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夢環遊記》 墨西哥人的生與死

作者:封面新聞
《尋夢環遊記》 墨西哥人的生與死

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我

《尋夢環遊記》 墨西哥人的生與死

電影本名叫coco

迪斯尼在《尋夢環遊記》上映之前,曾經派出過很多從業人員,到很多電影試映場之前做宣講,其中一個重要内容就是千萬不要因為電影名字是《尋夢環遊記》,就感覺這是一部低幼版、隻适合小朋友的卡通片。實際上,這是一部适合所有年齡觀看的,講述夢想與家庭的電影。

實際上,很可能是為了迎合小朋友的喜好,迪斯尼的電影名稱翻譯成中文時,都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架構——直白、有趣、符合小朋友的喜好。但是在這些總動員、巡遊記、特攻隊的背後,講述的卻是人生中很重要、值得被珍惜的東西,比如說友情、親情、自我……《尋夢環遊記》也是一樣,在幼稚的名稱背後,探讨了一個深層次的主題。

《尋夢環遊記》 墨西哥人的生與死

燈火斑斓的亡靈世界

《尋夢環遊記》 墨西哥人的生與死

墨西哥亡靈節

亡靈之日,墨西哥的文化精髓

《尋夢環遊記》的英文名叫做coco,是影片中老奶奶的名字。選擇這個名字讓皮克斯公司絞盡腦汁,因為在《尋夢環遊記》上檔的期間,已經有電影選擇了“亡靈節”這個名字。是以,皮克斯也是拖了很久才最終确定了coco這個名字,之前每次提到這部影片的時候,隻能說“那一部關于亡靈節的沒确定名字的電影。”

電影主要是描寫12歲的小男孩米格爾愛好音樂,但因為家庭反對隻能悄悄隐藏自己的夢想。在亡靈節當天,因為一把吉他,小男孩進入亡靈之地,開始了一段奇幻的冒險之旅。影片導演李·昂克裡奇選擇coco這個名字,主要是因為老奶奶是電影中連接配接生死的一條線;而那隻陪着小男孩在亡靈之地裡出生入死的小狗則被命名為但丁,從這個名字中也能夠看出一絲生死的關系。

《尋夢環遊記》 墨西哥人的生與死

米格爾來到亡靈世界

亡靈節并非墨西哥特有的節日,實際上在拉丁美洲諸多說西班牙語的國家,普遍都有慶祝這個節日的習慣。據說,亡靈節其實是當年的西班牙殖民文化以及當地印第安文化互相沖擊的結果,而墨西哥人的亡靈節慶祝方式是最盛大,最與衆不同的。

亡靈節作為印第安文化的重要節日,距今有近三千年的曆史。16世紀,也就是西班牙殖民前,亡靈節是在八月慶祝。後來殖民者進入後,亡靈節變成10月31日、11月1日、11月2日三天時間。其中11月1日用來紀念早夭的孩子,11月2日用來紀念去世的親人。但是一般來說,當我們說亡靈節,指的隻是11月2日這一天,這也是影片中故事發生的時間。

《尋夢環遊記》 墨西哥人的生與死

墨西哥當地人認為死者需要一個歡快的氛圍

但是,墨西哥亡靈節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歡快的。墨西哥人相信死亡并非終結,隻是去向另一個世界,是以當死去的人一年之中有一天可以回到活人世界,這自然是一件值得高興和大肆慶祝的事情。

為此,墨西哥人每家每戶都會設定一個供奉台,一般來說,供奉台會有三層或更多,最上面一層可以放宗教名人的肖像或者逝者最愛的人,中間一層可以放逝者的照片和他們生前最愛的食品和東西,最下一層代表逝者與亡靈世界的聯系,可以放一些骷髅的裝飾品等等。另外,整個供台上都會有蠟燭和熏香,用來指引死者,墨西哥剪紙,骷髅糖果。人們在墓地通往村莊或者小鎮的路上撒了萬壽菊的花瓣,讓亡靈循着芬芳的小路歸來。晚間,在家門口點上南瓜燈籠,為亡靈上門引路;在祭壇上擺着玉米羹、巧克力、面包、粽子、辣醬、南瓜、甜食、甜點等供品,讓亡靈享用。

可以說,電影原汁原味地展現了墨西哥人慶祝亡靈節時的狀态,很深刻的了解了亡靈節對于墨西哥人的意義。

《尋夢環遊記》 墨西哥人的生與死

米格爾和太奶奶可可

一改再改,劇情全部推翻重寫

《玩具總動員3》上映之後,導演李·昂克裡奇開始與迪士尼方面商量制作一部關于墨西哥亡靈節的電影。迪士尼方面聽到這個計劃之後,立刻大開綠燈,盡管這個時候昂克裡奇手中根本沒有任何的故事、人物、甚至是計劃大綱。而在随後幾年之後,該電影的大綱可是改了又改。

《尋夢環遊記》的初始劇本與最後拍成的電影之間,幾乎可以說是找不到什麼共同之處。原本的劇本想要講述一個出生在美國的混血小男孩遭到文化沖擊的故事,這個男孩的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墨西哥人。當他的媽媽去世之後,父親獨自帶着男孩回到母親的家鄉,去了解他血液中屬于墨西哥的那個部分。到了墨西哥之後,正好遇到了亡靈節,男孩在這個充滿了異國情調的世界中,展開了一段奇妙的冒險。

昂克裡奇的團隊一開始一直就圍繞着這個主題進行創作,但是随着創作的展開,昂克裡奇突然意識到,他們走入了一個誤區:“我們一開始認為這應該是一個孩子學會控制悲傷,學會與過去的悲傷記憶說再見的故事。但實際上這是美國人對于亡靈節的看法,與亡靈節的文化核心相去甚遠,亡靈節的核心是不要忘記逝去的親人。”

于是,整個團隊開始重新思考和創作,昂克裡奇和同僚開始到墨西哥采風,和當地人聊天,到他們家裡,參觀墨西哥廣場和集市,參加亡靈節慶祝活動,想盡一切辦法去吸吮所有能夠看到、聽到的細節,希望能更加真切地捕捉到墨西哥文化的精髓。

2013年,皮克斯的母公司迪士尼決定注冊亡靈節的商标,此舉遭到拉丁裔社群的聯合抵制,最終計劃落空。更讓昂克裡奇惱火的是,就在他的團隊全力制作這部影片時,2014年福克斯出品了動畫《生命之書》。這部電影由疊戈·魯納、查甯·塔圖姆、佐伊·索爾達娜等配音,而且也是基于墨西哥亡靈節制作的動畫。另外,一家墨西哥的動畫制作室宣布将在2016年推出一部關于亡靈節的電影,而且名字就叫做《亡靈節》。在短短的幾年之内接連幾部同一題材的電影上映,對于昂克裡奇來說也是一個大麻煩,是以《尋夢環遊記》的檔期一直在修改,最初預計是2016年能夠上映,結果後來又給出了兩個上映時間,其一就是2017年11月22日,另外一個是2018年6月15日。幸好,昂克裡奇的團隊及時完成了制作,讓電影在亡靈節之後三周與大家見面。

《尋夢環遊記》 墨西哥人的生與死

讓人震撼的菊花橋

套路太深,一眼就能看穿結果

看《尋夢環遊記》一定要記得帶上紙巾,這部電影裡有幾個淚點就像是毒雞湯一樣,直戳人心。豆瓣網友對本片打出了9.4 的高分,高于99%的動畫!而影評網站爛番茄也對本片給出了96%的超高新鮮度;但是,另一方面,在專業影評人的眼中,這部電影的評分隻有78分,不如《頭腦特工隊》、《機器人瓦力》等經典之作。

《尋夢環遊記》的劇本節奏其實是極其精巧的,每一次沖突,每一個轉折都死死掐好了節拍表,非常善于調動人的情緒,但這也讓這部電影陷入了一個非常尴尬的境地——觀衆很容易就會猜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讓電影難以給觀衆帶來驚喜的感覺。

比如說,米格爾的家庭是做鞋的世家,大家都很平順的生活,但米格爾就是那個叛逆者, 最後的解決肯定是他跟家庭和解;當德拉克魯斯被鐘砸死的時候,觀衆很容易聯想到他也許就是米格爾的祖先;當艾克托出現想要從橋上逃跑的時候,根據一般的影片套路,能夠猜得出他其實才是米格爾的家人;當艾克托提到自己是被毒死的時候,也能猜到他與德拉克魯斯之間曾經會有恩怨,而大明星的畫皮最終會被揭穿……。

另外,這部電影為了還原墨西哥人的生活,導演昂克裡奇選擇了全拉丁裔的配音陣容,編劇阿德瑞安·莫利納也是來自一個拉丁裔的家庭: “高中的時候,我外公外婆會過來和我們同住,就像片中的角色一樣,我外婆坐着輪椅,她和我外公都說西班牙語,英語說得不好……”是以,在電影中,編劇加入了大量的西班牙語詞彙,還有一些墨西哥本土的名人。這些詞彙和名人的加入,對于想要聽電影原聲但又沒有西班牙語基礎的觀衆來說,有些吃力。一些台詞和梗,需要好好咀嚼才能感受影片想要表達的情緒。

《尋夢環遊記》 墨西哥人的生與死

愛好音樂的米格爾

生死之間,動畫電影大開腦洞

電影以一段剪紙秀開場,伴随着濃郁的墨西哥音樂,小男孩米格爾旁白搭配剪紙,把家族秘辛鋪陳出來,奠定了影片的基調就是如此的斑斓。當米格爾來到亡靈世界時,更加絢爛的色彩以及魔幻性的各種建築疊加讓人眼花缭亂。亡靈的世界是垂直結構的,這與聖塞西莉亞的水準排布形成了反差。大廈的分布也代表了曆史的層次感:中美洲金字塔位于底層,而西班牙殖民地風格的建築則建在最頂層。整個世界随着人們的不斷往來,就這樣一個時期接一個時期、一個層次接一個層次地構築了起來。另外,萬壽菊花瓣也給創作團隊很多靈感,特别是他們在考慮用什麼來連接配接故事中活人世界和亡靈之地時,立刻決定打造一座由亮橙色花瓣構成的大橋。

當然,這樣的場景也許已經讓人太過熟悉了。2002年,就曾經有導演拍攝了一段關于亡靈節的6分鐘短片,該導演采用了定格動畫的模式,模糊了生者和死者之間的界限。2007年的墨西哥卡通片《納華拉傳奇》以誇張的影像傳遞了生與死、善與惡之間的關系。而2013年三名女學生的畢業設計讓人相當驚豔,這部電影是來自瑞格林藝術與設計學院的三個女生阿什利·格拉漢姆,凱特·雷諾茲以及琳德西·聖·皮埃爾共同制作的3分鐘短片,講述了小女孩在亡靈節這天在母親墓前哀悼,而一朵神奇的藍色幽靈之花把她帶入地府,一場骷髅遊園會就此熱烈開場。 整部短片不管是畫風還是裡面的内容都與《尋夢環遊記》類似,而故事也都是想要糾正美國文化中對于墨西哥傳統的誤解。有意思的是,在三個女生公布的,她們所使用的制作工具中,也有皮克斯工作室開發的工具,不知道是否也受到了皮克斯在故事建構方面的影響。

《尋夢環遊記》 墨西哥人的生與死

僵屍新娘

關于生死問題的動畫,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很多,其中拍攝于2005年的《僵屍新娘》就是一部腦洞大開的作品。這部電影是由大導演蒂姆·伯頓執導的,約翰尼·德普以及當時伯頓的女友,英國著名女演員海倫娜·伯翰·卡特配音。講述了一個暴發戶青年誤打誤撞與一個死去的僵屍少女成婚的故事。影片在活人的世界裡運用了死氣沉沉的冷色調,相當壓抑;卻在往生者的世界中運用了各種斑斓的色彩,充滿了人情味。故事貼近伯頓一向的黑色調性,講述了這樣一個事實:人間并不全是純善,地獄裡也不盡是魔鬼。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闫雯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