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楚懷王熊心簡介 後楚懷王人物生平

作者:正壇說史

 後楚懷王熊心簡介:楚義帝:即熊心,戰國時楚懷王熊槐之孫,楚亡後,隐匿民間為人牧羊。項梁起事,采納範增的建議,自稱武信君并立熊心為楚懷王,以從民望。項梁在定陶敗死,懷王以宋義為上将軍,項羽為次将,率兵救趙。又令劉邦西向略地入關。與諸将約,先入關中者王之。項羽殺宋義,在钜鹿大敗章邯,懷王遂以項羽為上将軍。後來劉邦先入關中,項羽使人還報懷王。懷王答覆照原約辦,項羽是以怨恨懷王,于是佯尊懷王為義帝,徙長沙郴縣,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弑懷王于長江中。

  人物生平:

  襲号懷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陳勝、吳廣于蕲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起事反秦,奪取陳縣後,遂立國号“張楚”,陳勝自稱楚王。天下英雄響應,九月,楚人劉邦起兵家鄉豐縣(今江蘇豐縣),響應陳勝吳廣起義,東攻沛縣(今江蘇沛縣),被蕭何等人擁立為沛公(即沛縣長官)。同月,楚國名将項燕之後項梁、項羽叔侄起兵于會稽(今紹興),項梁自号武信君。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臘月,陳勝被秦将章邯擊敗,下落不明。同年夏六月,項梁獲悉陳勝确已遇害的消息,遂召集劉邦等各路将領至薛縣(今山東滕縣)商議反秦大計。謀士範增獻策說:“陳勝敗固當(理所當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熊槐)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是以)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楚王後代)而自立,其勢不長(不能長久)。今君(項氏叔侄)起江東,楚蜂起(蜂擁而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為能不複立楚之後也《史記·項羽本紀》”。項梁采納範增的建議,訪楚王後裔懷王之孫熊心立為楚懷王,定都于盱台(今江蘇盱眙)。熊心與其祖父谥号相同,以期承襲其威望,“從民所望也”。

後楚懷王熊心簡介 後楚懷王人物生平

  謀劃滅秦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秋九月,秦将章邯于定陶(今山東定陶縣)擊敗楚軍,項梁兵敗喪命。此時,劉邦、項羽仍在攻打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而陳勝舊部呂臣駐守“張楚”舊都陳縣(今河南淮陽),均位于定陶西南邊,倘若秦軍乘勢南下,盱台危矣。劉邦,項羽為穩定軍心,保衛懷王,抵禦秦軍,急移師東歸,并請懷王北上遷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呂臣也覺形勢嚴峻,棄守陳縣,投奔懷王,駐軍彭城東,與駐彭城西邊的項羽,駐砀郡(今安徽砀山)劉邦彼此形成犄角,互為聲援。而秦将章邯“已破項梁,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楚正面軍事壓力暫時消退,懷王開始着手整頓楚國政局,并親理楚國軍政事務,積極策劃伐秦滅秦總的戰略布置。

  閏九月,“懷王并呂臣,項羽軍自将之”,即将項羽、呂臣二支軍隊合并一處由自己直接統帥,懷王開始掌統南方各路反秦義軍。懷王破格提拔宋義為卿子冠軍,确立自己親信掌握兵權,率項羽、範增、英布等将北上救趙。同時發表了著名政治宣言,與諸将約定“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并同意劉邦收集項梁、陳勝餘部西行攻秦。但項羽不願北上救趙,更願與劉邦西行入關。懷王認為“項羽為人慓悍,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沒有答應項羽要求,而隻遣沛公西行攻秦。

  秦國覆滅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初(冬十月),沛公劉邦“入破鹹陽,平秦”。二個月後(冬十二月),項羽于巨鹿大破秦軍主力後擁兵四十萬繼劉邦入關,“誅秦王子嬰,屠殺鹹陽”。

  霸王篡權

  秦亡,項羽因晚于劉邦入關,故使人還報懷王要求改變先前“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懷王不允。項羽原本就對懷王不肯遣他與沛公俱西入關有所怨恨,此時更為惱怒,怨曰“懷王者,吾家(項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專主約(怎麼一個人主持約定)(《漢書·高帝紀》)”,又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後裔)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諸君與籍(項羽)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分地稱王)(《史記·項羽本紀》)”。春正月,項羽佯尊懷王為義帝,“實則不用其命”。春二月,項羽仿效舊制,大行分封王侯。并自立西楚霸王,将義帝都城彭城據為已有,借口“古之帝者,地方千裡,必居上遊”,迫義帝遷都于長沙郡郴縣。郴縣地處五嶺北麓,古為南蠻百越之地,位于湘江幹流耒水上遊河谷。戰國初期,仍處于“各以邑落自據”的氏族社會,楚人稱其為“菻”,意為長滿青蒿的地方。戰國中期,楚悼王拜吳起為相“南平百越”,“菻”為楚征服,為楚南邊陲。楚懷王熊槐時期,方形成一定規模的城邑,故改稱為“郴”,(據楚“鄂君啟舟節”銘文考證,原篆左從“邑”,右從“廪”之初文的楚篆字是“郴”的通假字,原意引申為“邊遠之邑”)。郴城怎比得上彭城繁華。義帝自然不肯移身遷都,仍居彭城。

後楚懷王熊心簡介 後楚懷王人物生平

  郴縣遇弑

  義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夏四月,項羽欲還都彭城。怎肯讓義帝與其共居一城,故派遣将士迫義帝徙郴,義帝無奈隻得出都就道,但左右群臣,依戀故鄉,怨聲載道,未肯速徙。項羽大怒,暗令義帝途經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欲将義帝擊殺于途中。義帝元年,即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冬十月,英布遣将追殺至郴縣,将義帝弑于郴城窮泉傍。郴人憐之,将義帝葬于城邑西南邊的後山。

  身死之後

  漢二年(前205年)三月,漢王劉邦統大軍東渡黃河直指洛陽,途經新城(今河南商丘),遇三老董公獲知義帝死訊,漢王十分悲痛,令三軍發喪,缟素三日。發檄文布告全國:“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缟素。悉發關内兵,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史記·高帝本紀》)”。天下諸侯響應,漢王得各路大軍,共計五十六萬人,殺奔彭城,讨伐項羽,揭開三年楚漢之争序幕。

  公元前202年,劉邦滅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王朝後,遣王陵、周勃、樊哙三侯至郴為義帝發喪。後人建祠廟以祀義帝,并将三侯所過永興、桂東,建立三侯祠以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