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个广汉市,或许不熟悉四川的朋友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广汉市的缠丝兔在川菜中占据的地位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中带有四川特色味道的美食以色泽红润,味美鲜嫩,肌肉紧密,肉质细滑而著名。并且,在营养学上来说,这种美食低脂肪,高蛋白,长期食用对于身体也有着一定的好处。
广汉缠丝兔最早起源于唐代,相传一代名相房琯被贬雒县,担任汉洲刺史。在除夕之日,县里一家韩姓大户要嫁女儿,韩家老爷便邀请房刺史作为贵宾在家吃饭。由于韩家以腌制的兔肉闻名于乡内,于是便以金丝镶玉兔坐席。
由于其味道极好,房刺史大为高兴,便问这菜肴叫什么名字,韩家老爷便回答这道菜本来便是用来送闺女出嫁的,尚未取好名字,并请求房刺史赐名。
房刺史沉吟一番说道,语以此物勘比珍馐,金丝缠绕家合兴旺,食者步步高升,千里婵娟,婵与缠同音,定名为缠丝兔,缠丝兔的名字由此而来。
所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光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名字便能蕴含这么多的含义,有祝福家人的吉祥话,也有祝福新人的妙语,让这道菜不仅在味道上令人欣喜,还赋予了更多的吉祥意味,从文化上也令人乐意接受。
缠丝兔的制作无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选用肥大、皮下脂肪丰满的活兔,对准颈动脉处,一棒打死,并立即用麻绳凉挂剥皮。
趁血液未全凝固前迅速剥皮,从后腿开刀,划皮不要伤肉,两腿皮撕开后,割掉尾巴,从臀部用刀轻轻划开,并用手扯皮,直扯到颈部,再割下全部兔皮,随即开膛去内脏,剁下足、爪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缸内。
然后再使用配好的香料进行腌制,用2.5米左右的麻绳一根,从后腿缠到前夹颈部,一边缠绕,一边调整,缠好后放到通风口进行晾晒,一般两三天就可以食用了。
缠丝兔的制作看似血腥,却蕴含了许多古人的智慧,让我们都自叹不如,从每一步开始都尽量的保持兔肉原本的味道,可谓是用心良苦。
故而有诗曰:名相入雒县,除夕宾朋见,一盘镶玉兔,千里共婵娟,缠丝绕兔身,吃者夸连连,麻绳不可缺,美味须三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