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蜜麻花,因為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蜜麻花棕黃油亮,質地綿潤松軟,甜蜜可口。南城的南來順飯莊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品質穩定,主要是放堿合适,沒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勻,達到了松軟綿潤的品質要求。
目錄
1 制作方法
▪ 原料
▪ 做法
2 簡介
3 相關資訊
4 典故
制作方法
原料
面、紅糖、花生油、堿、饴糖、蜂蜜。
做法
1、面和好發酵面對上堿,另用一塊面和上紅糖,做時将發酵面分兩塊,一塊擀開後,将紅糖和的面鋪是上,再擀另一塊發酵面,鋪在紅糖面上面,這樣成了二層酵面,一層糖面。
2、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長條,将長條一邊摁薄,成坡形,把薄邊和厚邊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克左右的小塊。
3、自小塊中間開一刀口,然後打開,将薄的一面往裡翻過去,厚的一邊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
4、花生油燒五成熱,分批将坯子入油裡炸過呈金黃色時撈出,瀝盡油,趁熱放入溫熱的饴糖中泡一分鐘,稱過蜜,浸透後,撈在盤裡晾涼就成了。要注意必須炸透,否則就會因炸不透,蜜也浸不透的品質不佳現象。
簡介

前人已将蜜麻花的原料講得很清楚了。不過它用的面要用和好的發酵面對上堿,另用一塊面和上紅糖,做時将發酵面分兩塊,一塊擀開後,将紅糖和的面鋪上時,再擀另一塊發酵面,鋪在紅糖面上面,這樣成了二層酵面,一層糖面。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長條,将長條一邊摁薄,成坡形,把薄邊和厚邊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克左右小塊。自小塊中間開一刀口,然後打開,将薄的一面往裡翻過去,厚的一邊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花生油燒五成熱,分批将坯子入油裡炸過,呈金黃色時撈出,瀝盡油,趁熱放入溫熱的饴糖中泡一分鐘,稱過蜜,浸透後,撈在盤裡晾涼就成。要注意必須炸透,否則就會因炸不透,蜜也浸不透的品質不佳現象。
與蜜麻花相似的蜜篦子,原料配制與蜜麻花完全一樣,唯形狀不同,它是三層擀平,中間豎劃幾刀,油炸後過蜜而成。此外還有幹糖麻花、芙蓉幹糖。幹糖麻花不過蜜,芙蓉幹糖也不過蜜,而是滾上一層用熟面和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有甜、酥、脆特點。
相關資訊
北京南來順飯莊簡介
南來順飯莊是有着曆史的京華老字号,以爆、烤、涮等烹饪特色聞名京城,其小吃宴更是精美絕倫,獨領風騷。
北京清真飯館有“老三順”,南城南來順,小吃荟萃,傳統風味,品種齊全,做工道地,價廉物美,百姓喜歡。那時,南城回民集中,其中有些人無固定職業,但有手藝。他們靠兩把刀(切羊肉刀和切年糕刀)八根繩(指挑的擔子,兩頭各一個筐,各用四根繩拴起)謀生,逐漸形成品種繁多的清真小吃,成為南城的特色。
典故
糖耳朵又稱蜜麻花,因為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而得名。
糖耳朵
前人有詩曰:“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蜜麻花宜在秋、冬、春季食。因為夏季炎熱,糖稀容易脫落,不易吃。
蜜麻花色澤棕黃油亮,綿潤松軟,甜蜜可口。北京南來順飯莊的蜜麻花最有名。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與蜜麻花相似的還有蜜篦子(又稱‘’蜜三刀‘’),原料配制與蜜麻花完全一樣,隻是形狀不同,它是三層平,中間豎劃幾刀,油炸後過蜜而成。此外還有幹糖麻花、芙蓉幹糖。幹糖麻花不過蜜,芙蓉幹糖也不過蜜。而是滾上一層用熟面和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有甜、酥、脆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