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柏拉圖: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數優秀人物的欲望和智慧統治着

作者:哲思學意
“為數衆多的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數優秀人物的欲望和智慧統治着。”
柏拉圖: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數優秀人物的欲望和智慧統治着

柏拉圖 plato

古希臘哲學家

1 靈魂及其構成

柏拉圖的靈魂學說實質上是關于人的本性的理論。對于靈魂,柏拉圖做了如下的定義:“靈魂是所有已經存在、現在存在、将要存在的事物以及與它們相反的事物的第一源泉和運動因”。柏拉圖認為“從外面獲得運動的事物無靈魂,自身内即有運動的事物有靈魂”,是以,“自我運動即是靈魂”。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指出靈魂具有理性、激情和欲望三個部分,理性控制着思想活動,激情控制着合乎理性的情感,欲望支配着趨樂避苦的傾向。靈魂的本性是理性,激情和欲望都應服從理性;欲望違背理性而耽于肉體享受是違反靈魂本性的反常行為。

2 靈魂不朽

柏拉圖對靈魂不朽的論證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靈魂回憶說進行論證,既然靈魂是因為與肉身結合才忘記本身所具有的知識,而學習就是回憶起曾經關照過的知識,那麼靈魂就是永恒的,在肉體死亡後并沒有随之消失。二是通過運動進行論證,凡是具有永恒運動的事物都是不朽的,隻有自我運動才能永不停止,靠他物的運動不可能永恒,而靈魂就是自我運動,是以,靈魂必然是沒有生成的,永恒不朽的。靈魂不朽說不僅是宗教神學的支柱性理論,也是倫理學倡導道德生活的必要前提。

3 靈魂回憶說

柏拉圖認為靈魂是一些不純粹的理念,本身包含着向往肉身的因素,靈魂和肉身的結合雖然是一種堕落,但卻是符合靈魂的本性。靈魂在未跌落之前,對理念領域有所觀照,包含着天賦的知識。靈魂在附着肉身後,由于肉身的幹擾或“污染”,它忘記了過去曾經觀照到的知識,隻有經過合适的訓練,才能使它回憶起曾經見過的理念。是以,學習就是回憶,“回憶”即是靈魂對自身的關注,是對擁有知識的再認識。在此意義上,柏拉圖說“回憶是死亡的練習”,因為既然知識是在靈魂堕入肉身後所忘卻的,是以隻有盡量的淨化肉身的污染,才能盡可能的接近知識,而最徹底的淨化方式就是靈魂與肉體的完全分離,這意味着個人生命的終結,靈魂重新回到理念的觀照,最高的智慧隻有在死亡後才能達到。

柏拉圖通過靈魂回憶說把靈魂的回憶等同于靈魂的淨化,強調智力訓練和道德修養的一緻性。同時,回答了在可感世界的人何以能夠認識理念的诘難。靈魂回憶說是哲學史上以粗糙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先驗論,也為蘇格拉底的問答法提供了理念論的論證,蘇格拉底問答法之是以能夠在靈魂内部誘導出真理,在于靈魂與理念領域的相通,本身具有知識。

微課推薦

01 20位哲學家醍醐灌頂的生命政策

普通人學習哲學,并不是要做學問,而是想從哲學中獲得啟示,再比對到自己的人生經驗上,不斷地思索、懷疑、反思······進而組織成自己的哲學,找到應對各種問題的方法。

這門哲學課程将圍繞人生中有關孤獨、愛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個“大問題”展開,每個“大問題”分為5講,為你講述海德格爾、亞裡士多德、叔本華、尼采、加缪、柏拉圖、薩特等20位古今哲學家的思想體系,從中探索出屬于自己的生命政策。

柏拉圖: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數優秀人物的欲望和智慧統治着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學史的智慧課程

這門課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書式的哲學導論直接扔給你,而是精心地把艱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動的故事和輕松的講述,用一整年的時間,通過104堂課程,帶你一點點了解漫長的哲學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講人會為你解析《存在與時間》《理想國》《沉思錄》《會飲篇》等20本經典哲學著作的精華内容。涵蓋古希臘羅馬哲學、近代早期西歐哲學、德意志古典哲學、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等内容。

柏拉圖: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數優秀人物的欲望和智慧統治着

03 100+部文藝作品的哲思與啟示

每堂課程開始,主講人都會以一部電影,一本小說或一首樂曲切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從鮮活的感情經驗和體悟出發,再上升到哲學性的疑問和反思,讓聽衆更輕松地打開哲學思考大門。

另一方面,好的文藝作品除了娛樂的功能,背後還包含着一種生命體驗、一種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了解文藝作品背後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柏拉圖: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數優秀人物的欲望和智慧統治着
柏拉圖: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數優秀人物的欲望和智慧統治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