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返災區看重建 | 記者重返西曲裡 再訪“雙拐書記”

大河報記者 張波 張亞林 實習生 李森

11月6日下午,大河報記者在新鄉市牧野鎮西曲裡村頭,再次見到了曾經采訪過的“雙拐書記”李玉彥,此時的他雙拐早已丢掉,一米八多的大漢快步迎上了記者。

重返災區看重建 | 記者重返西曲裡 再訪“雙拐書記”

“腿好了?恢複得咋樣?”看着走路姿勢略跛的李玉彥,記者還是擔心他傷腿的恢複。

“腿基本上沒事了,偶爾還有點痛,雙拐不用架了。”李玉彥告訴記者,近幾天他正忙着村裡的管道施工,原來擔心的村民飲水安全問題馬上就能解決了。

● 初見“雙拐書記” 焦慮災後村民飲水安全

記者第一次到西曲裡村采訪,是在今年的7月27日,彼時西曲裡被洪水圍困,記者駕車根本無法進村,隻好徒步涉水近4公裡趕到村裡。第一眼看到李玉彥是他爬下鏟車、架着雙拐蹒跚向記者走來。當時若無旁邊村民提醒,記者沒有想到他就是帶領留守黨員、幹部,堅守大堤9天9夜的村黨支部書記李玉彥。

重返災區看重建 | 記者重返西曲裡 再訪“雙拐書記”

西曲裡村位于新鄉市區的東北方向,村前是衛河,村後有共産主義渠。今年7月下旬的持續強降雨,讓這個兩河夾角處的村子受災嚴重。從7月19日暴雨開始,在鎮黨委的統一上司下,李玉彥帶領黨員幹部組成的突擊隊上了河堤攔水築壩。村前村後的大堤雖然安然無恙,但洪水卻從别處湧來,最後村民仍被迫轉移。當時因股骨頭壞死,李玉彥剛做過手術,硬是架着雙拐在大堤上奔波。不管有啥事,群衆手一指——“去找那個拄雙拐的!”就這樣,他成了抗洪前線有名的“雙拐書記”。

村子被洪水淹沒,李玉彥帶領着30多名黨員幹部和青壯年留守抗洪。記者見到李玉彥那天,他正帶着鏟車到鎮裡尋求物資支援。村裡所有的水井被淹,洪水長時間不退,李玉彥當時就焦慮災後村民的飲水問題。

● 再訪西曲裡 飲水工程正在建設 進村路面即将翻修

11月6日下午,再次見到李玉彥,除了關心他病腿的恢複,記者也關注着西曲裡的引水工程。“預計再有一個星期,市政供水管網能夠通到村裡,安全飲水問題馬上就能解決。”

記者也迫不及待地讓李玉彥帶到了施工現場,在村南大約百米處,一台非開挖鋪管鑽機正在轟鳴作業。李玉彥說,西曲裡村雖然離市區不遠,但特殊的地理位置卻讓市政供水管道難以進村。“關鍵是隔了一條衛河,水管下穿河道技術标準高,不好審批。”這次申請能夠快速審批通過,這令李玉彥十分激動,“在鎮政府及上級各部門的協調配合下,審批速度特别快,相信我們很快就能吃上自來水。”

重返災區看重建 | 記者重返西曲裡 再訪“雙拐書記”

西曲裡村飲水工程勝利在即,排水工程也在緊鑼密鼓推進。牧野鎮副鎮長馮偉負責西曲裡的包村幫扶,這些天也一直在村裡,守着解決問題。他告訴記者說,鎮政府對災後重建工作高度重視,僅西曲裡村災後重建項目,預計投資将近一千萬元,明天,進村道路翻修工程也将開始施工,西曲裡村面貌必将發生巨大變化。

來源:大河新聞 編輯:李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