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嘩仔和熊掌和魚
歡迎朋友們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寵物魚專欄,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嘩仔。
夏天到了,個别魚友就可能遭遇到觀賞魚缺氧的問題。
每當發生這樣的煩心事兒,在不發生停電事故和硬體故障的前提下,我們會不自覺地認為這是高溫天氣造成的。
從某個角度看,這樣的判斷也是有道理的,因為高溫會造成水體溶氧值下降,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認為隻有“高溫”這一個因素可以造成“缺氧”的結果。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因素都歸咎于高溫,就有可能對我們的養魚實踐造成誤導。
今天嘩仔就嘗試給大家分析一下,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導緻魚缸缺氧的尴尬。
同學們請落座,且聽嘩仔娓娓道來。
友情提示:本文适合那些有求知欲的觀賞魚發燒友,不适合那些不求甚解的觀賞魚殺手。預計我閱讀218秒。
非友情提示:嘩仔所有的文章都拒絕任何個人、任何公司和任何媒體的善意轉載,更加拒絕那些疑似不孕不育的僞原創作者的惡意洗稿。請你們自重!
什麼是觀賞魚的耗氧量
在研究這個問題以前,我們有必要先學習一個專業詞彙——耗氧量。
觀賞魚的耗氧量指的是魚體在機關時間内所消耗的氧氣的絕對數值。我們通常以mg/kg.h來作為計量機關。
耗氧量分為标準耗氧量和活動耗氧量兩種,當我們讨論一種觀賞魚對溶氧的要求是否高的時候,我們參照的是标準耗氧量的數值。
标準耗氧量衡量的是觀賞魚的基礎耗氧量,而不去考慮觀賞魚在躲避天敵時的激烈運動産生的耗氧,也不去考慮它在其它特殊情形下因進行無氧運動而産生的耗氧。
不同的觀賞魚因生活習性、栖息場所和生長式型的不同,其代謝需求不同,進而導緻對耗氧量的需求不同。根據不同觀賞魚對溶氧需求的差異,我們可以把觀賞魚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a級耗氧魚。
這類魚對水體溶氧的需求極高,它們在自然狀态下生長在急流的水域,并且它們一定是生長在寒帶的冷水水域裡面。因為在熱帶魚地區的水域裡不可能産生那麼高的溶氧數值。
它們在夏季對水體溶氧的基礎數值都在7mg/l以上,例如著名的鲑鳟魚就屬于這一類魚。
說實話,我們很多觀賞魚玩家的魚缸都達不到這樣的數值,是以我們的水族圈幾乎沒有這一類觀賞魚。這一類魚可能隻有我國黑龍江北部的原生魚玩家可以見識到。
第二類:b級耗氧魚。
這一類觀賞魚對水體溶氧數值要求比較高,對溶氧的要求是在5~7mg/l的範圍内。
比如在中國原生魚圈子裡赫赫有名的平口鮈就是這一類觀賞魚,另外,玩過寬鳍鱲的朋友也一定被它易缺氧死亡的特性搞得很無語,因為它也屬于這一類。
第三類:c級耗氧魚。
這是一類對耗氧量要求比較低的一類觀賞魚。隻要溶氧達到4mg/l即可很安逸地遊來遊去。
這類魚通常原生魚溫帶和亞熱帶的靜水或緩流水中,可以适應絕大多數魚缸的溶氧環境,是以它們也被稱作“廣氧性魚類”。
總之,我們市面上九成以上的觀賞魚屬于這一類。
第四類:d級耗氧魚。
這類觀賞魚對溶氧數值的要求隻有0.5mg/l,在很多觀賞魚玩家眼中,它們的生命力非常逆天。
這類魚通常擁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讓它們能夠在惡劣的溶氧環境中生存下來,當别的魚都因為缺氧翹辮子的時候,它們卻可以笑看世間花開花落。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鬥魚、攀鲈和烏鳢,再比如大家可能未曾聽聞過的多鳍魚、弓鳍魚和肺魚。
結論:當我們在考慮一種觀賞魚的缺氧原因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家的觀賞魚對溶氧的依賴程度。如果你是新手,就盡量避免去飼養那些對溶氧較高的觀賞魚品種。
觀賞魚體重和耗氧量的對數函數
上圖是觀賞魚的體重和對應耗氧量之間的對數函數。
r——代表觀賞魚的耗氧量; w——代表魚的體重; b——代表不同觀賞魚對應的微調指數; a——帶代表魚的年齡。
從這個公式我們就可以推斷出,影響某種觀賞魚的耗氧值的因素起碼有三個:魚的年齡、魚的品種和魚的體重。
這三個因素加在一起其實就是影響觀賞魚耗氧量的三大内在因素。
換成大家容易了解的話來說——
不同年齡段的觀賞魚對溶氧的要求不同;
不同觀賞魚品種對溶氧的要求不同;
不同體重的觀賞魚對溶氧的要求也不同。
結論一:從觀賞魚内在因素來考慮本文開頭那個問題,答案就可能變成:當觀賞魚開始缺氧的時候,未必是夏季高溫一個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觀賞魚年齡太小了(幼魚對溶氧的要求要大于成魚),也可能是你飼養的觀賞魚品種比較耗氧,也可能是你的觀賞魚體重增加了,是以耗氧增加了。
除了這三個内在因素,也還存在幾個影響觀賞魚耗氧數值的外在因素。
論一個魚缸增氧泵的重要性
第一個因素:溫度。
其實,在這個因素面前,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大家熟知的——水溫越高溶氧越低。關于這一點,幾乎每個上過國中的魚友都能了解,是以嘩仔就不贅述了。
第二層含義是很多魚友不太熟悉的——水溫越低,觀賞魚對溶氧的要求也越低。
比如我們大家都認識的四大家魚之一的鲢魚,它在冬季低水溫時期對溶氧的需求是夏季的十分之一。
我們反過來思考這個問題:假設你在冬季買了一缸冷水魚,到了夏季缺氧了。除了水體因水溫升高而下降了有效溶氧數值外,還有一個因素是你的觀賞魚對溶氧的需求也同時倍增了。
這一增一降之間,就産生了要命的溶氧臨界值,低于臨界值,魚就會因缺氧而死了。
第二個因素:魚體内二氧化碳的濃度。
這個就是很多觀賞魚新手玩家不熟悉的了。
觀賞魚會通過鰓來吸收氧氣,同時将魚體内的二氧化碳排出,這才能讓魚體内的血紅蛋白有能多精力将更多氧氣分子運送到體内各個組織中去。
可是,如果二氧化碳不能順利被排出體外,溶氧進入魚體的速度就會慢下來。魚便開始進入缺氧狀态。
什麼情況下會出現二氧化碳從體内向體外釋放受阻的現象呢?
答:魚缸水體中二氧化碳濃度偏高的時候。
是以我們要避免魚缸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狀況出現,這主要是針對那些用草缸養魚的朋友們的。
第三個因素:魚缸水的酸堿度。
大家知道,适宜觀賞魚的酸堿度ph值是6~8.5之間,如果ph值超出這個範圍太高,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不知大家聽說過水族圈裡的一個名叫“酸中毒”的概念嗎?
“酸中毒”指的是魚缸水的ph值太低導緻的觀賞魚死亡的現象。
大家知道,嘩仔喜歡在養魚問題上刨根究底。
後來,嘩仔就把這個問題研究明白了。
酸中毒的本質就是過低的酸堿度破壞了觀賞魚的鰓小片表面的那層壁,而這層壁是負責溶氧和二氧化碳進出魚體的“安檢員”。
過低的酸堿度殺死了“安檢員”,觀賞魚豈有不死的道理?
換句話說,随着魚缸酸堿度的下降,溶氧進入魚體的速度也是同步下降的,觀賞魚也就缺氧了,這和水溫是不是偏高沒有一毛錢關系。
第四個因素:水體中的鹽度。
關于這個問題,嘩仔在前幾天的文章裡做過詳盡地解答,今天就簡單再說一遍。
當魚缸水裡的鹽度突增或突減的時候,觀賞魚會短暫的激發一個自我保護機制——它們會通過減少溶氧的進入來進入一個短暫的近似半休眠的狀态。
當這個半休眠狀态過去以後,觀賞魚适應了新的鹽度,魚體又會激活一個報複性機制——在随後的幾天裡,魚體會大量吸收氧氣,加大對水體溶氧的需求,進而誘發觀賞魚缺氧。
是以,在炎炎夏日,如果你的魚缸的觀賞魚密度偏高,就不要随意在魚缸裡用鹽啦!
嘩仔的心裡話:觀賞魚缺氧的因素很多,我們不能一味地埋怨高溫天氣。不論天氣有多熱,我們都要讓自己的心冷靜下來,讓大腦降溫,好好看看嘩仔今天的這篇文章,你就會發現你魚缸缺氧的真相,避免不必要的錯誤操作。 另外,很多朋友想要知道應對魚缸缺氧的妙招。其實有一招我從來沒有在網絡上發表過,我今天就破例發表在嘩仔的頭條圈子裡吧!如果你想學習嘩仔的私密養魚筆記,就請通過點選下方的藍色小魚圖示加入嘩仔的私密圈子吧,你不會後悔的!
加入嘩仔的觀賞魚圈子,學習嘩仔那些不可告人的養魚秘密。
#萌寵小戲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