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作者:威猛小老虎愛吃肉

2016年,根據邁克爾·龐克(Michael Punke)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荒野獵人》(Wild Hunter)在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攝影三項大獎,亞曆山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托(Alessandro Gonzalez Inarito)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攝影師伊曼紐爾·盧貝茲基(Emmanuel Lubezki)赢得了三項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最重要的是,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Leonardo DiCaprio)的20年職業生涯。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荒野獵人以自然光,超廣角和長鏡頭的終極圖像呈現北美荒野的廣闊和寒冷。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劇情基于西部荒野的傳奇毛皮獵人休·格拉斯的真實經曆。

1823年,休·格拉斯(Hugh Glass)受雇于洛基山毛榉公司(Rocky Beech Company),參加一場深入西部的狩獵活動。休·格拉斯在外出偵察時遭到了灰熊的襲擊,盡管他努力殺死灰熊,但他受了重傷,奄奄一息。探險隊安排了兩名隊友留下來照顧格拉斯,并在他死後埋葬他,但兩人很快就把垂死的格拉斯遺棄在荒野中,拿走了他的槍支和财物。

但休·格拉斯憑借堅強的生存意志和豐富的野生生存技能活了下來,并發動了一場史詩般的複仇......

《荒野獵人》的故事發生在1823年的密蘇裡領地。影片一開始,格拉斯的獵人在密蘇裡河上遊采集海狸皮,突然遭到印第安人的攻擊,印第安人不得不放棄大量的毛皮,順流而下撤退到基奧瓦貿易站。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密蘇裡領地,1812-1816 年,于 1821 年 8 月 10 日以密蘇裡的名義加入聯邦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電影《荒野獵人》中的基奧瓦貿易站

位于南達科他州的基奧瓦堡貿易站曾經是毛皮貿易的重要據點。基奧瓦堡周圍的地形很複雜。它靠近密蘇裡河,西邊是高聳的落基山脈,東邊是大平原。多樣化的地理條件帶來了植物和動物的多樣性。在電影中,海狸,野牛和鹿蜂擁而至,吸引了大量的獵人。隐藏的灰熊和狼随時可能威脅到獵人的生命。這裡的機會與緻命的危險并存,這就是西方的魅力所在。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同期北達科他州的弗洛伊德堡

在十九世紀,南達科他州是當時"邊境地區"的一部分。所謂的"邊境區"是大平原西側,加拿大邊境以北和墨西哥灣以南的狹窄走廊。1803年,美國以1500萬美元(8000萬法郎)的價格從拿破侖手中買下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大平原(214萬平方公裡),使美國領土翻了一番。對于美國來說,這筆交易是一筆不錯的交易,每英畝土地交易隻有3美分。更重要的是,拿破侖的軍隊從北美大陸撤軍後松了一口氣。對于拿破侖來說,北美的領土雖然廣闊,但畢竟是一片人口稀少的荒地。拿破侖忙于征服歐洲大陸,出售土地,使他能夠擴大軍費開支,并向美國釋放善意,希望美國能夠控制其宿敵英國人。這樣,作為購買土地的一部分,"邊境地區"被打包并出售給美國。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1803年,路易斯安那州購買了土地位置和面積

但這次購地也留下了很多問題。早期的殖民者在地面上插上旗幟和柱子,并聲稱擁有大片土地的所有權。在這種情況下,北美的領土定義極為模糊,經常重疊。法國對中西部土地的控制隻是幾個前哨。路易斯安那州的收購立即引發了美國和西班牙之間的争端。從墨西哥向北擴張的西班牙将德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作為自己的土地。法國人無權轉售,美國無權購買。美國和西方之間的沖突在1819年得到解決。除西班牙外,英國人也同樣心懷不滿。美國人向拿破侖彙款激怒了與拿破侖交戰的英國。與此同時,英國人在加拿大向西擴張,與美國競争,後者在同一時期向西擴張。就連法國人自己的殖民地也不願接受美國的管理,經常制造麻煩。在電影中,法國人秘密購買毛皮,支援印第安人和美國人的阿裡卡拉部落。

結果,不同群體之間的狂野自然和暴力沖突成為"邊境地區"的象征。

休·格拉斯(Hugh Glass)故事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825年。費城律師和業餘小說家詹姆斯·霍爾(James Hall)首先在當地報紙《開膛港》(The Port Folio)上講述了休·格拉斯(Hugh Glass)的經曆:他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父母是來自北愛爾蘭的移民(是以他的抗寒基因)。據說他于1816年在墨西哥灣被海盜俘虜,并被迫成為海盜兩年。他後來抓住機會逃跑,但很快被博尼部落俘虜,但沒有被殺,而是娶了部落裡的一個女孩。1821年,他被允許與妻子一起離開部落,搬到聖路易斯,在那裡他後來擔任邦妮和美國聯邦政府談判的信使和翻譯。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休·格拉斯

1822年,威廉·亨利·阿什利(William Henry Ashley)和安德魯·亨利(Andrew Henry,電影中的船長)在報紙上刊登廣告稱,他們打算招募一支由100名年輕探險家組成的團隊,他們将在一到三年的時間内探索并到達密蘇裡河沿岸的源頭,最終到達落基山脈,該團隊的主要任務是獲得珍貴的海狸皮草。

此時,現年40多歲的休·格拉斯(Hugh Glass)已經是一位著名的毛皮獵人和探險家,在看到廣告後決心加入團隊。

毛皮貿易在當時的世界貿易體系中占很大比例。毛皮服裝一直受到歐洲上層階級的歡迎。海狸皮溫暖、柔軟、舒适,是毛皮中的寶物。英國紳士們喜歡的大禮帽是用海狸皮做的。像當代奢侈品一樣,昂貴的海狸皮帽子有許多被吹捧的好處,例如增強記憶力,恢複聽力等。即使排除迷信,海狸皮帽子也确實揭示了佩戴者的地位。歐洲的海狸被大量獵殺,但仍然無法滿足時尚需求。直到裁縫們看到遠洋漁民穿的海狸毛皮大衣,他們才意識到另一邊的北美同樣富含海狸。有一段時間,海狸狩獵成為中西部和加拿大最熱門的業務。中西部的法國人,以及加拿大的英國殖民地,都在試圖控制海狸皮貿易。海狸皮占英國和法國毛皮出口的近一半。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一位穿着海狸毛皮大衣的著名分段者

狹義上的北美毛皮貿易僅指狩獵和交換優質毛皮,尤其是海狸皮。海狸當時分布在北美大部分地區,估計在1000萬到4000萬之間,而廣義上的毛皮貿易還包括其他動物皮革的交換,如北美東南部的白尾鹿皮,西北部的馴鹿和駝鹿皮,以及草原上的野牛皮。然而,海狸皮貿易是整個毛皮貿易的核心,在交換過程中,其他動物的毛皮和交易商品被轉化為海狸皮。例如,1733年在詹姆斯灣的哈德遜灣駝鹿河毛皮站,一個好的海狸皮可以換成以下物品:1/2磅珠子,3/4磅彩色珠子,1個黃銅鍋,1磅鉛彈,1.5磅火藥或2磅糖。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北美海狸

海狸是水擴張的動物。電影中的探險隊沿着河流探索,正是為了在水邊尋找海狸。海狸被稱為大自然的大壩工程師,它用樹枝在河流和溪流上建造水壩。海狸的陸上機動性和自衛能力很弱,而且天生膽怯,是以要依靠鑽井方法避免對陸地油田的攻擊。他們建造的水壩保證水位高于洞穴的一些開口,使它們成為相對安全的水下逃生出口。但海狸看似聰明的政策被獵人利用了。獵人可以在水下出口設定陷阱,以誘捕驚慌失措并試圖逃跑的海狸。它們還可以阻止水下逃生,摧毀洞穴,并活捉海狸。對于熟練的獵人來說,每天捕獲數十隻海狸是沒有問題的。早在1787年,僅加拿大就出口了多達14萬張海狸皮。在獵人的瘋狂狩獵下,一個地區的海狸很快就會滅絕。獵人隻能深入西部尋找新的海狸栖息地。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用于捕獵海狸的陷阱

海狸獵人的足迹遍布整個邊境,意外地成為探索的先驅,為其他人打開了西部的大門。新的經濟機會接踵而至:農業、畜牧業、采礦業、金礦開采......與此同時,海狸皮貿易本身也在下降。新的時尚潮流使絲綢帽子更加流行,海狸皮帽子變得酷兒,歐洲人對海狸皮的需求下降。

最初,歐洲人和殖民地白人沒有親自參與毛皮狩獵,與印第安人交換火槍,火藥,刀具和其他日用品。後來,他們逐漸發現很難滿足他們對皮草的巨大需求。

"山人",一個應運而生的職業。他們睡得很粗,在極其稀有的西部地區捕獵珍稀動物的皮毛,并通過更高層次的毛皮貿易公司将其賣到國外。他們是毛皮貿易中的一線移民勞工,在1820年至1840年的高峰期,活躍在落基山脈的山區人口數量達到3,000-5,000多人。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當時的山民

山地人需要掌握在荒野中生存的技能,而電影中的格拉斯可以在工具稀缺的條件下生火、捕魚和處理傷口。山地人也經常說不同部落的幾種語言和方言,使他們能夠與不同的民族交流,避免不必要的沖突。在危險的荒野中,山地人需要警惕野生動物、土匪和印第安人,他們隻是戰士,是以他們必須有良好的戰鬥技巧。在随身攜帶的裝備中,刀、斧頭、火器、火藥、子彈等武器是随身裝備最基本的部分。而如山地一般精神強悍,是山地人對抗自然的最後武器,也是他們留下的西部開拓曆史的遺産。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當時,山民通常與當地印第安人保持着良好的關系。

山民有三種類型:一種是敬業的勞工,他們都是由毛皮公司配給的,他們獵殺的所有毛皮都交給了公司,公司付錢給他。另一種是分享裁剪者和皮膚捕獵者,它們為他們提供了在狩獵季節結束時從收獲的皮膚中按比例扣除的獎勵。排在最頂端的是自由捕獵者,他們自由地來來去去,不受皮草公司的影響,并将他們的皮草賣給公司。當然,自由的代價是當市場價格波動或收成不佳時承擔損失。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19世紀著名的山地人塞思·金曼(Seth Kinman)據說一生中獵殺了大約800隻灰熊。

北美毛皮貿易有兩條路線,山民沿着落基山脈一路參與。他們聯合起來,海狸是他們的主要獵物。捕獲的皮膚在年度會合市場上交易,并出售給大都市。

另一條毛皮貿易路線始于密蘇裡河上遊,嚴重依賴各種美洲原住民部落和白人貿易點之間的水牛皮貿易,終點是下遊的聖路易斯。這兩條路線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清楚,但利益沖突也會不時發生。為考慮地緣環境、資金成本、印第安部落輿論等因素,貿易公司會靈活地呼叫山民和印第安部落資源,以最大限度地獲得動物皮草的可能性。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洛矶山脈

1823年夏天,休·格拉斯加入了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探索密蘇裡河上遊。正如電影中所描繪的那樣,探險隊在探險中途遭到印第安部落的阿裡卡拉人的伏擊,造成了重大損失。随着更多攻擊的到來,包括格拉斯在内的一些團隊計劃向内陸前往黃石河。

在随後的一次單人探索任務中,格拉斯驚動了一隻雌性灰熊。成年雌性灰熊長近兩米,重近四百磅,但格拉斯卻奇迹般地殺死了灰熊,她手裡隻有一把匕首。當隊友們終于趕到現場,看到死去的灰熊躺在半死不活的玻璃杯上時,他驚歎哀歎,短暫的玻璃的生命即将來臨。團隊的大部分成員繼續前進,留下兩名志願者約翰·菲茨傑拉德和吉姆·布裡傑爾照顧格拉斯,并在他死後埋葬他。誰能想到格拉斯會在三天内死去,沒有死亡的迹象呢?由于害怕印第安人的追趕,兩名志願者決定提前将格拉斯送死。他們用熊皮,薄薄的一層葉子蓋住他,并在離開之前拿走了格拉斯的所有槍械。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休·格拉斯與灰熊鬥争的插圖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北美灰熊

格拉斯昏迷了一會兒,終于在危機四伏的印度地盤上獨自醒來。雖然這個事件實際上發生在夏天,而不是在電影中描述的冬天,但它并沒有讓它變得更加困難。這時,他的頭皮幾乎被完全撕掉了,背上的肉被徹底撕開了,露出了白花的骨頭,他的喉嚨被灰熊撕開了,傷口在他呼吸的時候不時流血。最近的支援是在200英裡外的基奧瓦貿易站。但問題是,受了重傷的玻璃也摔斷了腿,無法站起來。

這時,複仇的怨恨驅使格拉斯赤手空拳地爬上了回家的路。1823 年 9 月 9 日,他向南出發,經過兩個月的 100 英裡爬行,他到達了北達科他州的夏延河,在那裡他乘坐落木筏一路漂流到基奧瓦貿易站。經過幾個月的成長,格拉斯逐漸恢複了正常經營。

根據叙述的版本,他的總旅程從150公裡到320公裡不等。但所有版本都贊揚了格拉斯的堅韌。他用樹枝和破布固定斷骨,讓蚜蟲吃掉他傷口腐爛的肉。由于缺乏裝置,他生活在野生水果和樹根上,就像他在電影中所做的那樣。他還用火把趕走狼群,抓一些牛肉生吃。一個印第安人一路上幫助他,除了包好傷口外,印第安人還給了格拉斯食物和武器,讓他有能力最終到達基奧瓦貿易站。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格拉斯繼續追蹤傑拉德和布裡傑,他們首先找到了19歲的吉姆·布裡傑,他仍然在皮草貿易中工作。面對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年輕人,格拉斯原諒了他。布裡傑後來成為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先驅之一(探索黃石地區和大鹽湖)。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吉姆·布裡傑(Jim Bridger)是19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西部荒野時期的探險家,軍隊向導和調查員

當格拉斯找到菲爾·傑拉德時,後者已經加入了軍隊。無論士兵身在何處,殺死他們總是違法的。無奈之下,格拉斯從菲爾·傑拉德那裡拿走了自己的步槍,這是他的"報複"。

真實曆史中的"野生獵人"休·格拉斯和當時的狂野西部

休玻璃紀念碑

休·格拉斯最終回到了密蘇裡河上遊,回到了他作為山地人狩獵海狸皮毛的舊生意。

1833年,休·格拉斯在與阿裡卡拉印第安人的戰鬥中喪生。

注:本文所有圖檔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對勁,請留言告知,非常感謝!

轉載請聯系作者。

引用:

山人,維基百科

休格拉斯。通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