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本是清朝總督,因一事引發聯軍入侵,被俘後甯死不吃敵軍食物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各位朋友早上好!一提到末代大臣,可能每個讀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會想到史可法,也有人會提起文天祥、袁崇煥,而子淵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卻是一個知名度較低的晚清官員——葉名琛。

此人本是清朝總督,因一事引發聯軍入侵,被俘後甯死不吃敵軍食物

▲兩廣總督葉名琛舊照

葉名琛,字昆臣,祖籍湖北漢陽,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進士。因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立下大功,他受到鹹豐皇帝的青睐,先後擔任了廣東巡撫、兩廣總督。被俘身亡後,清政府對他進行了抹黑醜化,最後成為了反面人物。

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廣東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亞羅号事件”。這個“亞羅号”其實隻是一艘小商船,不過船主曾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登記,是以不受清政府管轄。同年10月,廣東水師組織了一場針對海盜的查禁行動,有人向水師舉報來往于澳門、廣州之間的亞羅号上有海盜。

此人本是清朝總督,因一事引發聯軍入侵,被俘後甯死不吃敵軍食物

▲英國領事巴夏禮及舊時上海灘的巴夏禮雕像

在該船到達廣州時,廣州水師方面便派人緝拿了該船12名船員,在此過程中與英國領事巴夏禮發生了言語糾紛,一名水師士兵甚至還打了巴夏禮兩巴掌。第二天,巴夏禮正式向時任兩廣總督葉名琛提出照會,要求其公開道歉并立即放人,誰知葉名琛已查明其中一人為證人、兩人為海盜,隻同意放回其餘9人。

此人本是清朝總督,因一事引發聯軍入侵,被俘後甯死不吃敵軍食物

▲在第二次鴉片戰争中被英法聯軍焚毀的圓明園

然而巴夏禮卻拒絕了葉名琛的提議,堅持要在24小時内釋放12名船員,葉名琛便表示願釋放除海盜外的10人,仍遭到英方拒絕。10月8日,巴夏禮仍堅持己見,葉名琛隻好将12名船員解送至領事館,但絕不道歉。惱羞成怒的英國人便炮轟廣州城,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英法聯軍随即入侵。

此人本是清朝總督,因一事引發聯軍入侵,被俘後甯死不吃敵軍食物

▲廣州石室聖心教堂,原址為葉名琛官邸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葉名琛的處理做到了有理有節,無任何不當之處,就連馬克思也認為錯誤全在英國方面,他在關于此事的社論中寫道:

“葉總督有禮貌地、心平氣和地答複了激動的年輕英國領事的蠻橫要求。他說明捕人的理由,并對是以而引起的誤會表示遺憾……”
此人本是清朝總督,因一事引發聯軍入侵,被俘後甯死不吃敵軍食物

▲1858年廣東巡撫柏貴與巴夏禮合影

戰争爆發後,葉名琛表現出了異于常人的鎮定,不僅親自向各處團練下達了整備指令,還公開釋出告示,重金懸賞英軍人頭。在這危急關頭,廣東巡撫柏貴和廣州将軍卻轉身做了漢奸,緻使英軍輕易占領廣州,留守督府的葉名琛不幸被俘。

此人本是清朝總督,因一事引發聯軍入侵,被俘後甯死不吃敵軍食物

▲印度加爾各答

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正月初五,葉名琛被轉移至香港的英艦無畏号,在海上漂流了整整48天,随後又被押送到印度加爾各答軟禁。在加爾各答,葉名琛鄭重提出要當面同英王理論,但遭拒絕。之後葉名琛開始絕食,直至餓斃也不曾吃過一粒英人之粟,臨終時唯有濁淚兩行。

微信公衆号:趣觀曆史(quguanlishi)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