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近日,有近百年曆史的蓮香樓宣布休業:

“中環蓮香樓暫時營運至2月底,之後休業整頓,未來或會再與茶客會面。”

雖然這家蓮香樓并非我們在第十甫路上看到的那家,但其實它們“本是同根生”,由當時一家西關的餅店“分身”而成。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圖檔來自維基百科

現在,廣州蓮香樓仍在鬧市中“水滾茶靓”,與它同根異枝的香港蓮香樓卻因為租約問題,不知後會是否有期。

中環這家老字号的“未來”隻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回看蓮香樓的過去,你會發現,原來它也承載着一百多年的曆史。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蓮香大茶樓最初的店鋪,圖檔來自維基百科

這麼長的時間裡,它到底藏着什麼“寶貝”,能讓茶客們依依不舍?

蓮香樓的前身叫做“連香糕酥店”,是廣州西關一間賣糕酥的婚慶餅店。它的成名,歸功于創辦人陳維清的一次“失魂魚”經曆:

陳師傅有一次煲蓮子糖水,不小心睡着了,整煲東西幾乎糊了。但他覺得這煲失敗産品很香,将蓮子搗爛後,發現漿糊狀的蓮子味道十分美味。陳師傅靈光一現,便将蓮子蓉變成了糕餅中的蓮子餡。

用蓮蓉做餡的酥餅清香可口,餅店和它的酥餅一同大受歡迎。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圖檔來自網絡

1889年,它改名為“連香樓”。地下賣糕餅,二、三樓供食客飲茶。陶陶居的顧客多是文人墨客,連香樓則吸引了大批粵劇世家光顧。

去到1910年,它又一次改名。

當時佛山的翰林學士陳如嶽品嘗過連香樓的蓮蓉糕餅之後,覺得味道獨特,提議在連香樓的“連”字上面加上草花頭,把拿手的蓮蓉融入到招牌之中,便是現在我們口中的蓮香樓。

陳如嶽更親自題字,店家将其做成金漆牌匾,挂在店鋪正面見證着蓮香樓的聲名遠播。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翰林學士陳如嶽手書蓮香大茶樓,圖檔來源見水印

也許這塊牌匾真的能鎮店,蓮香樓的生意越來越好,開始發展晚市,包辦筵席。

蓮香樓改名的同年,它被“茶樓大王”譚新義收購并重新集資,吸引了122個股東投資,總金額達12420兩白銀(大約是現在的250萬人民币)。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如此大的投資多數用到了裝修上:手工雕花的桌椅、當時最進階的滿洲窗、甸木和酸枝制的扶手,樣樣講究。

生意越來越紅火,蓮香樓漸漸獨占廣州茶樓業鳌頭。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圖檔來源見水印

後來,蓮香樓将業務開拓到香港。

香港第一代蓮香樓于1927年落戶中環皇後大道中,後來一度遷址威靈頓街襟江酒家舊址。

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之前,香港蓮香樓都會派發分紅給廣州的股東。後來由于曆史原因,廣州和香港的蓮香樓失去了密切聯系。

到了80年代,廣州股東不再拿到分紅,在經營運作上,省港蓮香樓已經“各自為政”。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而在香港蓮香樓一度開了三間分店的時候,廣州這邊的蓮香樓發展卻進入低谷:

上世紀70年代,金漆招牌被破毀,茶樓業務停止,隻賣糕餅和半制成品,甚至一度改名“東升樓”。

直到1984年,蓮香樓才得以重開茶市。大裝修之後,蓮香樓大堂挂上了時值17萬人民币的蓮花水晶燈,和從前的金漆招牌一樣,如同鎮店之寶。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圖檔來自南都廣州

1996年,香港第三代蓮香樓遷至威靈頓街160号,一直營業至今。到了現在,身在香港的它宣布,即将在2019年2月底休業。

一間茶樓,兩地蓮香,廣州和香港的蓮香樓在同一條時間軸上,走出了不同的發展軌迹。

除了出品精緻的點心,其實香港茶客最惋惜的,是蘊藏在蓮香樓當中的茶樓文化。

香港蓮香樓出名有三寶:鴨嘴茶煲、痰罐及茶盅。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茶盅是蓮香樓最大的特色,至今仍有保留,顧客取茶盅、選好茶葉後,侍應便會用鴨嘴茶煲倒滾水,第一泡茶洗碗筷,第二泡茶才開始喝。

早期茶樓還會每桌配備一個痰罐,給茶客吐痰和倒食物殘渣,大多茶樓因為衛生問題早就棄用痰罐,隻有蓮香樓直到近兩年才“舍得”淘汰它。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圖檔來自topick

蓮香樓還保有多張有近半世紀曆史的雙層圓桌。早期茶樓擺放的雙層玻璃桌,是為了“企堂”能夠看到有無蠱惑的茶客藏起碗碟,令茶樓少收了錢。

✎企堂:店内的侍應。

昔日茶樓按樓層算茶價,樓層越高,茶錢越貴。是以當時能上樓喝茶是身份的象征,現在常說的“二樓雅座”是以得名。

還有會推點心車的點心阿姨、拿着大水煲沖茶的“企堂”、用來算錢的點心紙、變成擺設的雀籠……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仔細找一找,雀籠在哪裡?圖檔來自網絡

香港的蓮香樓幾乎都保留了這些傳統規矩和物件,但廣州的老茶樓氣氛卻見少買少了。

代表着昔日老廣州飲茶文化精髓的茶盅、鴨嘴茶煲及痰罐漸漸被大茶壺及功夫茶具取代,一旦香港的蓮香樓休業不再重開,舊式茶樓文化會不會就此淹沒?

香港蓮香樓将要休業,老字号又少了一間,大衆對這類新聞的反應也漸漸變得公式化:

感歎一下“真的很可惜!”之後,回憶舊時在茶樓經曆過的點點滴滴,便将這件事放到時間深處,等到合适之時再拿出來懷舊一番。

在惋惜的同時,我們似乎忽略了茶樓落幕背後的沖突和問題。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人們對美食的追求、城市對重建的渴望,沖突雙方相悖,最終以蓮香樓暫時休業的“投降”作為結局。

有茶客認為,現在說起昔日的粵式茶樓文化,要到香港的老茶樓才能找得到。

蓮香樓這家老字号走過百年風雨路,如今香港的分支将要結業,廣州的茶樓在适應時代步伐的同時,昔日的傳統文化又應如何安身?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圖檔來自花城網

還有一些茶客,會因為蓮香樓這次的暫别,而擔憂粵式茶樓文化會消失。

香港蓮香樓也許不會是最後一間告别大衆的老字号,粵式茶樓文化也許不會是最後一種被大衆遺忘的文化,在廣州的我們,能夠意識到它的危機嗎?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傳統粵式茶樓再難尋覓?010203

各位自己友

你們現在還會去哪間舊式茶樓?

你還知道哪些茶樓文化?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