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巴勒斯坦建國後,阿拉法特的民族解放事業終于迎來了曙光。六年後,阿拉法特回到了闊别27年的加沙定居,但和平并未到來。1995年,以色列總統拉賓被極端猶太分子刺殺,中東表面上的和平徹底被撕碎了。
在那之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發大規模流血沖突,不少平民在沖突中死亡或受傷。接着,以色列以打擊恐怖主義為由,将坦克和大炮開進了巴勒斯坦,還順帶把阿拉法特囚禁在了他的官邸裡。2002年3月底,多次自殺式爆炸事件讓以色列再一次抓到了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把柄,也讓以色列給阿拉法特再次扣上恐怖頭子的标簽。

以色列趁機将軍隊推進到了阿拉法特官邸幾十米的地方,肆無忌憚地摧毀官邸的建築物斷水斷電,意圖将阿拉法特活活困死。對此,阿拉法特強硬地表示,沒有人可以把我趕走,我死都不會離開巴勒斯坦。就這樣,他成了唯一一個在廢墟中辦公的國家領袖。
2004年10月27日晚,阿拉法特在與巴勒斯坦總理和前總理用餐時突然劇烈嘔吐,兩天後因為病情沒有好轉,他被送到法國巴黎郊區的貝爾西軍醫院進行治療。11月11日,阿拉法特因為全身的血管血液凝固堵塞而去世,但有一部分人卻認為阿拉法特是死于“钋中毒”,而兇手就是以色列的總理沙龍。
在他死後的第九年,法國專家在醫學取樣化驗後公布,阿拉法特就是自然死亡的。關于阿拉法特的死因之謎,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這個中東地區的傳奇人物死後卻留下了許多故事和争議。阿拉法特不僅是巴勒斯坦人的父親,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談起阿拉法特和中國的關系,阿拉法特總是将中國是第一個承認巴勒斯坦地位的非阿拉伯國家這句話挂在嘴邊。每一次巴勒斯坦一有重大事件發生,阿拉法特就會來到中國。阿拉法特每一年都要和中國上司人交流意見,尤其是國際大事件,他尤其在意中國的态度。
1993年,阿拉法特在華盛頓簽署了《奧斯陸協定》後,他立即從華盛頓直接飛到北京,親自給中國上司人解釋這個和平協定是怎麼回事。1998年已經是69歲高齡的阿拉法特在途經四十多個國家的通路後,身體已經吃不消了,但他還是決定到老朋友中國那裡坐一坐,去幹什麼呢?
巴勒斯坦一直以來使用的都是以色列的紙币或者是美元。巴勒斯坦建國後,阿拉法特認為,巴勒斯坦人必須得有自己的貨币,是以他決定求助中國,在向中國傳達了這個想法之後,中國金币總公司設計部的胡福慶設計師接下了這個任務。
在幾天幾夜的連續工作後,胡福慶設計師給阿拉法特呈上了兩張巴勒斯坦币的草圖。這枚紙币的正面是阿拉法特肖像和巴勒斯坦銀行,四周是花紋,背後是耶路撒冷硬石大教堂。阿拉法特見到紙币眼前一亮,連忙誇贊胡福慶設計師的構想。
後來這個由中國設計師設計的紙币成為了巴勒斯坦的第一枚紙币。也是這一年阿拉法特結束了對中國的通路。回到巴勒斯坦後,中國駐巴勒斯坦大使館給他請了一個中醫,中醫讓他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但阿拉法特隻是笑一笑,他依然每天八點開始工作,夜裡一兩點才回官邸休息,中醫常常為了這個責怪阿拉法特。
2002年11月13日,當阿拉法特與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王世傑會面時,他激動地抱住了這個老朋友。在簡陋的貴賓室裡,隻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兩個挂鐘,大胡子衛隊長端來兩把椅子在門口一坐,整個氣氛變得有些嚴肅了。
但當中國特使提到北京烤鴨的時候,那兩個守門的士兵開始眉飛色舞的比劃,北京烤鴨應該怎麼吃?在阿拉法特去世前,他曾14次通路中國,每次去都要看望在中國的巴勒斯坦留學生。阿拉法特生前經常感歎,我與中國幾代上司人都有着深厚的友誼,讓大多數中國人記住他的,也許是阿拉法特的中國情緣,而讓全世界記住他的卻是他中東“不死鳥”的神秘稱号。
阿拉法特這個“不死鳥”的稱号是怎麼來的呢?在阿拉法特去世前,以色列曾對他進行過75次暗殺行動。令人驚訝的是,阿拉法特每一次都能夠死裡逃生,他笑着接受了“不死鳥”這個稱号,并開玩笑說,如果奧運會有躲避暗殺這個項目的話,那我絕對有資格代表中東去參加比賽了。
1973年,以色列軍隊将一架利比亞客機擊落,一百多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不幸全部遇難。阿拉法特原本計劃搭乘這一航班,但他臨時決定改乘其他航班。這個無心的舉動,讓他順利逃過了一劫。但阿拉法特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夠那麼好運和災難擦肩而過。
1992年4月7日晚上,阿拉法特乘坐的阿爾及利亞民航客機,在途經巴勒斯坦遊擊隊營地時突然遭遇一場大沙暴,機上的一切電訊網絡被瞬間切斷,外界聯系不到飛機裡的乘客,甚至不知道飛機的具體位置。事後,當人們找到這架飛機的時候,機身已經被斷成三節,但阿拉法特卻隻是輕微擦傷而已。
這一次死神離阿拉法特如此近,卻依然沒有帶走他。正因如此,阿拉法特成了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不死鳥”,讓巴勒斯坦群眾和中東國家津津樂道的不止他的不死傳奇,還有阿拉法特的個人情感生活。阿拉法特曾經說過,由于我的民族解放事業的特殊性,是以我的伴侶隻能是巴勒斯坦。
事實上,阿拉法特有過三段刻骨銘心的感情,他的第一位夫人是一個叫做娜達.亞斯魯的阿拉伯婦女,兩人感情很好。但1975年黎巴嫩内戰爆發,阿拉法特的第一任夫人不幸遭到暗殺,阿拉法特傷心欲絕。許多年後他與西歐的一代影視皇後伊莎貝爾再次墜入愛河,但兩人因為聚少離多而感情漸漸變淡,最終還是以分手告終。
最出名的當屬阿拉法特的第三位夫人蘇哈.塔維勒,他是一個年輕美麗的女人,巨大的年齡差并沒有讓蘇哈停止追逐這位中東偉人的腳步。1991年10月,熱戀三年的阿拉法特和蘇哈結為夫妻。結婚時阿拉法特62歲,蘇哈隻有28歲。
兩人在一起後,蘇哈先後擔任阿拉法特的公關顧問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經濟顧問。蘇哈為阿拉法特分憂解難。照理說,該赢得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援和喜愛,但事實上,阿拉法特周圍的親信沒有一個喜歡他。2000年,蘇哈以照顧生病的女兒為由,長期在巴黎過着奢侈的生活。
蘇哈和女兒住在一家豪華飯店裡,從頭到腳都是名牌貨,就連發型也是專門找著名發型師獨家設計的。蘇哈還在巴黎富人區買下一所豪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經常出入巴黎時裝周這樣的時尚場所。相比之下,阿拉法特的處境顯得窮困潦倒,他随時面臨着被暗殺的危險。
生活簡樸,吃住和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兩樣。阿拉法特被困在官邸的幾年裡,蘇哈依然在巴黎過着紙醉金迷的生活。直到2004年,阿拉法特病危,蘇哈才回到巴勒斯坦露了一面。大衆同情阿拉法特,同時也忍不住抨擊他對蘇哈的縱容。
傳言阿拉法特每個月給蘇哈和女兒180萬美元作為生活費,一年下來就是2160萬美元。阿拉法特死後,巴政府許諾,按照阿拉法特生前的标準,每一年給蘇哈2200萬美元作為生活費。由此可見,巴勒斯坦這個貧窮落後國家的錢究竟花到哪裡去了?
巴民族權力機構的腐敗問題又有多麼的嚴重了。而阿拉法特雖然公認的民族英雄巴勒斯坦國父,但同時也因腐敗問題被诟病。盡管阿拉法特這個人物存在一定争議,但有一點可以确定,阿拉法特已在中東曆史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留給後人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