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 預見人工智能》——“工具”本質,理性批判

本節書摘來異步社群《科學+ 預見人工智能》一書中的第2章,作者:長城會,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實體學與思想的火花

《千秒》:實體學家平時是怎麼思考的?

張首晟:實體學家有理論科學家,也有實驗科學家。很多實體學家需要做實驗,有很多的實驗室。

《千秒》:您是屬于(哪一類)?

張首晟:我是理論科學家,是以我沒有實驗室。我們就是要産生想法,但是我覺得人類文明的很多的火花,都是在這些想法裡面産生的。我舉個例子,2016年我們最大的科學發現,至少是最大科學發現之一是引力波的發現,這是100年前愛因斯坦完全用一張紙、一支筆推導出來的。

《千秒》:他首先假設,然後後人去證明它的存在?

張首晟:對,是以其實這個是科學裡面最值得關注我們的方向,就是有一個看得見、摸得着的成果時大家容易報道。但是這個思想火花是怎麼産生的,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

《千秒》:您平時是怎麼樣獲得靈感的?您在過去也有很多在實體學界的重大發現,那些比較好的想法往往是怎麼樣産生的?

張首晟:關于拓撲絕緣體最最核心的一個想法是在考慮的時候。

《千秒》:能不能多談一下?

張首晟:往往這個思維的過程,就是一開始你是朝這個方向想,其實很多時候那個最關鍵的火花,都是源于一種跨界的思維。你平時在做一個科學研究時,總是朝着一個方向在走,往那個方向走、走、走、走,直到你發現再也走不下去了,這個時候往往需要輕松一下,“勞逸結合”嘛,在這個輕松的環境下,思維就更容易跟别的領域做一個連接配接。是以有的時候思維在沿着一條直線走,它走到了盡頭,到了在勞逸結合的時候,比較放松的時候,就突然想到跟另外一種思路是可以連在一起的,就可以繼續往下面推。

《千秒》:那這個跟考慮有什麼關系呢?

張首晟:本身沒關系,但是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容易産生新的想法。我每天工作非常的努力,有時非常好的想法是這樣産生的。一個是需要非常專注地工作,但是在非常專注地工作時,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不會太發散,但是在放松的環境下,往往可以跟另外一種思維方式連接配接在一起。

《千秒》:您覺得實體學對您來說最大的魅力在哪裡?

張首晟:它既簡單又樸實。比如我們今天生活的每個角落都跟電磁波有關,我們拿起手機打電話,都要靠電磁波的傳播,那整個電磁波,包括光的現象,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魅力,這與詩的境界也是一樣的,我們歎出一些美麗的詩句,它很簡單,但是又能表達出最複雜的情感。

《千秒》:除了實體以外,您認為對于文學,藝術必須感興趣?

張首晟:對。

《千秒》:關于一些靈魂、神是否存在的問題,您怎麼看?

張首晟:就實體本身,我們可以一直去追求下一個實體的定理,來描寫整個宇宙,我想我們面臨的最大一個謎題,也是始終吸引着每一位實體學家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最終的一些真理,既簡單又樸實。

在這個意義下,它又非常的美麗,是以我們某一天會解決世界上所有的謎,但最終的一個謎是,為什麼這些最終的真理即是那麼真,又是那麼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