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總理段祺瑞的悲慘出身:他的經曆很勵志文/傅華軒

段祺瑞,曾四任民國總理,四任民國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任過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的總辦。從這些任職來看,老段實在是不簡單啊!

同時,他在老上司袁世凱蓄意稱帝時,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反對帝制。

他還為國家奪回失地。辛亥革命後,外蒙古因沙俄扶植事實上已經脫離中國,當時的中國根本無力與沙俄對抗,然而段祺瑞瞅準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無暇顧及外蒙,派徐樹铮一舉收複外蒙。外蒙的回歸,不僅打擊了民族分裂勢力,更保證了中華民國的領土完整與主權統一。後來斯大林又把外蒙古搗鼓成獨立國家,那是後話。

以上簡單的介紹了段祺瑞的光鮮的政績,然而,他的幼年少年時期很苦,他是一個鄉下農村的苦孩子。

民國總理段祺瑞的悲慘出身:他的經曆很勵志文/傅華軒

段祺瑞,字芝泉,186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出名後人們叫他"段合肥",段祺瑞的父母都是地道地道的農民,家裡一共四個孩子,他是老大。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家裡的一小塊貧瘠的薄地,老父親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在地裡給全家刨食,完全靠天吃飯,遇上災荒之年,全家的生存成了大問題,要養活這四個孩子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多虧了段祺瑞的爺爺以前是個小官,積攢了一點灰色收入,時不時地接濟他們一下,不然,全家就隻能坐等餓死。 幼年時的段祺瑞過得說不上有多好,但尚有口飯吃,勉強能斷斷續續地讀了幾年書。可惜,從他16歲那年開始,厄運、不幸一一降臨。

這一年,他的爺爺離世了,段祺瑞被迫徹底辍學。 一年後,家裡所有的能變賣的東西都賣光了,幾個饑腸咕噜餓肚子的孩子怎麼辦?段祺瑞的父母蹲在牆角,整天抱頭犯愁,老大段祺瑞略懂點事了,他和父母要求自己出去混口飯吃。于是他懷揣着家中能拿出來的所有财産——一塊銀圓,去山東威海投奔一個當兵的叔叔,謀一份差事。 威海?天哪!從段祺瑞家到威海遠着呢,迂回曲折有兩千多裡路。段祺瑞身上就一塊銀圓,隻能靠兩條腿走路了。 他一邊趕路,一邊讨飯,那塊銀元在身上藏好,也舍不得動。風餐露宿,穿城越村,跋山涉水,挨家挨戶乞讨,每敲開一扇門,對他都是一場難忘的考驗,因為他遇到的往往是白眼和嘲諷,對段祺瑞來說,敲開那扇門或許意味着失去尊嚴,但不敲開那扇門就隻有挨餓,有時遇上好心人,能吃上一口熱乎飯。

民國總理段祺瑞的悲慘出身:他的經曆很勵志文/傅華軒

段祺瑞沿路乞讨,風吹日曬雨淋,衣衫褴褛,蓬頭垢面,手裡還要緊緊攥着打狗棒,讨厭的狗們,專門圍着讨飯的轉,唉,狗眼看人低啊!晚上去哪裡歇息?就鑽柴禾垛,靠細軟的柴草取暖。段祺瑞最終靠着堅強的意志力撐到了威海,一個十幾歲,沒出過遠門的孩子,實在是了不起。 直到多年之後,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幾十年前那個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自己居然會成為一個大帝國的統治者。 苦難沒有白受,叔叔幫段祺瑞在軍營之中謀到了一份工作。 就在生活有了好轉之時,不幸卻紛至沓來。19歲那年,父親在看望他的歸途中被人殺害,沒過多久,母親也因悲傷過度去世,隻留下三個還無法自立的弟妹。

如此巨大的不幸,如此巨大的痛苦,使段祺瑞從脆弱變得堅強,他知道沒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 從此,段祺瑞一邊辛苦工作養活弟妹們,一邊擠出一切可用的時間來學習,終于在22歲那年考取了李鴻章開辦的天津武備學堂。幾年後,段祺瑞又以第一名的成績争取到了去德國深造的機會。從德國學成歸來後,段祺瑞被配置設定到重點軍校做了一名教官,終于徹底地解決了全家的溫飽問題。 在當了三年的教官之後,他在天津武備學堂的老師蔭昌将他推薦給了在天津小站練兵的袁世凱。 段祺瑞本身的學識不錯,又有德國留學的經曆,要知道袁世凱現在正打算以德軍為模子練兵,是以練兵伊始段祺瑞便獲得了重用。 或許因為經曆過重重苦難的原因,段祺瑞性格果敢堅毅,手段兇狠,權欲極強,在袁世凱麾下的高層幹部中被稱作"北洋之虎"。

民國總理段祺瑞的悲慘出身:他的經曆很勵志文/傅華軒

後來,段祺瑞當了總理之後,有"六不總理"的美名,即不A錢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

段祺瑞的一生沒有房産,這在民國軍閥政客中是絕無僅有的,一直租房生活,直到袁世凱以給他養女的名義,給了段家一棟房子。然而,此房是老袁打牌赢來的,而且沒有房契。袁世凱一死,房主兒子拿着房契來找。見人家手中有房契,段祺瑞二話沒說,帶着一家人立馬搬了出去,另外租房。

段祺瑞晚年保持民族氣節,不與日寇合作。"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溥儀成立了僞滿洲國,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訪段祺瑞,意欲要段祺瑞出山,為日本人做事。為避免日本人的要挾,段祺瑞舉家遷來上海,公開表明自己的堅決抗日态度。

當然,段祺瑞當官以後,也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但是,他的人格和民族氣節,還是值得稱道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