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醫療條件非常差,很多小病,比如說感冒發燒,都能要人性命。遇到一些嚴重的細菌感染疾病,古人又是怎麼治療呢?

在宋朝的熙甯年間,沅洲白馬灘侗寨(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有一戶張的人家,張家在當地因為善飼養牲畜而小有名氣。當地氣候偏于濕熱,牲畜易得瘟疫病,隻有張家牲畜總安然無恙。
在熙甯6年夏天,因為連日暴雨,芷江洪水猛漲,導緻江邊居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俗話說:大災過後,必有大疫!洪水退卻後,果然開始流行了一種疫病,無論人畜都開始便溏腹瀉(像是細菌性痢疾),各種方法用盡,也控制不住疫情,災民全都人心惶惶。
這時候,張家小兒子把自家牲畜抗疫病的藥草拿了出來,告訴大家用這草煮湯或者洗淨生食,就可以治好疫病。雖然大家将信将疑,但還是試着做了,食用這草的侗民果然都好了,消息傳遍沅洲各寨,染病者紛紛采食,全都屢試不爽。這種草就是魚腥草!
從此,當地居民對魚腥草獨具情懷,吃的方法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講究,逐漸成為了一種傳統美食。
在過去的時候,一些細菌感染性疾病死亡率很高,如肺癰(大葉性肺炎等)、腸癰(闌尾炎)等。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抗菌)作用,被發現治療這些疾病很有用處,被稱為肺癰要藥。
魚腥草含抗菌成分主要有魚腥草素、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癸醛、癸酸等。近年來在醫學臨床上,魚腥草應用較廣,主要用于大葉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及腸炎、急性細菌性痢疾、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黃疸性肝炎、尿路感染、水腫、淋病、宮頸糜爛、白帶、流行性腮腺炎、痔瘡便血、濕疹,秃瘡、疥癬等病症都有療效。此外,魚腥草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防癌和抗惡性良性腫瘤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
中醫認為魚腥草味辛,性寒涼,可以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古時主要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以及癰腫瘡毒。《滇南本草》:治肺癰咳嗽帶膿血,痰有腥臭,大腸熱毒,療痔瘡。《本草綱目》:散熱毒癰腫,瘡痔脫肛,斷店疾,解硇毒。其他古籍中也有很多魚腥草的記載。
魚腥草除了藥用,藥膳食療非常多見。最常見的是各種涼拌菜,例如青椒涼拌魚腥草,黃花菜涼拌魚腥草;還可蒸、炒、燒、炖等多種方法,比如魚腥草蒸雞、魚腥草炒臘肉、魚腥草燒豬肺、魚腥草炖秋梨、魚腥草炒豬肝、魚腥草炖老母雞、魚腥草蓮子粥、魚腥草炒雞蛋、魚腥草豬肺湯等。總之,魚腥草食藥俱佳。
魚腥草,因為新鮮莖葉中有魚腥氣味而得名。其實魚腥草陰幹後,不僅沒有腥氣,反而有股微微的香氣。用它煎水,會有點肉桂香,顔色像淡紅茶,口感也有點相似。是以魚腥草也常用來當茶飲,或以酒、飲料等功能性保健食品方式應用。
注意事項:
1.很多人食用時,僅用白色根。其實魚腥草嫩莖葉也可以食用,而且還有許多根中沒有的成分,治療咳嗽咯痰等效果更好。
2.藥用魚腥草煎煮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有效成份易揮發散失。
3.魚腥草性寒涼,陽虛及虛寒體質慎用或少用,有陰性外瘍者忌服。
4.魚腥草含微量馬兜鈴酸内酰胺。雖然毒性非常小,但是不建議長期或大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