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洋警员福建学“狗拳” 为学中华武术甘当“候鸟”

作者:美国侨报网

【讯】“我从17岁开始练习地术拳,一练就是15年。”马修·布鲁克斯(matthew brooks)近日表示。马修是英国布莱顿(brighton)的一名刑警,从事犯罪调查的工作。每年3月,他都会与志同道合的人远渡重洋到福建,向南少林地术拳代表性传承人林在培学习中华武术。海外武术爱好者表示,要将武术传到世界更多地方,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新网11日报道,在2005年与2009年的两期美国《功夫》杂志里,都刊登了这样一行字:we fight while lying on the backs(我们躺在地上拳击),文章描述了一种迥然不群的中华武术——地术拳。一时间,地术拳在世界武术圈掀起浪潮。

伴随着浪潮的是一群“海外候鸟”,一群武术爱好者,他们不远万里到福建习学地术拳,感受中华武学奥妙。但由于签证时效的缘故,他们只能在中国短暂地停留习拳,然后返回家乡,待次年再来。年复一年。

“2007年,我带着功夫梦来中国游学武术,与林在培师父不打不相识。”已在英国开馆教授地术拳的尼尔·约翰逊(neil johnson)说。

尼尔回忆道:“我与他交过两次手,第一次交手我略占上风,但我没有料到他会骤然俯身横地,往我膝盖纵风一扫,我顿时倒地,他立即用双腿绞住我的双腿,使我动弹不得,败给了他。然而我并没有灰心,想好“下盘奇袭”的应对之法再次向他发起挑战,可还是败给了他。第二年,我就带着学员到他的面前,我对他说,我们要学习地术拳。”

地术拳,因招式仿自犬类的翻滚、闭闪等动作,又称“狗拳”,是中国南方稀有拳种,主要流传于闽地。相传是明末清初,福建白莲庵尼姑所独创的一套象形拳法。

2011年,南少林地术拳被正式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拳师林在培成为其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喜欢中国武术,我们用地术拳来练习格斗,每次练习知识都会增加。”与马修、尼尔一起前来的,还有警察伊莫金·托马斯(imogen thomas)、大学教师阿丽·卡纳尔斯(alison canals)等武术爱好者。

“我们不仅仅是学习功夫的西方人,我们更是一个大家庭,地术拳把我们联结在一起,我们从中收获了友谊和健康的体格。我们学习中华武术并将它传到世界更多地方,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马修如是说。

据林在培介绍,如今已有来自美国、荷兰、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的1000多名外国弟子前来学习地术拳。

今年,林在培授拳的武馆墙上多了一面中英双语的锦旗,这面墙旗是英国学生送给他的。殷红的旗上写着,“我们将一起继续推进艺术发展,确保将其传承给后代!”

他们从英国赴榕,是地术拳第六代传人

洋警员福建学“狗拳” 为学中华武术甘当“候鸟”

金鸡山公园,五名英国洋弟子演绎地术拳。(图片来源:《海峡都市报》)

洋警员福建学“狗拳” 为学中华武术甘当“候鸟”

桑姆是名新手,练功时会慢上半拍,但他享受这个过程。(图片来源:《海峡都市报》)

洋警员福建学“狗拳” 为学中华武术甘当“候鸟”

以柔克刚的地术拳,对女警伊莫金非常实用。(图片来源:《海峡都市报》)

洋警员福建学“狗拳” 为学中华武术甘当“候鸟”

76岁的地术拳传人林在培,手把手教洋弟子。(图片来源:《海峡都市报》)

另据《海峡都市报》报道,正头缩颈,含胸拔背,沉肩落肘,敛臀弯腰,屈膝勾脚,伸缩交替,翻滚圆滑,穿转速巧……高山之巅,这是武林高手决战过招的地方。近日,福州市晋安区金鸡山公园的茉莉花台上,5名来自一万公里之外的英国洋弟子,在地术拳第五代传人林在培的指导下,集体演绎了地术拳的“三战”套路。

这些洋弟子中,最年长的50岁,最年轻的26岁,其中还有两位是英国警察。

小伙子马修是英国布莱顿的一名刑警,金发姑娘伊莫金曾当过布里斯托尔城警察擒拿术培训教官,把他俩联系到一起的就是地术拳,现在他们算是地术拳的第六代传人。

地术拳,是中国南方稀有的汉族拳种之一。每年三月间,有一拨来自英国的洋弟子,请上十多天年假,坐十六七个小时航班,几经辗转到福州拜师学艺。他们的师父林在培今年76岁,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少林地术拳代表性传承人,十年前开始培训洋弟子。

如今师父年纪大了,大师兄林桢权成了洋弟子的指导和陪练。林桢权说,福州西园村,是他们的祖师爷陈依九的故乡,洋弟子们来福州学艺,看中的正是地术拳在福州的民间氛围。

洋弟子们在福州求学,以一种苦行僧修行的方式进行。他们住的是普通的商务酒店,出行坐公交车,为了省下一元转车费,可以多步行一公里。他们衣着朴素,练功时,穿着中国的飞跃牌橡胶鞋。

这一次来福州,他们带上了“90后”律师桑姆。作为新手,桑姆做套路动作时,会慢上半拍,偶尔还会体力不支,但他享受这个过程,“在练武的时候,我可以全身放松,忘记工作的压力。”(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