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島國的影視創作者,經常走在敢想、敢拍、敢表現的前列。
而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部日本懸疑片,就又是這麼一個“敢拍”的典型——《重力小醜》。

本片的主角是一對兄弟。
其中,弟弟小春是個引人注目的高中生。
一來,他人長得帥,随便做個清洗街邊塗鴉的兼職,都能被女孩們圍觀。
二來,小春頗有正義感,喜歡抱不平。
影片開場,他就拿着棒球棍從二樓飛身而下,痛扁了企圖對女生不軌的男同學。
比起小春,哥哥泉水的性格很内斂,是個在大學主修遺傳基因的理工男。
他一有時間就會回家,和弟弟一起充當試吃小白鼠,接受爸爸的黑暗料理的洗禮。
在一次家庭聚餐後,電視裡的一則新聞引起了兄弟倆的注意——說最近縱火事件頻發,火勢雖然都不大,但警方确定是同一人所為。
小春随後發現,失火的地點就是他白天兼職清洗塗鴉的附近,因為自己曾給每一處塗鴉拍過照,是以十分肯定。
更蹊跷的是,幾天後又發生了一起縱火案,同樣是火勢不大,事發地點的附近,同樣有意義不明的塗鴉。
小春覺得,縱火和塗鴉之間有着某種關聯。
于是他拉着哥哥,跑遍了發生過縱火事件的地點。
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發現——目前隻有一處有塗鴉的地方,還沒發生過縱火。
也就是說,那個縱火犯下次就會在那裡現身。
于是小春拉着哥哥,準備半夜守株待兔,順帶及時滅火。
結果别說,兄弟倆還真猜對了縱火犯的腦回路——有人趁着夜黑風高,點燃了路邊的一堆廢棄木材。
但兄弟倆都沒見到縱火犯的身影,隻好滅了火匆匆離開。
之後的幾天,哥哥也開始對縱火案産生了興趣。
他通過研究拍下來的塗鴉文字和起火地點的照片,驚訝地發現那個縱火犯其實在用基因配對做暗号。
而隻要破解了這層暗号,便能通過新出現的塗鴉,推測出下一個縱火地點。
但問題也随之而來——縱火和基因之間,能有什麼關系呢?
主修遺傳基因的哥哥,一時也沒有頭緒。
不過随後他的同學提供了一個思路——人在青春期的違法行為,是成年後犯罪的主導因素,這個縱火犯很可能未成年時就做過違法的事情。
同學随後還舉了一個例子。
據說24年前,當地曾有個高中生,連續犯下30起強奸案。這人雖然被抓進了少管所,但出來後又為非作歹組織女學生賣淫,壓根沒有悔改的意思。
同學說的這個案子,雖然看上去和縱火案沒關系,但卻讓哥哥陷入了沉默。
因為兄弟倆的媽媽,就是當年強奸案的受害者之一。
當時,哥哥還是個嬰兒。
案發幾個月後,媽媽發現自己懷孕了,爸爸考慮再三決定讓她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全家搬到海邊,迎來了家庭的第四個成員,也就是弟弟小春。
是以,小春和哥哥其實是同母異父的兄弟。
原本,他倆并不知道這個秘密,但随着小春長大,他出衆的樣貌和天賦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漸漸地,小春被貼上了“強奸犯兒子”的标簽,周圍人時不時就放出嘲笑挖苦的“暗箭”。
小春經常聽到别人用“rape”這個詞議論自己。
他隐隐感覺到了自己與哥哥的不同,于是他開始想法設法地模仿哥哥。
爸爸原本計劃等兄弟倆成年後,再把秘密告訴他們,但沒想到媽媽因車禍意外去世,他不得不提前揭曉真相。
是以,當同學不經意間提起那個強奸犯之後,哥哥再也沒心思調查縱火犯的事情了。
一方面,他心情複雜,希望爸爸當年說的不是真相。
他偷偷找到了強奸犯葛城,提取了對方的dna資訊與弟弟進行比對,但得到的結果卻是不想看到的99.7%對比吻合。
另一方面,哥哥也有些好奇,那個葛城是否真的像同學說的那樣不知悔改?
他假裝找人來到了葛城家裡,結果發現,對方竟然真的在從事組織未成年人賣淫的勾當。
不僅如此,葛城對自己的罪行毫無愧疚,甚至還打算利用當年拍下的受害者照片敲詐一筆。
從葛城的家裡走出來後,哥哥内心直接崩潰。
他想到父母多年來因為弟弟的事情承擔的心理壓力,想到弟弟童年時遭受的冷眼和非議,越發覺得葛城十惡不赦。
随後,他産生了以暴制暴的想法,想要親自動手,幹掉葛城“複仇”。
他開始上網查資料、計劃殺人地點、買車買工具,甚至想好了事成之後把屍體沉入水底。
但就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哥哥意外發現——那個縱火犯,竟然是小春自己!
所謂的塗鴉和基因配對暗号,其實也都是小春一手策劃的。
不僅如此,小春也早就知道了生父葛城的下落,他選擇的縱火地點,其實都是葛城曾經犯案的地點附近。
小春房間裡偷偷貼着強奸犯生父的照片
而就在這時,小春打來電話,說自己“發現”了新的塗鴉。
哥哥根據塗鴉上的資訊,推斷出下一個縱火地是他們的舊屋,也就是當年媽媽遭受侵害的地方。
那麼小春到底為什麼要整出這麼一連串縱火案呢?
這是因為,他認為火有淨化的作用。他在葛城的每個犯案地點小規模放火,并把報紙報道的縱火新聞,匿名寄給他予以警告,希望他能有所悔改。
但沒想到,葛城根本無藥可救。
于是,小春決定最後再放一把火,把葛城約去舊屋,親自動手殺掉他。
沒錯,這兄弟倆不約而同地決定了以暴制暴,為母“複仇”。
但當哥哥趕到舊屋時,小春已經将葛城燒死了。
可以說,從劇情來看,本片并不屬于那種套路的犯罪推理片。
它的重點不在懲惡揚善,觀點不是非黑即白,最終葛城的死,也隻是被影片用新聞畫外音的形式一筆帶過。
片中雖然涉及到殺人、縱火、強奸等重口情節,但這些情節僅僅為刻畫人物而服務。
那場發生在母親身上的強奸案,讓父子三人都遭遇了一場心靈拷問——
由我養大的強奸犯的孩子,到底算不算“我的孩子”?
與強奸犯的dna高度吻合的弟弟,到底算不算“我的兄弟”?
強奸犯的兒子和小春,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
從人物心理來看,《重力小醜》說的其實是家庭背景下的自我認同問題,這一點尤其展現在小春的身上。
他從小在繪畫、運動方面天賦異禀,但正是這種突出,讓他感覺自己與家人間産生了距離,繼而對自己産生質疑。
當旁人明确指出“你長得不像你爸爸”時,這種自我懷疑更加強烈。
這導緻小春的童年有相當一段時期,都靠“模仿”哥哥而獲得自我認同——我跟哥哥神同步,是以我是哥哥的弟弟。
哥哥左腳骨折,小春也要“做足全套”
但這種簡單模仿帶來的心理安慰,最終被爸爸揭曉的真相所擊碎。
之後,小春産生了讓強奸犯生父“改邪歸正”的想法。他想用縱火的方式“淨化”罪惡,同時告訴自己“我不是強奸犯的兒子”。
但實際上,當他自導自演塗鴉和縱火、用基因配對引起哥哥注意的時候,已經表明,他潛意識裡早就認定自己是“哥哥的弟弟”。
在感到害怕的時候,他迫切需要家人的在場,因為隻有家人才是他最大的勇氣來源。
說到這裡,就要提到本片的片名“重力小醜”了,它來源于兄弟倆小時候跟父母去看馬戲團表演的一段經曆。
當時,小春一直害怕高空的小醜會掉下來,但爸爸媽媽安慰他——小醜其實很享受在空中的感覺,因為如果一個人享受着生活,就能擺脫地球的重力。我們一家人,也是像小醜一樣漂浮在空中的。
這句話,結合劇情再解釋一下,就是——即便我們是因侵害事件才成了一家人,但隻要我們享受和彼此的相伴,我們就能擺脫那個事件帶來的傷害。
這也是為什麼爸爸一直跟兄弟倆強調“我們是最棒的一家人”。因為決定小春是誰的,并不是他體内的基因,而是在他身邊、給他溫暖的家人。
很多人看過本片後,都被爸爸的這句話感動。
但實際上,影片的結尾更加溫馨治愈——
舊屋着火之後,兄弟倆回到了海邊的家,爸爸看到他們灰頭土臉,便詢問是不是在外面幹了壞事?
小春頓時各種心虛,低頭摸摸嘴唇,一口咬定啥也沒幹,
結果爸爸一語戳破謊言——小春跟我一樣,撒謊的時候會摸嘴唇。
也正是這句“跟我一樣”,讓小春徹底解開了心結。
在影片結尾,小春像當年的馬戲團小醜一樣,一時興起從二樓一躍而下——他一點也不害怕,因為哥哥就在下面接着自己。
整體來看,《重力小醜》是一部表現東方人隐忍親情的電影,情節雖然算不上特别激烈,但故事卻十分值得回味。
尤其是片中把基因和犯罪聯系在一起,讓人跟随着小春的心路曆程,思考起那個終極哲學拷問——“你是誰?”
在我看來,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最關鍵的是要摒棄别人給自己的簡單粗暴的定義,找到自己最重視的東西,才能發現最真實的自我,并從此堅定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