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記者張俪)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超過55萬例,而在中國,年輕人患病比例較高。
由于發育期緩慢,結直腸癌通常被稱為最"愚蠢"的癌症。但是,為什麼這種癌症的新病例在增加呢?如何有效預防?近日,在北京舉行的科普釋出會上,行業專家給出了答案。

資訊圖 作者:史鵬
到2020年,中國将發生超過55萬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
25日,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和中國抗癌協會結直腸癌專業委員會在北京推出全國首個結直腸癌"篩查治療管"。該活動由《中國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支援,由諾輝健康聯合主辦。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最新的癌症資料庫,中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量已從2015年的388,000例增加到2020年的555,000例,并以每年7.4%的速度快速增長。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年度結直腸癌病例。而且,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的發病率呈青年化趨勢。
中華醫師協會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癌症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王錫山在會上表示,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統計,我國新發結直腸癌數量占所有新發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9.9%, 而年輕人中直腸癌的比例比較高,約占10%-15%。
資訊圖:韓章雲,某醫院門診部
最"愚蠢"的癌症可以預防嗎?
由于發育期緩慢,可持續長達8-10年,結直腸癌通常被稱為最"愚蠢"的癌症。
人民衛生出版社副主編楊進說,結直腸癌是為數不多的可預防的癌症之一,也是最有價值的,應該進行篩查。
然而,在家中,早期篩查結直腸癌并不理想。
根據對中國中短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狀況的調查,85%的患者不知道結直腸癌的早期篩查,97%的結直腸患者沒有接受過結腸鏡檢查,83%的原發性和确診結直腸癌患者處于中晚期。
"中國人在沒有症狀或不舒服時不會檢查或篩查。專業的醫生團隊對何時使用什麼技術進行篩查也存在誤解。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消化科主任李兆申說。
王錫山在會上也強調了早期篩查的重要性。他說,腸癌患者的家庭成員也處于高風險之中。根據《NCCN結直腸癌篩查指南》和《中國結直腸癌篩查及早期診療指南》(2020年,北京),結直腸癌患者家屬應比發病年齡早10年或40歲進行篩查。
在釋出會上,王錫山還首次宣布了一項針對結直腸癌家庭成員(配偶和一級家庭成員)的前瞻性、多中心篩查驗證研究。該項目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牽頭,與全國11個研究中心聯合開展,旨在為臨床現實場景中參與腸癌篩查的高危人群提供切實可行的篩查路徑。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Kop中國專線"将圍繞公共醫療機建構設結直腸癌科學教育基地,為結直腸癌患者、家屬及相關高危人群提供及時有效的精準科學。項目計劃到2022年底在全國各省、市、縣建立100個科學基地,培養科學人才300人,開展科普活動2000人。(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