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複節這個節日是如何來的,究竟有何意義?

台灣光複節,簡稱“光複節”、“光複日”,每年10月25日慶祝,是紀念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節日。中日甲午戰争後,日本對台灣實行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于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台北市舉行中國戰區台灣省對日本的受降典禮。翌年8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指令,明訂10月25日為“台灣光複節”以為紀念。

光複節這個節日是如何來的,究竟有何意義?

台灣光複時台灣居民打出歡迎條幅

1941年12月9日,中國政府釋出《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系者,一律廢止。”是以《馬關條約》已經廢止,中國要求日本歸還台灣。1943年,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開羅召開國際會議,讨論 聯合對日作戰計劃和解決遠東問題。會上,中國政府要求戰後日本必須歸還其占領的中國領土台灣。會議通過的《開羅宣言》明确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後來簽署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認了上述内容。這就以國際條約的形式,确認了台灣(含澎湖列島)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代表鄭重宣布,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頓時,會場上掌聲、歌聲、歡呼聲彙成一片歡樂的海洋;台灣全島上下鑼鼓齊鳴、張燈結彩、舞獅戲龍,人們以萬分激動的心情慶祝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自《馬關條約》簽訂以來,台灣人民遭受日本帝國主義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終于結束。  

受降典禮

光複節這個節日是如何來的,究竟有何意義?

台灣光複

中國戰區的蔣介石依法收複台灣并接受日軍在台灣的投降。

1945年10月25日日本在太平洋戰區台灣的受降典禮于上午十點在台北公會堂舉行。降方為日本帝國所屬台灣總督府,而陳儀則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同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于原台北市役所(即現今“行政院”院址)。  

主要參加人員有

國民政府代表:陳儀、葛敬恩、柯遠芬、黃朝琴、遊彌堅、宋斐如、李萬居

台灣代表:林獻堂、陳炘、黃榮老、林茂生

日本代表:安藤利吉、谏山春樹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使用者等我吃個小餅幹參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