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桃園三結義”可謂耳熟能詳。在亂世民國時期,志同道者,磕頭換帖也是常見之事,張作霖就是靠着一幫子把兄弟帶兵打天下,坐上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寶座。
下面說一件關于拜把子的民國趣事。
段宏業,民國初國務院總理段祺瑞之子,在民國頗有名氣,甚至在天津,段宏業的知名度并不輸于他的父親。雖是個花花公子,但最負盛名的還是他的圍棋。據說當時的國手如吳祥麟等還非他敵手,後來日本人曾授之以段位。他是上世紀20年代有名的四公子之一,與孫科、張學良、盧莜嘉齊名。

由于和張學良交好,有一次段宏業向段祺瑞請示,說張學良要同他拜把子,結為盟兄弟,應如何回複。但段祺瑞想了想,一口回絕了,說:“他的兵可以同你拜把子,他的兒子卻不能同你拜把子。”
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有三點:
第一,段祺瑞極重尊卑長幼之分,張作霖是後起之秀,他自認比張作霖及其部下要大一輩,是以才讓小兒女稱張作霖為“張大哥”。按照他的觀念,段宏業應與張作霖同輩,比張學良又大一輩,是不能拜把子的。
第二,老段雖講原則,但絕非食古不化,他不得不得考慮政治上的平衡。經曆直皖戰争和江浙戰争,皖系的軍事實力已喪失殆盡,段祺瑞所能依恃的僅為一批文人政客和官員,可以說是“手無寸鐵”。正如當年北京報紙就刊登了一幅漫畫,在圖上的三杆步槍交叉架上,有一頂寫着“臨時執政”字樣的軍帽,意思就是說段祺瑞是由馮、奉、直三大軍事勢力捧上台的。奉軍實力最強,不能無馮玉祥和直系的支援,否則無以無以制張;國民軍控制着京漢線,是以又不能無張,否則馮将無法駕馭并對自己構成威脅。
第三,段宏業作為他的長子,他寄以厚望。他深知兒子是個花花公子,染有抽鴉片的惡習,不希望兒子和一大堆同樣的公子哥整天厮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