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17個,秋季的第5個,它的到來,也是在告訴我們,寒冷的天氣已至,要注意開始保暖了。寒露一般是在農曆的9月,這個時候已經是深秋,也就是古人常說的“季秋”,在這個時候,南方基本已經進入了深秋,氣溫也在30攝氏度以下,北方地區,則是已經可以看到初冬的景象了。
聽寒露這個節氣,就讓人有幾分涼意。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将凝結也”。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寒露到來之後,冷氣更加的明顯,露珠這個時候也開始變成了霜,此時晝夜溫差,成為了一年當中最大的一個時候,寒生露凝,便是其主要的特點。
寒露有三候,基本上都是和鳥有關的,比如一候“鴻雁來賓”,就是大雁開始往南方飛去了,準備開始過冬了,二候“雀入大水為蛤”,這個時候雀鳥也開始躲藏,三候“菊有黃華”,菊花盛開,冬季也就不遠了。
從對這個節氣的介紹來看,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告訴我們,天氣要轉涼了,但是有時候,也會出現異常,比如說天氣沒有涼,反而還是高溫,那麼這個時候又當如何呢?古人通過總結規律,發現寒露節氣的在白天或者是晚上,對于冬天的天氣影響巨大。
農村老話也有“寒露早來,涼菜過冬;寒露晚來,爐火不歇”,今年寒露啥時候?
這句話還是比較好了解的,你隻需要搞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早和晚的一個概念,到底啥時候為早,啥時候為晚,有了這個依據的話,那麼就可以很好的知道今年的寒露是什麼時候了。
早和晚,它更多的是指寒露交接的一個時間點,一般人們會以農曆的九月初一為分界線,畢竟在古書籍當中,就有記載,寒露,九月節。
但是寒露在農曆的時間,并不一定都是在九月,有的時候會來的早一些有的時候會來的晚一些,因為九月初一成為了重要的分界點。如果寒露交節的農曆時間在九月初一的前面,那麼就說明寒露交節到來的時間早,即是“早寒露”;而如果寒露交節的農曆時間在九月初一的後面,那麼說明寒露交節到來的時間晚,即是“晚寒露”。
根據其說法,寒露來的早,那麼就準備涼菜過冬,從側面就是告訴我們,天氣比較的暖和,我們吃點涼菜都沒有關系,反而還更加的開胃。
寒露來的晚,爐子中的火不能停,以前取暖的時候,可沒有什麼空調之類的,都是靠着爐火來的,爐火不能停,也就是告訴我們冬季會相當的寒冷。
今年寒露具體在什麼時候?
今年寒露交節的農曆時間在九月初六,很明顯屬于“寒露遲來”,也就是我們說的晚寒露,那麼對應的就是爐火不歇,意思就是天氣會異常的寒冷,也就是一個寒冬,我們這個時候,就要記住,要躲貯備一點物資,尤其是過冬的食物。
天氣越冷的話,尤其是遇到霜凍的天氣,對于物價之類的,都會造成上漲,畢竟交通運輸,這些會比較的昂貴,另外還要記得多保暖,吃一些能抵禦寒冷的食物,比如牛肉、雞肉之類的滋補食物,相對來講,會讓我們更加的暖和,人也會更加的舒坦,即使遇到極端的寒冷天氣,依然能夠輕松的度過,不用擔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