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距離涪陵隻需要90分鐘的車程
它因地殼運動過程中形成十分獨特的倒置台地
台地方位正南齊北,南高北低,南大北小,
在傳統堪輿學中稱為“聚寶盆”
它是涪陵革命老區鄉鎮之一
它就是
大順鄉

大順鄉位于涪陵西南部,距重慶主城70公裡,距涪陵城62公裡,四周與青羊鎮、龍潭鎮、增福鄉、新妙鎮和南川區太平場鎮、幹豐鄉接壤。全鄉幅員面積96. 97平方公裡,海拔高度在207米至843米之間,轄1個農村社群、10個行政村、76個村(居)民小組,9200戶、2.45萬人,曆年年平均氣溫16.5℃,年均降水1185毫米,年日照1273小時,無霜期300天,大順鄉文化資源厚重,紅色文化、曆史文化、佛教文化、民居文化并存。
李蔚如烈士陵園
大順的紅色文化,大順是一個出英雄的地方,這裡是“獨臂将軍”李蔚如的故鄉,李蔚如可謂是個傳奇人物:早年加入同盟會,親曆辛亥革命,帶領學生軍打開通遠門,迎接革命軍進入重慶城;在家研制**,炸瞎右眼炸殘右手成"獨臂将軍",卻照樣上司和參加了四川讨袁、護國、護法之役,并屢建戰功。
如今,李蔚如烈士陵園經過修繕,已成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示範基地,也是涪陵區青少年教育基地,這裡成為曆史的見證之地;李蔚如舊居和李家祠堂均為市級文物保護機關。
2013年10月,電影《大順·1927》在涪陵革命老區大順鄉開機。該片以李蔚如烈士的事迹為線索,講述發生在風雨如磐年代的一個英雄的故事。2016年,大順鄉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成功建立李蔚如故裡為國家aa級景區。
周煌之墓
大順的曆史文化。提到了李蔚如烈士陵園,不得不提到清代的“帝師”周煌墓。
周煌:當時的四川涪陵人、翰林院編修周煌就是其中之一。留下非常重要的文獻《琉球國志略》,并繪制出《針路圖》。周煌通過實際考查,把釣魚島列嶼與琉球諸島的分界線描述得非常清楚——即以黑潮為分界線,釣魚島是中國固有的領土,是屬于台灣島的附屬島嶼,與古琉球國無關,更與日本無關。
周煌被冊封為中山王副使,奉诏帶隊出使琉球國周煌墓的拜台前豎有4柱3門石牌坊一座,至今儲存完整,面闊7.96米,高8.7米,是乾隆皇帝诏旌表建造。牌坊正面刻有“皇清诰授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兵部尚書谥文恭周公墓”,背面刻周煌傳共187字。周煌生前主要功績有三,首先出使琉球,編著《琉球國志略》,提出釣魚島是中國的第一人;其次是擔任了嘉慶皇帝的老師;最後整理編撰了《四庫全書》。
天寶寺遺址(正在修繕)
大順的佛教文化。既然提到了清代,那就不得不提清晚期涪陵、長壽、巴南交界處香火最為鼎盛的寺廟——清代的涪州名刹天寶寺。
天寶寺建于何時,似乎并無可考據的确實時間。據老年人傳說: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南京)後,石達開率部出走,後被清兵敗于大渡河。石達開的軍師吳松廷為了避難來到天寶寺削發為僧。自吳松廷到此後,天寶寺才開始逐漸擴建,從原來的一個小小廟堂,成為川東一帶的有名廟宇。
天寶寺遺址
曾經的天寶寺與新都的寶光寺、梁平的雙桂堂齊名,重慶的羅漢寺就是它的下院,對祖國統一有貢獻的能海法師就出家于此,天寶寺也是原川東第一古刹。較為遺憾的是在二十世紀60年代,寺廟荒蕪垮塌,現僅存遺址。
大順鄉大田村風光
大順的民居文化。大順鄉的大田村,是一個自然風光優美的村落,成千上百的梯田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一到秋天層層金黃鋪滿整個梯田,讓人沉醉。
碉樓
位于金黃的盡頭便是中國傳統村落為代表的民居文化,在那裡有重慶市第一家私人會所——洋房子,在村内有展現曆史商貿遺迹的半邊街,100多處閩、粵、湘、鄂、渝、黔、滇民居法式的碉樓、客家土樓、角樓、台阙,可謂是重慶移民文化的活化石。
目前,大順鄉在一屆屆上司班子的帶領下,鄉村建設越來越好,作為重慶後花園也吸引了一批批遊客前來避暑觀光,大順鄉内也建起了各種生态農莊、觀光園、民俗村等,設施齊全,功能逐漸完善。這個集紅色文化、民居文化、曆史文化、佛教文化于一身的大順鄉,相信在不久的将來一定會讓你想要踏足觀賞。
當然,有深厚底蘊的大順鄉,還有更多吸引人的地方小編沒能寫到,歡迎大家來補充,發現我們醉美大順鄉!
自駕路線
濱江大道—銀百高速—滬渝南線高速—新秒互通—八路—護國路—戈陽路—新大路—s105—大順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