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天津人的下酒涼菜

下酒菜,喝酒吃菜,酒不奪菜味,菜不奪酒味,相得益彰,相輔相成才好。不同地區,餐飲文化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下酒菜。老北京喝高度二鍋頭,喜歡豬耳朵、花生米、蔥芯拌豆腐絲各一盤,才好開始喝酒;滬上人家多喝老酒,熏魚、糖醋小排、素火腿、素鴨是最得意的下酒菜;蘇杭一帶多飲紹興黃酒,糖醋排骨、醉雞、醬鴨、油焖蝦,加上一些老字号的鹵醬制品;紹興鹹亨酒店的茴香豆、毛豆、鹽水花生、青魚幹、醉雞、臭豆腐幹也早已成為招牌下酒菜。

舊時天津人愛喝白幹酒,度數高的最好。老字号的天寶樓的醬肉、月盛齋的醬牛肉、牛蹄筋。自己做的拌粉皮、拌菜心、拌黃瓜、拌菠菜、拌蜇頭蜇皮……每天輪換着來,倒也有滋有味。··但酒菜也有層次、窮富之分。窮的喝價低白酒,就炒果仁、老虎豆、煮毛豆、拍黃瓜、豆腐絲、拌豆腐等。就是沽上的傳統佳肴“八大碗”中,亦有下酒涼菜。如在“粗八大碗”中有外加四冷葷,分别是醬肘花、五香魚、拌三絲黃瓜、共和豆腐。“細八大碗”中有外加四冷葷,分别是醬雞、酥魚、叉燒肉、拌三絲洋粉。

天津的文化是多元的、開放的、包容的。作為京畿門戶的天津,南北交融,中西荟萃。在飲食文化上,南味和西餐來到天津,使津沽百姓的下酒菜有了多種選擇,更加豐富多彩。

老天津人的下酒涼菜
老天津人的下酒涼菜

南味進津,便是稻香村、奇香居、生春陽、紫陽觀、冠生園等南味店的出現。

南味店的遍地開花,給天津人帶來了新的感受。稻香村,作為食品名店,在南方,早已是聞名遐迩。上海稻香村成立于1892年。20世紀初,天津經濟發達,市場繁榮,來津的南方人大增。一此商人紛紛開設南味店,“稻香村”也落戶津門。天津森記稻香村成立于1919年,是較早成立的一家。當時,有老号和新号之分。這些店如福煦将軍路(現濱江道)上的森記、林記稻香村,杜總領事路(現和平路)上的福記、明記稻香村,黃家花園的桐記、裕記稻香村,北站附近的鐘記稻香村等。還有勸業場附近的冠生園、四面鐘附近的奇香居、南市的生春陽、北大關的紫陽觀等。這些南味店,雖有的不叫稻香村之名,但與稻香村經營的品種大同小異,而且各具特色,頗受歡迎。 “森記稻香村”這一老牌子,一直到1976年地震時結束,其經營曆史長達半個多世紀。

老天津人的下酒涼菜

森記稻香村特點之一是特色鮮明,品種齊全。南味店首先是突出了南味。有熏、臘、鹵味南貨:如叉燒肉、白斬雞、火腿、熏魚、熏雞、熏對蝦、闆鴨、鹽水鴨、臘肉、臘腸、鹵豆腐幹、醬牛肉、醬肝、肉脯、肉幹、肉松、素什錦、醬果仁、元糟肉和冬菜豆等。熏魚選用活鯉魚,最次也用厚魚。做熟肉食品時,不用一般料酒,而是用正宗的紹興酒。叉燒肉堪稱一絕,先選用有肥有瘦的精肉,切成豆腐大小的塊,在南味作料裡浸泡、入味。然後穿在鐵叉子放在炭火上烤,越烤越縮,香味四溢。做的果汁牛肉脯和牛肉松是很獨特的南味食品。果汁牛肉脯是精選瘦牛肉制做,切成手掌大小的片,風幹(亦可烘幹)後,在南味作料裡浸泡,加糖和果汁,再風幹。後下油鍋煎成半透明的肉脯,清脆可口,鮮美宜人。牛肉松是用白東加上作料不放醬油制作,煮好晾涼後,用新的搓闆順着紋路搓,搓出來的牛肉松營養豐富,松軟可口。

老天津人的下酒涼菜

從1860年天津開埠,西餐進入天津,已經有150多年的曆史。最初,西餐店大都由外國人在租界裡開設的旅館經營。如最早的皇宮飯店、利順德飯店、起士林飯店等。20世紀20年代,西餐業在天津異軍突起。當時天津的西餐館近40家。 此外,當時由于觀念更新,不少開明家庭的紅白喜壽宴會,甚至也改在西餐廳舉行。

老天津人的下酒涼菜

肉類系列

老天津人的下酒涼菜

沙拉系列

由于西餐的業的發展,不少家庭也學會了一些西餐的作法。這裡首先是沙拉類,當時都是自己打沙拉醬。沙拉系列品種較多,如雞脯沙拉、雞絲沙拉、魚片沙拉、蝦仁沙拉、蔬菜沙拉 、水果沙拉、洋芋沙拉、紅菜頭沙拉等。肉類系列有冷雜拌肉、冷什錦肉、冷肉拼香腸、冷火腿蔬菜、什錦肉凍肝泥 、冷烤牛肉、冷烤裡脊、冷燴茶腸、冷茶腸奶酪等。魚類系列有紅燴魚片、茄汁燴魚片、熏鲱魚、沙丁魚肉凍、釀餡魚、紅魚子醬、黑魚子醬。雞肉類系列有水晶雞、雞肉泥、雞肝泥、鴨肝泥釀餡、冷烤火雞 。什錦蔬菜類有紅燴茄子、釀蕃茄、酸蘑菇、 酸黃瓜和泡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