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黃觀光路延川段起于大禹街道範家坬村,途經大禹街道、延水關鎮、乾坤灣鎮兩鎮一街25個行政村,止于延川縣龍耳則村溝底與沿黃路延長段相接,全長78.55公裡,
椐《延川縣志》記載,今延川縣轄地,夏代為雍州屬地,商代有鬼方部族居住,商代後期至西周初期屬翟國範圍,春秋時期由白翟族占據。1958年12月,延川縣并入延長縣。1961年8月恢複延川縣,隸屬延安地區行政公署,後歸屬延安市。
民俗文化異彩紛呈
文化底蘊沉澱深厚
延川縣位于延安市東北部、黃河西岸,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先民們留下了許多歎為觀止的人文奇觀,有東晉大夏王赫連勃勃疑冢、千年古窯、會峰奇寨、清水關古渡、闖王台等。其中,千年古窯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窯遺址,古窯窯面刻有古代胡人服飾的人物形象,是最古老的門神藝術。
這裡民俗文化異彩紛呈,剪紙、布堆畫、秧歌、說書、民歌、道情等民間藝術獨樹一幟,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藝術之鄉”,并湧現出了民間藝術大師高鳳蓮、馮山雲等文藝人才。文化底蘊深厚的延川縣文人輩出,陝北唯一的文狀元李郃、清代女詩人李娓娓都出在延川。現代則以路遙為代表的延川作家群享譽中國文壇。
李娓娓的詩作清麗風雅,雄厚剛健,頗有唐詩風骨。遺有詩稿《詠月軒吟草》《幽香館存稿》《綠窗詞草》3輯。1986年,延川縣政協文史委員會整理編輯的《李娓娓詩詞專輯》鉛印面世。著名作家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曾榮獲1983年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他還親自把《人生》改編為電影劇本,于1984年攝制上映,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影片榮獲第八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劇情片獎。路遙1991年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影響巨大。路遙生于清澗石嘴驿鄉王家堡一個貧苦農民家庭,7歲時過繼給延川縣郭家溝村其伯父撫養。路遙故居如今就位于延川縣大禹街道辦郭家溝村,2013年7月路遙故居被确定為延川縣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延川也是美食的天堂,紅棗、酥肉、豬灌腸、炖羊肉、油馍馍、燒疙卷、攤黃兒、錢錢飯等,都很美味。
賞“天下黃河第一灣”
領略“黃河之水天上來”
地處延川縣城南部的乾坤灣是黃河流經延川秦晉峽68公裡時形成的320度的大轉彎,堪稱“天下黃河第一灣”。相傳,伏羲曾在此仰觀天象,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神悟陰陽魚,點化太極圖,開辟了華夏文明的先河。這裡是一幅天造地設的天然太極圖,也是黃河古道秦晉峽谷上的一道天然景觀。這裡還建有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黃河流經延川縣秦晉峽谷時,一改怒吼咆哮的形象,蜿蜒曲折形成了五個s型。而鑲嵌于乾坤灣的水上之洲,俗稱定情島,島上怪石嶙峋,樹木蔥郁;沿百裡峽谷漂流而下,可觀賞東海神龜、女娲峰、龜背石等離奇怪石和摩岩石刻等奇特景觀,充分領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的恢宏氣勢。
繼乾坤灣之後的第二大灣清水灣,地處縣城南38公裡處。清水灣古稱清水關,彎度達到305度。延川紅色文化獨特,延川縣是陝北革命根據地和陝甘甯邊區中心縣份之一,毛主席在陝北期間,曾多次到達延川,留有多處舊居和會議舊址。1936年5月2日,毛澤東率領紅軍東征部隊就是在清水關渡口西渡黃河回師陝北。
地處延川縣城西北15公裡處的文安驿古鎮始建于西魏大統三年,悠久的曆史為文安驿留下了古道驿站、古城牆、烽火台等衆多文化遺産。如今的文安驿古鎮是以文安驿古驿站為核心,在保持陝北古村落肌理風貌基礎上打造的集精品住宿、特色餐飲、主題文化展示和人文體驗、藝術家寫生基地于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名鎮。
專家點評
長安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長安大學旅遊規劃院院長 丁華
大道乾坤灣 千年文安驿
品黃土風情 故居憶路遙
沿黃觀光路的開通串起了黃河沿岸散落的旅遊明珠,讓我們能更全面、多方位、零距離地認識母親河、親近母親河、體驗母親河。在漫長的自然演化中,黃河流經延川縣68公裡形成的蛇曲地質景觀,具有唯一性和典型性,是世界級景觀;與古驿站、黃土風情、千年棗園、紅色文化等互相相容、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絕美的旅遊畫卷。
“天下黃河第一灣”乾坤灣展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天地造化乾坤灣,羲皇推演太極圖”的傳說;赫赫有名的秦直道上的古驿站——文安驿,依然頑強地矗立着,告訴我們久遠的烽煙和故事。在驿站東南方向5公裡的地方是梁家河村,是習近平總書記上山下鄉插隊當了七年知青的地方。
郭家溝村則是著名作家路遙的故鄉,其巨作《平凡的世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延川縣有深厚的文化曆史,壯美的自然景觀,璀璨的民間藝術,是最具黃河神韻的旅遊目的地。這裡是尋找華夏之根的地方,是體驗古代高速公路驿站的地方,是走進路遙故居、探尋《平凡的世界》的地方,是黃河旅遊帶上的旅遊之星。期待未來進一步做好公共服務體系、旅遊産品提升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創造旅遊業發展的新高峰。 華商報記者 宋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