簡單,英國的想法都基于清政府簽訂的多個條約具有法律效益,用這一點來證明英國對于香港問題的主動性。

鄧小平一句話讓撒切爾色變:中國人窮是窮一點,打仗是不怕死的香港回歸鄧小平的堅決跌了一跤的英國首相和她背後的英國最後的掙紮

鄧小平與撒切爾會面

但她顯然低估了鄧小平同志以及我國實作和平統一的決心,新中國成立以來,對于清政府簽訂的多項不平等條約 新中國政府的态度是一概不予承認的,面對撒切爾夫人咄咄逼人的架勢,鄧小平同志靜靜地聽着,還點起了一根煙。

撒切爾夫人說完,鄧小平同志開始了發言,簡短的幾句話铿锵有力,将中國的對于主權問題的立場表述的十厘清晰,那就是主權問題不能通過談判來決定,這次談判就是關于中國1997年收回香港的問題。很顯然這不符合撒切爾夫人預想的情況。

據說這次會面中鄧小平似乎講了一句具有決定性的話,那就是中國人雖然窮一點,但如果問題談不攏,是不怕打仗的。很多年後,撒切爾夫人在回憶起這段曆史時,仍舊是十分震驚,因為在她來到中國之前,對于英國能對香港的繁榮穩定起到決定性作用深信不疑,但後來才發現她大大的錯了。

甚至在撒切爾夫人将她所堅信的真理告知鄧小平同志時,他也隻是微微一笑,然後說了一句:“如果中國願意的話,香港在今天的晚些時候就會回到中國手裡。”這句話讓撒切爾夫人這位充滿了驕傲與自豪的英國首相怔住了,隻能勉強的維持着自己的外交風度與标準的笑容。

這場談判用時兩個半小時,比計劃的時間超出了五十分鐘,這一點更加印證了媒體對于此次會面商讨了重要問題的猜想,直到撒切爾夫人走出人民大會堂摔跤,媒體毫無疑問的可以确認,這就是能夠決定香港問題的一次重要會面,即便會議結束後,中英雙方的公告都隻是說了将通過外交途徑繼續談判。

這次會議中國政府還向英國政府傳達出了一個重要的通知,那就是中國對于香港問題的達成協定期限是兩年,如果兩年之内談判取得不了進展,中國就将在香港問題上自己做主了。會後媒體對撒切爾摔跤大肆渲染,尤其是英國方面,但鄧小平同志與中國媒體出于對撒切爾夫人的尊重,就沒有怎麼描述這件事情。

撒切爾夫人在這次會面中的受挫,并沒有讓她改變想法,畢竟她身為曾經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的首相,自己還有着鐵娘子的稱号,不過在撒切爾夫人發表的聲明中,出現了有意思的一段,那就是她用到了一個中國的成語“百聞不如一見”形容這次與鄧小平同志的會面,整篇聲明也并沒有提到此次談判并不順利。

1983年的春天,已經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兩年期限中四分之一的節點了,撒切爾也意識到了事态的嚴重性,慌亂之中,她向美國的基辛格尋求了幫助,在撒切爾看來,這位曾經為中美建交做出貢獻的過來人或許會有一些建議,但不幸的是,基辛格對此也束手無策。

鄧小平一句話讓撒切爾色變:中國人窮是窮一點,打仗是不怕死的香港回歸鄧小平的堅決跌了一跤的英國首相和她背後的英國最後的掙紮

基辛格

事态緊急,撒切爾又在1983年3月在倫敦召開了會議商讨對策,英國向來有想要武力解決的傳統,這次也不例外,但經過冷靜的考慮,這樣的方法并沒有被撒切爾采用,而是用了相當溫和的手法。

在會議結束後,撒切爾就向英國談判大使緻信,表達了國内會議的讨論結果,即英國不再堅持香港的主權問題,于是中英雙方就在7月12日正是對于香港問題開始談判,雙方各派了精通雙方語言的6名代表,有意思的是,英國方面還有能夠說出流利廣東話的人。

雙方的談判進行了一輪又一輪,前三輪談判時,發表的公告字數越來越少,這可讓香港的股民操碎了心,因為這次談判對于香港的股市影響十分巨大,可能有人會随着中英談判形勢好轉而一夜緻富,也會有人随着談判并不順利的猜測傾家蕩産。

為了讓香港問題的談判順利進行,鄧小平同志還會見了英國的前首相希斯,希望他能夠對撒切爾夫人再次轉達中國政府的想法,既然雙方要談判,就坐下來好好地談,希望到時候不要讓中英聯合聲明變成了中國單方面收回香港的聲明。

這次會面讓撒切爾夫人開始有了轉變立場的想法,但接下來的幾次中英會談并沒有是以獲得實質性的進展,中方提出的聯合委員會與聯合聯絡小組又先後被英國拒絕,這讓談判又陷入了僵局。

在距離中國政府給定期限隻剩兩個月時,在鄧小平同志的授意下,對英國政府下達了最後通牒,如果最後的這一版草案英國方面不能接受,那中方就隻得撤回方案,至于撤回方案的後果,就得英國單方面承擔了。

此話一出,接下來兩天的談判速度超過了此前兩年的多次談判,直到1984年9月26日,在經過中英雙方22輪的談判後,香港問題終于得到了兩方都同意的解決方案,香港将于1997年7月1日正式回歸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鄧小平一句話讓撒切爾色變:中國人窮是窮一點,打仗是不怕死的香港回歸鄧小平的堅決跌了一跤的英國首相和她背後的英國最後的掙紮

香港回歸

香港的回歸對我國曆史的意義是重大的,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祖國統一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香港的和平回歸,也為之後的澳門回歸提供了經驗,這筆财富在面對到台灣回歸問題時也将會發生極大地作用。

香港的回歸離不開廣大的中華兒女的努力,正是由無數的愛國人,愛國心彙聚到一起,才使得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上昂起頭,驕傲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