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洋警員福建學“狗拳” 為學中華國術甘當“候鳥”

作者:美國僑報網

【訊】“我從17歲開始練習地術拳,一練就是15年。”馬修·布魯克斯(matthew brooks)近日表示。馬修是英國布萊頓(brighton)的一名刑警,從事犯罪調查的工作。每年3月,他都會與志同道合的人遠渡重洋到福建,向南少林地術拳代表性傳承人林在培學習中華國術。海外國術愛好者表示,要将國術傳到世界更多地方,讓更多的人知道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新網11日報道,在2005年與2009年的兩期美國《功夫》雜志裡,都刊登了這樣一行字:we fight while lying on the backs(我們躺在地上拳擊),文章描述了一種迥然不群的中華國術——地術拳。一時間,地術拳在世界國術圈掀起浪潮。

伴随着浪潮的是一群“海外候鳥”,一群國術愛好者,他們不遠萬裡到福建習學地術拳,感受中華武學奧妙。但由于簽證時效的緣故,他們隻能在中國短暫地停留習拳,然後傳回家鄉,待次年再來。年複一年。

“2007年,我帶着功夫夢來中國遊學國術,與林在培師父不打不相識。”已在英國開館教授地術拳的尼爾·約翰遜(neil johnson)說。

尼爾回憶道:“我與他交過兩次手,第一次交手我略占上風,但我沒有料到他會驟然俯身橫地,往我膝蓋縱風一掃,我頓時倒地,他立即用雙腿絞住我的雙腿,使我動彈不得,敗給了他。然而我并沒有灰心,想好“下盤奇襲”的應對之法再次向他發起挑戰,可還是敗給了他。第二年,我就帶着學員到他的面前,我對他說,我們要學習地術拳。”

地術拳,因招式仿自犬類的翻滾、閉閃等動作,又稱“狗拳”,是中國南方稀有拳種,主要流傳于閩地。相傳是明末清初,福建白蓮庵尼姑所獨創的一套象形拳法。

2011年,南少林地術拳被正式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國拳師林在培成為其代表性傳承人。

“我們喜歡中國國術,我們用地術拳來練習格鬥,每次練習知識都會增加。”與馬修、尼爾一起前來的,還有警察伊莫金·托馬斯(imogen thomas)、大學教師阿麗·卡納爾斯(alison canals)等國術愛好者。

“我們不僅僅是學習功夫的西方人,我們更是一個大家庭,地術拳把我們聯結在一起,我們從中收獲了友誼和健康的體格。我們學習中華國術并将它傳到世界更多地方,讓更多的人知道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馬修如是說。

據林在培介紹,如今已有來自美國、荷蘭、俄羅斯、加拿大、澳洲等13個國家的1000多名外國弟子前來學習地術拳。

今年,林在培授拳的武館牆上多了一面中英雙語的錦旗,這面牆旗是英國學生送給他的。殷紅的旗上寫着,“我們将一起繼續推進藝術發展,確定将其傳承給後代!”

他們從英國赴榕,是地術拳第六代傳人

洋警員福建學“狗拳” 為學中華國術甘當“候鳥”

金雞山公園,五名英國洋弟子演繹地術拳。(圖檔來源:《海峽都市報》)

洋警員福建學“狗拳” 為學中華國術甘當“候鳥”

桑姆是名新手,練功時會慢上半拍,但他享受這個過程。(圖檔來源:《海峽都市報》)

洋警員福建學“狗拳” 為學中華國術甘當“候鳥”

以柔克剛的地術拳,對女警伊莫金非常實用。(圖檔來源:《海峽都市報》)

洋警員福建學“狗拳” 為學中華國術甘當“候鳥”

76歲的地術拳傳人林在培,手把手教洋弟子。(圖檔來源:《海峽都市報》)

另據《海峽都市報》報道,正頭縮頸,含胸拔背,沉肩落肘,斂臀彎腰,屈膝勾腳,伸縮交替,翻滾圓滑,穿轉速巧……高山之巅,這是武林高手決戰過招的地方。近日,福州市晉安區金雞山公園的茉莉花台上,5名來自一萬公裡之外的英國洋弟子,在地術拳第五代傳人林在培的指導下,集體演繹了地術拳的“三戰”套路。

這些洋弟子中,最年長的50歲,最年輕的26歲,其中還有兩位是英國警察。

小夥子馬修是英國布萊頓的一名刑警,金發姑娘伊莫金曾當過布裡斯托爾城警察擒拿術教育訓練教官,把他倆聯系到一起的就是地術拳,現在他們算是地術拳的第六代傳人。

地術拳,是中國南方稀有的漢族拳種之一。每年三月間,有一撥來自英國的洋弟子,請上十多天年假,坐十六七個小時航班,幾經輾轉到福州拜師學藝。他們的師父林在培今年76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南少林地術拳代表性傳承人,十年前開始教育訓練洋弟子。

如今師父年紀大了,大師兄林桢權成了洋弟子的指導和陪練。林桢權說,福州西園村,是他們的祖師爺陳依九的故鄉,洋弟子們來福州學藝,看中的正是地術拳在福州的民間氛圍。

洋弟子們在福州求學,以一種苦行僧修行的方式進行。他們住的是普通的商務酒店,出行坐公共汽車,為了省下一進制轉車費,可以多步行一公裡。他們衣着樸素,練功時,穿着中國的飛躍牌橡膠鞋。

這一次來福州,他們帶上了“90後”律師桑姆。作為新手,桑姆做套路動作時,會慢上半拍,偶爾還會體力不支,但他享受這個過程,“在練武的時候,我可以全身放松,忘記工作的壓力。”(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