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澤東:斯大林主義是保持它,糾正它的缺點和錯誤的好事。

作者:左思與右想

自1956年11月下旬以來,毛澤東幾乎每天晚上都會主持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分析形勢。

與會者從匈牙利事件到英法入侵埃及,從東歐黨到西歐黨,從鐵托到杜勒斯,仔細研究了如何應對各種現象和觀點。會議每天從燈籠第一次亮起時開始,一直到冉冉升起的太陽。

毛澤東有一個清晰的想法。他知道,所有問題的症結在于所謂的"斯大林主義"。

毛澤東說,所謂斯大林主義隻不過是斯大林的思想和觀點。

那麼,斯大林的思想和意見是什麼呢?我們認為,斯大林的思想和觀點基本上符合馬克思列甯主義,雖然有些是錯誤的,但主要方面是正确的。斯大林的錯誤是次要的。

是以,所謂斯大林主義者基本上是對的,所謂斯大林主義者基本上是對的,他們是有缺點和錯誤的共産黨人,他們是犯錯誤的好人。鐵托的觀點必須被徹底駁斥,否則共産黨人将被分裂,他們的家庭将被毆打。

毛澤東堅定地說,斯大林主義是一件好事,可以保留它,糾正它的缺點和錯誤。這把刀不能丢失。然後毛澤東用深沉的語氣說了一句話。

毛澤東向胡喬木坦白,讓他畫出一個輪廓給他看。當胡喬木沖回家時,太陽已經升起了。停頓了一會兒,他匆匆走上前,在辦公桌前坐下。

從毛澤東的十幾年來,胡喬木知道毛澤東的大部分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傍晚,胡喬木将大綱寄給了豐澤花園。毛澤東很快讀完了大綱,陷入了沉思。

胡錦濤的輪廓顯然鼓舞了毛澤東。

三天後,在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毛澤東系統地提出了他的文章思路。他說,文章的标題叫《論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作為《論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的續集,以表明我們的觀點是一緻的。

樹的輪廓使我的想法更進一步,文章可以用更理論的方式寫,但政治理論的形式不應該改變。

關于文章的基本思想,毛澤東提出了6個觀點:

首先,我們應該談談世界革命的基本規律和共同道路。十月革命的基本規律和各國革命的具體道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不能兩方面置之不理。

第二,明确什麼是"斯大林主義"和"斯大林主義"。應該明确指出,斯大林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所謂非斯大林主義就是修正主義。

第三,沙文主義,大國、小國也有。我們應該談論國際主義,反對民族主義。

第四,要區分敵人I沖突和我們内部的沖突,不是兩者的差別,首先要區分敵人我,然後再區分自己内部的對與錯。

第五,既要反對教條主義,也要反對修正主義。我們黨一向反對教條主義,但也反對修正主義。蘇聯共産黨反對斯大林的一些觀點和做法促成了修正主義在國際背景下的傳播。

第六,從團結開始,以團結結束。

毛澤東說,關于寫作,整篇文章應該包含正面和負面的方面。我們批評彼此不同,但同時要現實,分析并留有餘地。

我們可以從中國古代"想先養"或"想先壓抑"的手法中學習。斯大林和鐵托應該這樣,以批評團結的目的。

會見結束時,毛澤東請胡喬木和吳連喜寫這篇文章,同時吩咐田家盈合作。初稿将于12月12日釋出。

胡、田、吳快速分工,各寫一部分。然後它被胡巧木通改變了。初稿于12月11日印刷。

13日下午,毛澤東主持政治會議,讨論初稿。會上發表了一些評論,主要是對斯大林的積極評價。毛澤東希望胡、天、吳回去,抓住時機,盡快拿出修改草案。

19、20日下午和傍晚,毛澤東連續召開政治會議,讨論修改後的版本。由于文章比較成熟,是以提出的觀點也比較具體。

毛澤東特别指出,斯大林應該仔細分析,首先要談他正确的方面,是不能抹殺的;這被稱為"三母教女"。

毛澤東最後說,赫魯曉夫用棍子殺了斯大林,卻舉起一塊石頭砸他的腳,帝國主義者趁機用棍子打他,無産階級從另一邊用棍子打他,鐵托和陶裡亞提從中間用棍子打他。

斯大林這把刀,赫魯曉夫丢了,别人撿起來毆打他,弄得一團糟。

我們現在寫這篇文章是為了減輕他,拿起斯大林的刀,給帝國主義和修正主義一把刀,因為它基本上是鋒利的,盡管它有一個缺口。

根據會議的意見,樹精心設計了修改方案,先按各自分工修改,再由自己大改。

22日、23日,毛澤東主持政治會議,讨論最後修改。在大家發言之後,毛澤東重點談到了兩個問題。

第一,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沖突,生産關系與生産力的沖突。這些沖突不僅存在,而且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從非對抗性沖突轉變為對抗性沖突,蘇波關系和匈牙利事件就是明證。

第二,要捍衛蘇聯兩個階段的曆史,不僅要維護蘇聯革命階段的偉大成就,而且要維護蘇聯在建設階段的偉大成就。

政治局會議原則上通過了該條,并建議由常委會修改後定稿。文章的标題,也是定稿的,叫做"重新讨論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

毛澤東在會上坦白說,無論如何,這篇文章今年都會發表。

會議剛結束,田武就來到了胡喬木家,三個人一段一段地閱讀和讨論。日夜之下,3個人基本沒有閉上眼睛,終于拿出了修訂版,及時送到毛澤東那裡。

27日下午,毛澤東再次主持政治局常委讨論新的修訂草案。這個讨論基本上是寫的。

毛澤東随後要求胡、天、吳立即修改,修改一段,送他一段,晚上最後,明天見報紙。

就這樣,三個人去中南海食堂吃飯,來到古仁堂後面的毛澤東官邸,開始工作。

胡、吳兩人修改、改了一段,由田改一段;改了一段;

通宵達旦,胡、天、吳三人一起來到毛澤東的卧室,最後幾段就發走了。毛澤東隻換了幾句話,負責編纂的人,中文已經定稿,譯文也可以定稿。

他還決定,新華社28日晚播出的中英文節目也同時播出,人民日報29日播出。

文章發表後,反響很大。

文章無疑被列入兩黨第一次正面交鋒的曆史檔案中,胡喬木通過主持文章的撰寫和修改,被認為達到了理論修養的最高水準。

但胡喬木知道,事情遠未結束。

毛澤東在上次常委會會議上說,關于斯大林的辯論還沒有結束,他預計本世紀甚至21世紀都會有辯論,因為這是馬來主義的基本原則問題,我們應該為長期辯論做準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