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以魯迅的睿智,我相信,他在面對許廣平的攻打時,應該已經意識到,如果接受了她的愛,自己的生活,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至少在北京,是住不下去了。 最終,他選擇了放棄那個有母親、妻子、二弟和知識群體的舊都,在廈門,廣州,輾轉移時,末了落足上海,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3月14日(周一)下午,去參加了《〈大先生〉新聞釋出會暨開票儀式》,喝,那叫一個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具體内容我就不重複新聞報道了。總之這是一場被止庵老師評為“見過的最好的釋出會”的釋出會。

為啥呢?内容瓷實呗。我的直覺感受是像論文答辯。九個評委針對編劇李靜、導演王翀輪番拷問,場面之激烈,用某老師的話說,“我要是導演,就跟他們打起來了”。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拷問雖然犀利,應該不影響票房。有聽衆在群裡發言:

“導演這麼帥,我當然會去看啦!”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下面隻說我印象最深的。

在這部戲裡,除了魯迅,其他角色都是傀儡。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這是一開場表演的魯迅與許廣平片段: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關于魯迅許廣平那場戲,編劇李靜說,她一直寫得不滿意,現在這個版本有點酸酸甜甜的感覺,看着讓人不太好意思。其實魯許二人的情感世界一直有苦澀的成分,但照顧到全劇暗黑的基調還是需要一點亮色來調節,就寫成了這個樣式。導演的處理很有想象力。藍色洶湧的海洋,魯迅翻滾的肢體和意味複雜的笑聲,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段戲“過于純情”的問題。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是以李靜老師在思考怎麼改寫台詞?

為什麼魯迅要在藍綢裡沖撞,在藍綢上翻滾,有人認為是藍綢是象征“愛情的海洋”,我說,如果這是愛情的海洋,我看到的,是一個中年男人愛上學生,或被學生的愛攻打時,對沒頂之災的恐懼。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魯迅是很缺愛的人。尤其跟夫人朱安全無感情(《奇葩說》辯手李林老師說,他一看到朱安的照片,就想給魯迅額頭上貼倆字:渣男!),但他跟朱安的家庭内部敵對,會傷害母親的感情(朱安是“母親的禮物”)。在學生許廣平熾熱的愛情面前,覺得“我不配”,以及會顧惜到母親、家庭、名聲,甚至内心不太認同又未必敢全行決絕的傳統倫理。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朱安女士:我也是魯迅的遺物

是以,魯迅此時的心裡,有甜蜜,但也有同樣的恐懼吧。

我這個說法,又引起了某老師(未征得同意,姑隐其名)在會後的高論:魯迅與許廣平結婚,是害了魯迅。你看魯迅跟許廣平結合之後,就沒有什麼好作品了,既沒有《彷徨》也沒有《野草》。他就是要在朱安身邊,沒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懷着寂寞與恨,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呃,從作品來看,好象是這樣。可是,到底是許廣平的問題,還是魯迅從北京到了上海的問題?魯迅後來“北平五講”期間,曾緻信許廣平,說想做做學問,但兩間居屋,幾年糧食,除了在北平這個大學區,在上海不太易得。

其實也不光是經濟的問題。1927年蔡元培出長大學院,聘魯迅為特約著作員,按月有三百大洋,加上之前作品的版稅,也不是過不下去。

但是,上海還是個輿論中心。魯迅後期主要從事雜文寫作。這不隻是文體的轉換,也是生産方式的轉換。魯迅每天看多份報紙,剪下值得注意的報道或言論,寫一篇或駁或諷的文字,次日便可登在報紙上。可以說,他是平媒時代的時評聖手,是微網誌時代的超級大v。

這種輿論氛圍,與北京那種比較沉靜,比較傾向于原創、治學的環境大不相同。這應該也是魯迅創作模式轉變的重大原因吧?

反正,以魯迅的睿智,我相信,他在面對許廣平的攻打時,應該已經意識到,如果接受了她的愛,自己的生活,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至少在北京,是住不下去了。

最終,他選擇了放棄那個有母親、妻子、二弟和知識群體的舊都,在廈門,廣州,輾轉移時,末了落足上海,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到底是許廣平,還是上海,害了魯迅?或者,禍不單行?

都是閑談,不要當真。魯迅的形象太固定化了,神聖化或妖魔化,都不是王道。隻要能讓魯迅的形象多元化的東西,都值得贊許與支援。

比如《大先生》。

你懂的,這是一篇沒收錢的軟文。

有興趣看的,3月31日到4月3日,四個晚上,在緊鄰地鐵出口的國家話劇院,首輪獻演。大麥網有票。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最後說一下當天的主持人鹦鹉史航。他特意穿了一件貓頭衫,說“聽說魯迅不太喜歡貓,我是代表貓和喜歡貓的人,來跟魯迅和解的”。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要和解,是好的。他又說:其實魯迅更讨厭狗,對吧?

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在《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裡,魯迅明确說,他不讨厭狗,他隻讨厭叭兒狗,因為它們明明是狗,卻長得像貓。

至于讨厭貓,《狗與貓》裡也說了,小時候聽了讒言,誤以為貓咬死了心愛的負鼠。後來雖知道冤枉了貓,但惡印象洗不掉了。而且,他讨厭聽貓叫春的聲音。

本文大部分現場圖檔為王祥先生攝影,特此緻謝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楊早著“新史記系列”之《野史記(修訂本)》《說史記》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4月

是誰害了魯迅:許廣平?還是上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