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孫若微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曆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衆對明朝曆史人物産生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劇中的女一号孫若微在曆史上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曆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孫若微的曆史人物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後孫氏(孝恭章皇後),具體名字不詳。按照《大明風華》中的人物設定,孫若微是建文朝禦史大夫景清的大女兒,女二号胡善祥的姐姐。然而真實曆史上的景清結局比《大明風華》中要慘得多,他因計劃刺殺朱棣被抓,除了自己慘死之外,全族皆遭屠戮,至親更不可能幸免,是以曆史上的“孫若微”與景清沒半毛錢關系。

不過,《大明風華》中孫若微的養父孫愚為她僞造的身份資訊倒是和曆史上的“孫若微”相符:孫氏,山東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

曆史上的孫若微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曆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是“靖難遺孤”,她為了給父母報仇而潛伏到京城,伺機刺殺永樂皇帝朱棣,結果卻因機緣巧合與朱棣之孫朱瞻基相識,兩人情投意合最終結為了夫妻。但曆史上的“孫若微”前半段人生并沒有這麼波瀾起伏。

孫氏天生麗質,秀外慧中,史書上稱其“姣皙而慧”。早年她的父親孫忠在永城縣當主簿,孫氏随父在永城縣生活。一日,太子妃張氏(明仁宗誠孝張皇後,河南永城人,即《大明風華》中的太子妃張妍)之母彭城伯夫人正巧看到孫氏,當即對這個漂亮的小女生很感興趣。不久,朱棣下令要準備給皇太孫朱瞻基選擇配偶,彭城伯夫人立即推薦孫氏入宮,這一年孫氏才剛滿十歲。

曆史上的孫若微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曆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按照《勝朝彤史拾遺記》中的記載,孫氏入宮後由太子妃張氏親自教育宮廷禮儀長達七年時間。這一點值得懷疑,因為曆史上以賢惠聞名的張皇後并不怎麼喜歡孫氏,後來還處處給孫氏難堪,照理說如果孫氏是出自她的門下,斷不該如此。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張皇後為了應付母親的安排,是以勉強承擔撫育任務。

永樂十五年(1417年),司天監禀報說後星将出現在山東,朱棣當即命太監前往尋覓,結果發現賦閑在家的前錦衣衛百戶胡榮三女兒胡善祥就是天象所示的後星,于是便诏她入宮。同年,朱瞻基大婚,胡善祥被冊封為皇太孫妃,孫氏被冊封為皇太孫嫔。從胡善祥和孫氏的出身來曆來看想必大家就能很清楚,這兩人并非《大明風華》中所說的姐妹關系。

曆史上的孫若微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曆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大明風華》中的胡善祥工于心計,城府很深,是個名副其實的蛇蠍美人。可曆史上的胡善祥卻是舉止端莊、無媚順态,日常生活起居都很樸素的人,也就是大多數男人都喜歡的那種賢妻良母類型。然而,賢妻良母的女人往往容易吃虧,胡善祥雖然很賢惠,但卻始終無法令朱瞻基對她真正動心。反倒是身為皇太孫嫔的孫氏得到了萬千寵愛。雖然無法證明孫氏是個“心機婊”,但從她備受寵愛的地位就可以看出,她的手段絕對比胡善祥高出一大截。

朱瞻基當上皇帝後,胡善祥被冊封為皇後,孫氏成了孫貴妃。表面來看,胡善祥似乎是中宮之主,可實際上在後宮真正擁有絕對話語權的卻是孫貴妃。胡善祥為人不争不搶,這又使她更加被冷落了。

曆史上的孫若微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曆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宣德三年(1428年)春,朱瞻基以皇後胡善祥沒生兒子且體弱多病為由,廢去了胡善祥的皇後之位。同年,孫貴妃被冊封為皇後,成為了明宣宗後宮的女主人。史書上并沒有說孫氏是如何上位的,不過卻很明确地說到了胡善祥是無故被廢。雖然這裡面明宣宗朱瞻基的個人意志起了決定性作用,但孫氏肯定也在這裡面下了不少苦工。著名曆史學家蔡東藩對孫氏的評價是:“體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悅上意,把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

當上皇後的孫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但此時還有一件事情讓她耿耿于懷。原來胡善祥被廢後出家當了道姑,但依然住在宮中。此時已成為太後的張氏非常同情也非疼愛胡善祥,是以每當後宮舉辦宴會的時候,張太後都會安排胡善祥坐在自己之下的首座席位上,位居孫皇後之上,孫皇後為此感到非常不快,但也無可奈何,畢竟她再怎麼牛也不敢與自己的婆婆張太後公然對抗。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明宣宗朱瞻基逝世。同年二月初九日,朱瞻基和孫皇後所生的長子朱祁鎮登基稱帝,是為明英宗。孫皇後被尊為皇太後,生活在後宮的女人到了孫太後這個位置,也算是人生圓滿了,可是她的故事卻并未結束。

曆史上的孫若微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曆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親征瓦剌,結果卻意外戰敗被俘。無奈之下,孫太後隻好同意讓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钰(吳賢妃所生)登基稱帝,是為明代宗。臨到晚年卻失去愛子讓享受了大半生榮華富貴的孫太後倍感痛苦,雖然此時她的身份依舊是皇太後,可皇帝已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了,是以她的皇太後身價也大打折扣。更可氣的是,朱祁钰當上皇帝後千方百計阻止瓦剌人釋放明英宗,孫太後知道此事卻也沒有辦法。

然而沒過多久,瓦剌人就意識到明英宗在手裡反而是個“燙手山芋”。在經過一番讨價還價後,瓦剌人接受明朝大臣私人提供的一筆極低贖金就放歸了明英宗。母子重逢讓孫太後萬分欣喜,但卻令明代宗相當惱火,畢竟一個朝廷出現兩個皇帝這算怎麼回事。在此後幾年時間裡,孫太後和被尊為太上皇的明英宗便一直受到明代宗心腹的嚴密監視,行動毫無自由可言。

曆史上的孫若微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曆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景泰八年(1457年),在孫太後的支援下,明英宗與他的親信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發動了曆史上著名的“奪門之變”。事後英宗重登皇帝寶座,孫太後也重新成為了名正言順的皇太後。

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初四日,孫太後終于走完了她比較圓滿的一生。曆史上的“孫若微”與《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存在較大出入,尤其在人物個性上完全不同,但真實“孫若微”的人生經曆可以說比電視劇中更加跌宕起伏,精彩不斷。

值得一提的是,孫太後去世後,明英宗宣布給早已去世的胡善祥恢複了皇後的名分。從這點也可以看出,胡善祥生前被孫太後打壓到了何種程度。

參考文獻:《明史》、《勝朝彤史拾遺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