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迎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到來,第五屆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産聯展5日在天津美術館開展。天津中新藥業集團旗下達仁堂作為中華老字号走進非遺展,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機關達仁堂引領群眾了解“大健康”的概念,通過純天然配置的花草茶等消暑飲品,在炎炎夏日給觀衆帶來一份健康的清涼,飲茶賞味,百草藥香。
開展第一天,天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浙閩同志來到達仁堂展區,了解達仁堂近期推出的産品,并品嘗了現場沖泡的茶飲。他對達仁堂品牌表示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品牌應該多走出來展示自己,宣傳自己,進一步增強自身品牌實力。
達仁堂系有着340餘年曆史清代樂家老鋪的正宗後裔,與北京同仁堂同出一宗。1914年樂氏第十二代傳人樂達仁先生在天津估衣街創辦京都達仁堂樂家老藥鋪,達仁堂已經走過了100個春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達仁堂人将繼續秉承“達則兼善,仁者夫妻”的核心理念,以不斷提高中藥制劑水準、維系人類健康為己任,為中藥文化繁榮昌盛做出積極貢獻,讓整個人類文明世界認識中藥,了解中藥,共享中藥帶來的健康和驚喜,同時為全人類貢獻最美好的物質文明和精神财富。
展覽現場
本單元以中國傳統文化中構成物質的五種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為主線,展示一系列因素在非物質文化遺産形成中的自然屬性。
金
景泰藍制作技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曆史,起源于元朝晚期,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間,當時使用的釉色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景泰藍《候風地動儀》
脫胎掐絲琺琅工藝流程
脫胎掐絲琺琅手工技藝以炭為胎,作品精緻通透,又稱“透明藍”。
木
楊柳青年畫有400餘年的曆史,承載着厚重的曆史積澱和文化連續性,有來自民間的“百科全書”之稱。
木版年畫
武強木版年畫因産地在河北武強而得名,線條粗犷奔放,色彩飽滿豐富。
水
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天津蘆台春酒傳統釀造技藝、河北衡水老白幹傳統釀造技藝,呈現京津冀三地“流動的文化”。
造酒過程
火
北京料器技藝始于明代,清朝康熙年間,皇帝命工部在北京京琉璃廠設定禦廠,供奉内廷,時稱“宮料”“禦琉璃”。
料器制作過程
料器材料
料器作品
汪氏料器手工技藝創始人為汪敏川,1903年在北京琉璃廠師從民間料器行老藝人,技藝學成後創新發展為“汪氏料器”,其料器多色,鮮豔玲珑。
土
天津盆罐村制陶技藝興盛于明清時期,因千百年來家家戶戶都做盆盆罐罐而得名,産品形式多樣,包括碗、罐、盆、煙囪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青砂器和盆罐村技藝
青砂器制作技藝來自河北蔚縣,當地有着豐富的天然瓷土,俗稱“矸子土”,這是制作青砂器的唯一原料。
青砂器燒制過程
非遺項目互釋單元的展示形式為靜态呈現,并設有獨立的音頻資料區和視訊廳豐富觀衆的體驗,對三地非遺項目的神韻和風采進行立體地展示。
非遺生活館
“見人見物見生活”讓文化遺産真正可見、可用、可享,本屆非遺聯展專門開辟了名為“非遺生活館”的動态展覽區。
泥人張現場制作
北京兔兒爺
非遺生活館分玩具區、美術區、飾品區、服飾布藝區等多個展區,彙聚了京津冀三地最具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非遺商品,觀衆在欣賞精美展品、觀摩學習傳統技藝的同時,還有機會選購自己心儀的非遺産品帶回家。
河北固安柳編
天津工藝毛猴
京作家具
在展會的傳習體驗區,傳習體驗的項目分為“茶、香、花”三個門類,天津茉莉花茶拼配工藝、合真傳統手工制香技藝和中式插花三個項目的傳承人還将輪番為觀衆現場示範傳統技藝。
資料來源:達仁堂 、天津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