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菜風雅廣漢纏絲兔

四川有個廣漢市,或許不熟悉四川的朋友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廣漢市的纏絲兔在川菜中占據的地位還是比較重要的,這中帶有四川特色味道的美食以色澤紅潤,味美鮮嫩,肌肉緊密,肉質細滑而著名。并且,在營養學上來說,這種美食低脂肪,高蛋白,長期食用對于身體也有着一定的好處。

廣漢纏絲兔最早起源于唐代,相傳一代名相房琯被貶雒縣,擔任漢洲刺史。在除夕之日,縣裡一家韓姓大戶要嫁女兒,韓家老爺便邀請房刺史作為貴賓在家吃飯。由于韓家以腌制的兔肉聞名于鄉内,于是便以金絲鑲玉兔坐席。

由于其味道極好,房刺史大為高興,便問這菜肴叫什麼名字,韓家老爺便回答這道菜本來便是用來送閨女出嫁的,尚未取好名字,并請求房刺史賜名。

房刺史沉吟一番說道,語以此物勘比珍馐,金絲纏繞家合興旺,食者步步高升,千裡婵娟,婵與纏同音,定名為纏絲兔,纏絲兔的名字由此而來。

是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光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名字便能蘊含這麼多的含義,有祝福家人的吉祥話,也有祝福新人的妙語,讓這道菜不僅在味道上令人欣喜,還賦予了更多的吉祥意味,從文化上也令人樂意接受。

纏絲兔的制作無疑是一個較為複雜的過程,選用肥大、皮下脂肪豐滿的活兔,對準頸動脈處,一棒打死,并立即用麻繩涼挂剝皮。

趁血液未全凝固前迅速剝皮,從後腿開刀,劃皮不要傷肉,兩腿皮撕開後,割掉尾巴,從臀部用刀輕輕劃開,并用手扯皮,直扯到頸部,再割下全部兔皮,随即開膛去内髒,剁下足、爪用清水洗淨後放入缸内。

然後再使用配好的香料進行腌制,用2.5米左右的麻繩一根,從後腿纏到前夾頸部,一邊纏繞,一邊調整,纏好後放到通風口進行晾曬,一般兩三天就可以食用了。

纏絲兔的制作看似血腥,卻蘊含了許多古人的智慧,讓我們都自歎不如,從每一步開始都盡量的保持兔肉原本的味道,可謂是用心良苦。

故而有詩曰:名相入雒縣,除夕賓朋見,一盤鑲玉兔,千裡共婵娟,纏絲繞兔身,吃者誇連連,麻繩不可缺,美味須三天。

川菜風雅廣漢纏絲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