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參與活動
為了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在江蘇省委網信辦、共青團江蘇省委的指導下,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推出“歌頌寫在大地上——線上馬拉松暨打卡紅色地标”活動。線上線下産品和活動自2021年4月28日推出以來,持續吸引廣大閱聽人參與。他們通過h5産品,線上“跑馬”重溫黨史故事,并邀約夥伴們一同加入。截至2021年7月18日 ,線上打卡已超330萬人次。線上線下沉浸式打卡,讓黨史學習入腦入心,也讓江蘇的紅色資源綻放出更加耀眼的時代光芒。
抗日戰争勝利後,解放戰争開始。為了統一和加強華中地區黨政軍的上司,1947年9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組建中共華中工作委員會(簡稱華中工委)。同年11月10日,華中工委、華中軍事指揮部、華中行政辦事處在射陽耦耕堂成立。華中工委從組建到撤銷的18個月時間裡,堅持武裝鬥争,進行土地改革,發展地方經濟,組織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支前工作,為解放戰争的全面勝利作出了貢獻。7月19日,打卡紅色地标活動來到射陽縣中共華中工委紀念館,重溫這段光輝的曆史。
中共華中工委紀念館外景
抗日戰争勝利以後,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塊解放區連成一片,形成了華中解放區(蘇皖解放區)。1946年6月,國民黨撕毀停戰協定,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為儲存有生力量,1946年底,華中黨政軍上司機關随華中野戰軍主力北撤山東。12月23日,華中分局并入華東局,留下陳丕顯、管文蔚兩名委員,率領精幹的上司機關以華中分局的名義,堅持敵後遊擊鬥争。
1947年,解放戰争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為了适應解放戰争形勢的發展變化,統一和加強華中地區黨、政、軍的上司,1947年9月12日,中央華東局決定,組建中共華中工作委員會(簡稱“華中工委”),陳丕顯任華中工委書記,管文蔚、姬鵬飛、陳慶先、曹荻秋(後增加韋國清、劉先勝、張凱)等人為委員。同時成立華中行政辦事處和華中指揮部,對華中地區黨政軍實行統一上司。由留下的陳丕顯、管文蔚兩名華中分局原委員們,從蘇中海安開始,邊組建邊北上。1947年11月,到達射陽縣耦耕堂。11月10日,華中工委、華中行政辦事處和華中指揮部在射陽縣耦耕堂召開成立大會,宣布正式成立。
華中工委辦公室
華中工委書記、華中指揮部政委 陳丕顯
華中工委成立後,堅持敵後武裝鬥争,鞏固擴大華中解放區。組織了新安鎮攻堅戰,打破了敵人分割淮海地區的企圖;集中優勢兵力,發起第三次海栟線攻勢和李堡攻堅戰,扼制了國民黨軍對解放區“清剿”和“掃蕩”的勢頭,使敵南線兵力收縮;組織了鹽南出擊戰,大獲全勝;1948年的春季,發起了四次進攻,粉碎了敵人的“掃蕩”計劃。上司華中軍民粉碎了黃百韬、張雪中兵團的“掃蕩”;發起了漣淮戰役,并取得了勝利。
中共華中工委紀念館内藏品——繳獲的公文包、手槍套腰帶、子彈袋
華中行政辦事處糧食局拟文稿
華中工委在堅持敵後武裝鬥争的同時,1948年2月中旬至4月底,還組織召開了華中土地會議,深入開展土地改革運動,讓華中解放區廣大農民群衆實作了“平均地權”的夢想;同時,大力發展農工商業,制定了工商業、農業、糧食、金融貿易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改善人民生活條件,增強了解放區的經濟實力;創辦了《華中日報》,成立了劇團、文工團,恢複和創辦了華中公學和各分區分校、江淮公學、華中新聞專科學校,以及區、縣、鄉的高中、國中、國小和區立師範、簡易師範等學校,恢複和發展了華中解放區文化教育事業;1947年11月24日,開辦了華中黨校,教育訓練縣團級以上黨政軍上司幹部。為了提前做好接管江南的工作,還舉辦教育訓練班,進行培養和選拔江南幹部工作,為接管江南新區做好人才的準備。
華中行政辦事處頒發的委令,委任陸奎同志為建陽縣(今建湖縣)縣長
華中工委所做的黨的幹部群組織工作,不僅為奪取解放戰争的勝利作出了貢獻,而且為新中國成立後,江蘇黨的建設、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提供了組織保證。華中工委通過土地改革運動,凝聚了民心,讓廣大農民更加堅定了跟着共産黨,翻身求解放的決心,掀起了參軍和支前的熱潮。在土改運動中,有20萬農民積極參軍,渡江戰役前又有3.5萬人參加了人民解放軍。在組織青壯年踴躍參軍的同時,華中工委上司華中軍民全力支前,支援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華中工委在上司華中解放區進行敵後鬥争的同時,成立了江南工作委員會,開展了發展秘密武裝、策反國民黨江陰要塞起義等工作,為順利平穩接管蘇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華中工委在射陽縣耦耕堂成立一年後,1948年12月到達淮陰,1949年3月10日,遷移抵達泰州。4月,華中地區解放,蘇北、蘇南和南京均成立了黨政軍機構,華中工委自行撤銷。華中工委前後曆時雖短,但它存在的曆史意義是非同尋常的,它讓華中解放區黨政軍民有了堅強統一的上司集體,粉碎了敵人無數次“清剿”“掃蕩”,取得了堅持、鞏固和建設解放區的一系列重大勝利,為人民解放軍大舉反攻,“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勝利地完成了其曆史使命。 中共華中工委所建立的卓越的曆史功績,所積累的豐富的曆史經驗、所形成的光榮的傳統,永遠彪炳史冊,為世世代代的華中人民所銘記、傳誦!
中共華中工委紀念館展廳陳列
華中支前司令部頒發的一等功臣勳章
為銘記先輩豐功偉績,弘揚光榮革命傳統,經江蘇省委、省政府準許,射陽縣委、縣政府于2007年5月建成中共華中工委紀念館。該館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位于射陽縣城西郊,占地3840平方米,館舍面積1400平方米。紀念館以“在華中工委旗幟下走向勝利”為主題,由序廳、東方欲曉、石破天驚、車輪滾滾、将星璀璨、初心與使命等5個展廳組成,有500多米展線、近千幅曆史圖檔、50多件文物,生動再現了華中工委的輝煌曆程。
中共華中工委紀念館館内主題雕塑
紀念館建成後一直堅持免費開放,常年為黨員幹部、部隊官兵、青少年學生和各界群衆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提供參觀服務。開館以來,先後成功接待全國黨政軍各界人士近200萬人次,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社科普及示範基地、華僑文化交流示範基地、鹽城市對外文化交流示範基地和紅色文化旅遊專線。
中共華中工委紀念館 射陽縣委黨史辦 提供文圖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夢雪 整理
校對 盛媛媛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