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林延吉冷面,酸、甜、鹹、辣寓于一體的涼爽

吉林延吉冷面,酸、甜、鹹、辣寓于一體的涼爽

延吉冷面為我國北韓族特色飲食之一,别名“長壽面”“盒勒面”。面條一般為小麥或荞麥制成,葷素搭配,營養

舶來自周邊鄰國,還能根植于中國本土,成為中國人喜愛的北韓族傳統面食,跻身于“中國十大面條”之列的,隻有吉林延吉冷面。

冷面是最具北韓族民族特色的飲食之一。吃冷面是北韓族在農曆正月初四的“常駐項目”,代表着自己和家人長命百歲的美好寓意,是以它又有“長壽面”的名稱。又因用木合子壓制冷面,故而又有了一個冷僻的名字“盒勒面”。冷面出現于北韓王國時期,據成書于19世紀中葉的洪錫谟用漢文所撰描述時節風物的著作《東國歲時記》中“用荞麥面沉菁菹、菘菹和豬肉名曰冷面”(用荞麥面搭配蘿蔔泡菜、白菜泡菜和豬肉)的記載,冷面為冬季(十一月)所食用的面食,算來已經有超過150年的曆史,現在常見的記載則是超過200年。大概在19世紀末,冷面随北韓族傳入中國東北,逐漸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冷面種類,吉林延吉冷面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吉林延吉冷面,酸、甜、鹹、辣寓于一體的涼爽

延吉是延邊北韓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冷面則是中國冷面的翹楚。延吉冷面是純綠色健康食品,食之有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膽固醇之功效。它以面條筋道滑爽、面湯清香爽口、色澤鮮豔著稱,色、香、味和營養一個不落。面條一般用荞麥面或是小麥面壓制成圓形,煮熟之後浸入冷水中,然後瀝幹水分,如女人發髻的樣子擺放入碗,加入牛肉、泡菜、辣椒、梨或蘋果片、黃瓜、水蘿蔔片、香菜、醬醋等,最後澆上上好的牛肉湯或是雞湯。配菜首先給人帶來的是顔色搭配的美感,大多用五色菜碼,然後才是葷素搭配、營養豐富。入口之後,涼爽清淡、滑順潤喉,尤其是酸、甜、鹹、辣寓于一體的混合味道絲毫不沖突,反而調和出讓人垂涎欲滴的獨特口味。在炎炎夏日,一碗冷面能夠帶來的不僅是令人沁入心脾的涼爽感覺,無論是如同品味人生一般細嚼慢咽,還是像蟬腹龜腸一樣狼吞虎咽,都能夠感受到“酸酸甜甜就是我”的獨特美味,同時也可以深入腸胃的感受和“消化”北韓族飲食文化的美妙滋味。

吉林延吉冷面,酸、甜、鹹、辣寓于一體的涼爽

延吉冷面的具體來源已不可考,現在流傳下來的起源故事則是一段神話傳說。據說玉皇大帝的7個女兒久居天宮,貪慕人間繁華和長白山美景,時常瞞着父親偷偷下凡,飄落在長白山天池,在水中嬉戲為樂,流連忘返。在正月初四這一天,7位仙女照常降落至天池遊戲,正當小仙女在沐浴之時,發現一位白衣秀士走來,便急忙上岸取衣服躲避。不料,一隻大鳥突然把衣服銜起飛走,仙女隻得跳入水中躲避。白衣秀士見狀,如行雲流水一般迅速搭弓射箭,大鳥受驚立馬扔下衣服逃走,衣服從空中不偏不倚地飄落至小仙女的身上。為表達幫忙化解尴尬的謝意,7位仙女邀請白衣秀士入座,并親手精心調制了一碗冷面請他品嘗。白衣秀士從未嘗過如此美味,知碗中之物絕非凡品,便向衆仙女讨要來了冷面的制作方法。白衣秀士回家之後,将冷面制作方法傳給了子孫後代。因他活到了很大年齡,是以他傳下來的冷面又被稱為“長壽面”,正月初四吃“長壽面”的習慣也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演變為北韓族的傳統習俗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