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2019年創作的作品《南瓜》亮相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文物藝術品專區。新華社記者 曹轶 攝
新華社上海11月7日電(記者孟丁炜、曹轶、高春霄)莫奈、張大千、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大作走出“高冷”的博物館和拍賣行,在進博會同台亮相,奉獻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碰撞,彰顯“進博之美”。
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在服務貿易展區首設文物藝術品專區,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20家境外機構競相參展,其中世界知名拍賣行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等首次參展。
參展商紛紛表示,随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追求逐漸升華為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消費者特别是年輕人對文化類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關注。讓文物藝術品走入進博會,也是為了進一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我們這次為藏家精心甄選了東西方大師作品,把最好的作品帶到了進博會。這次帶來的8幅作品裡,有5個名額是可以免稅洽購的,這對我們和藏家來講,都是一個利好的政策。”佳士得中國區主席楊媛草說,進博會為佳士得中國創新發展打開新思路。
阿裡巴巴集團旗下創新娛樂版塊——阿裡魚在第四屆進博會文物藝術品專區的展位。新華社記者 曹轶 攝
據了解,進博會展期内,每個展商銷售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物類展品,可享受5件以内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的優惠政策。
蘇富比亞洲區董事總經理洛嘉熙表示,進博會已成為跨國企業向中國消費者介紹優質産品及服務的重要視窗。
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名未介紹,作為進博局的招展組展的戰略合作夥伴,為藝術品能夠順利通關提供了全鍊條一站式的服務。他表示,進博會在促進貨物貿易之外,還搭建了一個人文交流的平台。
“這次進博會我們帶來的展品張大千的《味江》、莫奈的《小艾莉的海角》和夏加爾的《歌劇大道》,這也是中西文化的交流。進博會對我們來說是難得的機會,能夠與國内觀衆進行藝術品的文化交流。”蘇富比進階客戶代表翁爾謙說。
除了大師真迹作品,文物藝術品專區還展出日本曜變天目碗、南韓波魯魯動畫形象等。此外,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等海外知名ip的衍生品還可以帶回家細細品味。
“文創産業的發展和博物館、展覽館的普及,讓大衆對藝術品的接受度不斷提升。”翁爾謙如是說。
在第四屆進博會文物藝術品專區,一位觀衆正在佳士得展位參觀。新華社記者 曹轶 攝
品源文華是包括大英博物館在内的五家博物館文化藝術ip在中國的獨家授權營運商。品源文華牽線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以“禮遇東西”為主題,聯名打造了一系列琳琅滿目的文創産品。
通過進博會,多家機構不僅展示了這些年來的合作成果,還可以釋出新款産品、解讀博物文化趨勢。品源文華展台從業人員介紹,期待通過這一開放包容的世界性舞台,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多元化的體驗。
阿裡魚副總經理、ip授權業務負責人江旭恒介紹說,受益于内容産業的發展以及知識産權保護的增強,ip商業價值變現逐漸實作持續增長。近年來,海外文化ip與中國傳統非遺手工藝文化結合的文創産品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很受歡迎,文化交流的魅力愈發彰顯。
楊媛草認為,現在藝術品已經慢慢滲入日常生活,她希望更好地傳播藝術,讓藝術更多地回歸普羅大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